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9篇
  免费   208篇
  国内免费   127篇
测绘学   111篇
大气科学   306篇
地球物理   169篇
地质学   70篇
海洋学   66篇
天文学   1336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21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88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87篇
  1991年   75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2篇
  1961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91.
黑子相对数与黑子群在日面纬度上分布的蝴蝶图表征着太阳长期活动演化的特征,本文主要对这二者尤其是后者进行了研究。太阳活动在日面上分布表现为不对称,这是近30年太阳物理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对这一领域进行了详细调研,发现太阳活动的南北半球分布不对称性的确存在,是否存在东西半球分布不对称目前还没有定论,但在日面经度上的分布肯定是不均匀的。本文还利用太阳22周活动极大时期X射线(Imp≥M1.0)耀斑事件进行了统计分析,给出了不对称演化特征,发现不对称性并不是事件活动剧烈程度的函数。统计分析表现21周太阳活动既不是已往方面中所述的南半球占优,也不是北半球占优。本文总结了以往对太阳长期活动特征研究的结论,也分析了黑子面积描述的活动周期特征,发现可用一个二参数函数来描述太阳活动周,这个结论对太阳长期活动预防是有用的。本文还详细解剖了蝴蝶图,揭示了其所含的物理信息,同时将不对称研究引入到这种解剖工作中,或是定量再现已有的一些定律,一些效应,或是揭示一些新的长期活动特征。本文最后对太阳长期活动预报方法和预报结构进行了总结,21-23周的预报事例说明前兆因子方法比其它方法要好。本文用Moscow中子监测值对23周作了预报,其峰值为151.1(月平均黑子相对数),对23周事例的总结分析表明其峰值为162.3。  相似文献   
992.
低频天波信号异常与太阳软X射线爆发的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2 0 0 3年 1 0月下旬至 1 1月上旬太阳剧烈活动期间在中国陕西临潼接收的低频一跳天波信号的突然相位异常 (SPA)和突然幅度异常 (SFA)事件与美国空间环境中心 (SpaceEnvironmentCenter)提供的由GOSE1 2卫星探测得到的太阳 1 -8 A软X射线耀斑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还对SPA及SFA与太阳射电爆发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93.
通过分析云南天文台(YNO)0.7~1.5GHz太阳射电频谱仪2000年9月至2001年9月取得的158个射电爆发,发现其中约有65%存在4类不同类型的快速精细结构(FFS):毫秒尖峰辐射、Ⅲ型爆发、准周期脉动、慢漂移结构。给出了其中6个典型精细结构的介绍和相关的初步解释。  相似文献   
994.
研究了2000年紫金山天文台赣榆观测站观测到的在太阳上7个中小抛射事件,认为它们的特点是不伴随发亮现象,长1—2.5万公里,宽3—5千公里,寿命3—7分钟,产生在弱磁场处远离大黑子的地方,用一维沿磁弧流动的流体力学方程的数值模拟来解释这种抛射,结果显示,与Suematsu等和Shibata等模拟针状物和日浪不同,不是激波或反弹激波将光球色球密度量级的物质推向日冕,而是重联后的连续物质流动形成这类抛射的,大约5分钟的演化,即可达到流体力学稳定解。  相似文献   
995.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cent progress in our project of estimating near real-time electric fields and currents in the ionosphere through our computer system called the Geospace Environment Data Analysis System (GEDAS). We show a new technique in which data from ground magnetometers are collected by the system and used as input for the KRM and AMIE programs to calculate the distribution of ionospheric electric fields and currents, as well as of other ionospheric parameters, such as electric potential patterns. One of the goals of this project is to specify ionospheric processes. Examples of the near real-time calculation and the data flow of our scheme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996.
We summarize studies of helical properties of solar magnetic fields such as current helicity and twist of magnetic fields in solar active regions (ARs), that are observational tracers of the alpha-effect in the solar convective zone (SCZ). Information on their spatial distribution is obtained by analysis of systematic mag-netographic observations of active regions taken at Huairou Solar Observing Station of National Astronomical Observatories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The main property is that the tracers of the alpha-effect are antisymmetric about the solar equator. Identifying longitudinal migration of active regions with their individual rotation rates and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internal differential rotation law within the SCZ known from helioseismology, we deduce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effect over depth. We have found evidence that the alpha-effect changes its value and sign near the bottom of the SCZ, and this is in accord with the theoretical studie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 We discuss  相似文献   
997.
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太阳活动研究的现状,指出由于太阳活动对地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尤其是随着空间探测和技术的发展,对太阳活动研究的需求更加迫切,太阳活动研究受到各国政府和社会更大的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加上各种高新技术和卫星探测的进步,21世纪将迎来太阳活动研究的新时代。文中对我国未来太阳活动研究的方向、重点和措施也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98.
太阳活动周期的小波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小波技术对太阳射电流量2800 MHz,太阳黑子数和太阳黑子面积数周期进行分析.其结果表明: (1)这3个系列的数据显示最显著的周期是10.69年,其他周期并不明显.(2)小波功率谱给出了全部时间-周期范围的功率谱变化,它显示了在某个周期处于某个时段的局部功率的变化,小波功率谱分析表明,小于1年的周期仅仅在太阳活动最大期附近比较明显.(3)太阳射电2800 MHz,太阳黑子数和太阳黑子面积数的几个周期(10.69年,5.11年, 155.5天)的小波功率谱比较相似,出现峰值的时间相同;曲线的起伏相似,周期越小,曲线起伏的频率越大.  相似文献   
999.
日冕物质抛射与共生射电爆发的地面和空间联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述了近年来太阳和空间物理的一大研究成果;产生日地空间射电爆发和地球物理响应的主因不是太阳耀斑,而是日冕物质抛射(CME),论述了射电爆发在研究CME中的作用;分析了1991-06-15CME事件中射电爆发和质子事件产生的物理过程;介绍了地面/空间对CME和共生射电爆发联测研究的新进展;提出了我国今后开展地面/空间联测研究的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00.
Based on a dynamic model for turbulent convection, we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issipation and anisotropy of the turbulence on the convective energy transport. We introduce two time scales to describe the dissipation of the turbulence, and approximate the anisotropy of the turbulence by Rotta‘s proposal of “return to isotropy”. The improved turbulence model results in an equation to determine the temperature gradient in the convection zone, which is of similar from as that of the MLT. We apply the improved MLT to solar modes, and find that the increases of the anisotropy and decreases of the dissipation of the turbulence reduce the value of the convection parameter α, because these process enhance the convective energy transfer rate. Compared with the observed solar p-mode frequencies, it is plausible that the dissipation of the turbulence in the solar convection zone should be fairly strong, while the degree of anisotropy of the turbulence plays a less significant role on the structure of the solar convection zo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