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篇
天文学   5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竹书纪年》记载尧``元年丙子帝即位'', ``四十二年景星见于翼''. 《论衡》记载``尧时景星见于轸''. 这可能是出现在翼宿和轸宿之间的超新星. 由已知的干支纪年推算尧帝四十二年是公元前2164年. 把足够宽的范围\lk($180^\circ\pm23^\circ$)作``翼、轸''之间的过渡区域, 在格林(Green)超新星遗迹表中搜索到20颗超新星, 只有高银纬遗迹PKS 1209-52 (G296.5$+$10.0)符合尧帝景星``状如半月''的亮度和年龄限制, 它是尧帝景星(SN-B.C.2164)的唯一候选体. 依据超新星的表面亮度$\varSigma$与线直径D之间的$\varSigma\propto D^{-\beta  相似文献   
42.
本文是作者另一篇文章的续篇。文中列出隋初至清代的陕西天文人物共94条,110人。对每个人物简要给出人物全貌、与陕西的关系、天文内容以及史料和研究文献线索。  相似文献   
43.
着重考察了《授时历》的步五星术,考校、复原了其推步方法.(1)推步了1299年木星历,并与已有研究进行比对,从而确认恢复方法的正确性.(2)得出《授时历》在1280~1650年间推步五星黄经的精度,木星、火星、土星、金星和水星的误差的绝对值平均分别为0.49°、1.91°、0.70°、2.82°和5.01°,木星、土星的精度较高.(3)指出将现代天文方法获取的《授时历》五星参数(周率、历率、度率、合应及历应)精确值代入《授时历》推步模型,木星、土星的推步精度并未提高,误差分别为1.83°和1.21°,而水星、金星和火星的误差却大幅加大,结果分别为30.04°、54.86°和10.82°.说明某些重要参数的修正并不能改善推步结果.  相似文献   
44.
分野是中国古天文以及术数论中的重要概念,是传统文化中特有的天、地对应关系.通过对正史等相关史料的分析研究:(1)认定岁差不是引发十二次二十八宿分野中分星变化的主要因素,经对16种文献的计算表明,文献分野体系中的分星变化与岁差的符合率小于26.7%.(2)分星变化受十二次划分均匀与否、分野概念演变、历法因素及观测精度,甚至包括文献作者的主观因素等的影响,这在地方志中表现犹为突出.  相似文献   
45.
夏商周断代工程及其天文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次沅 《天文学进展》2001,19(2):94-100
《夏商周断代工程》由文献,考古,古文字,碳14测年和天文学待方面的专家联合攻关,致车于推进我国早期年代学研究的发展,天文学在五星聚合,三代大火,国外天象,仲康日食,夏小正,禹伐三苗,甲骨文天象,武王伐纣,天再旦,金文历谱,周代历法,计算中心等专题中起了主要或重要作用,天文方法确定的宾组月食,武王伐纣和天再旦年代被作为断代工程结论而采用,成为夏商周年的重要支撑点,铜器铭文中的朋相记录也是西周列王年代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6.
王翼勋 《天文学报》2007,48(1):93-105
秦九韶《数书九章》(1247)治历演纪等题,记载了行用44年(1207-1251)的开禧历推演积年过程,是行用上元积年的一千多年间,唯一流传至今的珍贵史料.着重剖析开禧历的上元条件、周期齐同原理、气元概念、求入元岁术理、大衍术和求元数算法原术自然思路,从而复原出开禧历上元积年数据的完整演算过程.  相似文献   
47.
统计和分析了我国古代月食记录中的月亮位置。这些宿度记录主要集中在北魏、宋朝和清朝,这三个朝代正史中记录的月食宿度错误率分别是15%、5%和4%。清代之前的大部分月食宿度记录应该是实测的结果,清代正史月食宿度记载则来自预报记录。地方性月食宿度记录绝大部分出自明清的地方志,其中对宋朝和明朝的月食宿度记录比较多,错误率分别为21%和6%,清朝地方志交食记录中对当朝发生日月食时的日月位置的记录很少,而对清之前出现此类天象时的日月位置有较多的记载。1740年前后至清末月食的宿度记录精度比之前有所提高,其主要原因是《历象考成后编》和《仪象考成》的编纂。  相似文献   
48.
朱文鑫《历代日食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现代天文计算结果来全面研究整理中国古代日食记录,首推朱文鑫先生的<历代日食考>.他开拓的利用现代天文计算方法系统考察中国古代天象记录的研究,成为中国天文学史研究中的显学.介绍了<历代日食考>一书的内容和学术价值,比较了各个研究者对中国各代日食记录的统计,并对错误较多的西汉日食记录做了进一步的考证,以续朱先生言.分析指出,西汉日食记录的错误,许多是由另一条正确记录衍生出的.其错误的形态显示,原始记录只有年月,而日干支和所在宿度,是衍生错误已经发生之后加注的.  相似文献   
49.
作为《陕西省科技志·古代天文》的一部分工作,对陕西古代天文人物进行了调查。本文共列出自远古至南北朝66条,72位人物。对每个人物,简要给出人物全貌,与陕西的关系,天文内容以及史料和研究文献线索。  相似文献   
50.
作者曾在“<史记历术甲子篇>探讨”一文中分析了<甲子篇>的数学逻辑,提出完算完整的<甲子篇>历谱的方法。按照这种方法,现用计算机排算出一个76年周期的<甲子篇>四分法历谱以及同一时期的<太初历>八十一分法历谱,并与江曰桢、陈垣的历谱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