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4篇
  免费   230篇
  国内免费   124篇
测绘学   94篇
大气科学   307篇
地球物理   159篇
地质学   68篇
海洋学   67篇
天文学   1646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21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124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97篇
  1992年   94篇
  1991年   82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2篇
  1961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71.
尝试用神经网络方法作太阳质子事件警报.首先介绍太阳质子事件警报的发展,神经网络方法的特点,其次讨论选取预报因子的物理考虑,然后介绍试验结果,在两种试验情况下均可以有>85%的报准率.最后讨论改进警报的问题.  相似文献   
972.
云南天文台“四波段(1.42GHz,2.13GHz,2.84GHz和4.26GHz)太阳射电高时间同步观测系统”在1990.1 ̄1994.1期间,观测到5个具有短时标漂移结构的射电爆发事件,也就是微波Ⅲ型爆发。本文从中选取较典型的1991年3月13日事件,对Ⅲ型爆发的时间轮廓(持续时间,衰减时间)作了分析,并与米波,分米波和微波段其它观测结果作了一些比较,以求对长厘米 ̄短分米波段(微波低端)Ⅲ型爆  相似文献   
973.
统计分析了云南天文台声光频谱仪在22周峰年期间记录到的米波尖锋事件与光学活动及相关事件的关系。从它们的观测特征:短寿命,窄频带,频带快速漂移,及尖峰事件与磁结构复杂的大黑子活动区密切相关等,认为这些事件的辐射机制可能是电子回旋脉泽不稳定直接放大电磁波所致。  相似文献   
974.
李永生  苏步美 《天文学报》1999,40(2):206-212
使用澳大利亚AT对6个近距中等红外光度的IRAS星系在双频上同时进行了观测.其中IRAS20272-4738、IRAS23156-4238探测到射电发射.获得了它们的射电流量、峰值位置、源的大小、频谱指数等射电参数,用红外、射电、光学资料对射电源进行了证认.并结合以前的观测资料讨论了这类星系射电发射的特点.  相似文献   
975.
太阳微波低频段射电泳动现象的观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敏  谢瑞祥 《天文学报》1999,40(3):263-271
综述云南天文台“四波段太阳射电高时间分辨率同步观察系统”在1989年12月-1994年1月期间所观测到的12个射电脉动事件,发现在这些波段有多种不同特征的脉动现象,并在此基础上上对脉动的形态,周期,带宽等观测特征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976.
苏庆瑞  苏珉 《天文学报》1999,40(3):272-278
探讨了复杂磁结构上空日冕物现状与磁剪切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强磁场的磁中性线上方磁剪切会引起具有强电流和较强等离子体压力的低磁弧。这可解释Yohkoh卫星的观测结果。  相似文献   
977.
综述云南天文台“四波段(1420 、2000 、2840 和4000 MHz) 太阳射电高时间分辨率同步观测系统”在1989 年12 月—1994 年1 月期间所观测到的12 个射电脉动事件,发现在这些波段有多种不同特征的脉动现象,并在此基础上对脉动的形态、周期、带宽等观测特征作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978.
通过1991 年6 月6 日一个复杂的太阳活动事件( 包括宽带射电运动Ⅳ型爆发、脉冲相伴生的白光耀斑、耀斑后环及其伴生的射电多重短周期( 约1 - 4 秒) 脉动现象等) 的分析,探讨了白光耀斑产生的射电辐射特征,根据太阳白光耀斑和射电运动Ⅳ型爆发产生的物理过程,着重讨论了射电运动Ⅳ型爆发、耀斑后环和短周期脉动现象,并认为它们可能是白光耀斑的对应物  相似文献   
979.
依据太阳光子辐射产生的光压理论,作者揭示出了自然界存在有如下两种自然现象:(1)揭示了日-地闻天然形成的能量(动量)相耦舍的"轧制"式和"摇摆"式物理机制及其存在的证据.阐明了包括地壳运动、地震和火山活动在内的地球内动力地质作用所需要的能源(力源)不是传统地质学所理解的仅来自于地球内部,而主要是来自于太阳.太阳与其系内行星之间不单是先前人们所理解的靠万有引力作用所维系的那种家族式的首领关系,而且也是靠太阳辐射的斥力作用形成的"母子"关系.地球自生成以来,主要是靠太阳光子的能量(动量)的"哺育"才"活"下来的,地球目前还生机勃勃地"活着".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及赤、黄交角的存在,不是先前人们所理解的只具有行星运动几何学上的意义,它在日一地之间能量(动量)相耦合转换机制中还起着更为关键的作用,它是整个地球能有效地、连续不断地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动量)使其能"活"下去而必须具有的最为简单的天然条件.(2)揭示了自然界任一恒星系内部恒星与行星或星际物质间的斥力作用普遍存在.众所周知,太阳是一颗质量较小的恒星,在银河星云系中类似太阳的发光恒星大约就有4000亿颗,在宇宙更是不计其数.这说明宇宙中的任一恒星系内恒星与它系内的行星及星际物质(除暗物质外)之间的能量(动量)耦合与交换主要是靠光子来实现的.光予是宇宙中既普遍存在又具有特殊性能的一种物质.光子不带电,其电荷、电偶极矩和磁矩皆为零,它是一种稳定的粒子,其寿命为无限大.宇宙中任一恒星辐射出的光子可以对外任何可见物体起作用.光子对受体的作用方式是碰撞,它不但把自身的能量传递给受体,还把自身的动量(以光压斥力的形式)传递给受体,其斥力方向与恒星与受体之间的引力方向恰恰相反,以阻止行星或星际物质在万有引力作用下向恒星内部凝聚,保持恒星系基本空间构架的相对稳定.由此推知,宇宙中物质之间的(光)斥力作用是普遍存在的,它与万有引力作用构成了相互依存的两个对立面,它们之闻的对立与统一构成了和谐一致的自然界.日一地间天然形成的能量(动量)相耦合的"轧制"式和"摇摆"式物理机制的发现与证实,为自然界星际(恒星与行星)尺度间的斥力作用普遍存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这是自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之后,首次对宇宙中星际间存在的"反引力"作用这一宏观自然现象的揭示.  相似文献   
980.
不同导航系统中卫星的形状、材料、轨道设计和姿态控制模式等都不相同,在进行多系统数据联合处理时,要获得高精度的卫星轨道,需要区别对待不同类型卫星的姿态模型和光压模型。作为导航卫星所受量级最大的非保守力,国内外许多研究是围绕光压模型的建立与精化等方面来开展,以便建立最合适的模型,从而获取更高的定轨精度。目前的研究表明,新的Galileo以及北斗卫星采用与之前不同的姿态控制模式,适用的光压模型也不同。总结了目前比较通用的导航卫星姿态模型,尤其是官方最新公布的北斗卫星的姿态模型,详细介绍了卫星光压模型研究进展和近几年来新发射卫星光压模型以及其先验模型的构建方法,并分析了各个模型的优缺点和适应性。通过对目前导航卫星姿态以及光压模型的分析,提出在更高精度的定轨任务中有待改进的问题,为导航卫星尤其是新发射导航卫星精密定轨中的光压和姿态模型的选择和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