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47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7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01.
周妮 《中国地名》2013,(10):36-39
土司制度是元明清时期封建王朝对西南及西北等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的一种政治管理制度,是从历代“羁摩政策”发展而来的。它大概兴起于宋朝,发展于元朝,在明朝达到鼎盛时期。而西南地区是土司制度推广最为广泛的地区。渝东南地区自古以来多少数民族聚居,是我国土家族居住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是历朝较难管理的地区之一,也是少数民族地区土司的一分子。  相似文献   
102.
东方汛 《中国地名》2013,(10):72-73
喀什市是我国最西部的一座边陲城市,是历史上著名的“安西四镇”之一。当年张骞出使西域,将这里称作“疏勒”。距今已有二干多年的历史。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2.8%,民族特色浓厚,享有“不到喀什,就不算到新疆”的美誉。  相似文献   
103.
104.
在太阳与月亮之间 彝族历史悠久,文明古老.数千年的繁衍与淘洗,不仅传承了彝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且还不断地创造出新的彝族特色的灿烂文化,从而使彝族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中一朵亮丽的奇葩.  相似文献   
105.
黄燕玲  黄震方 《地理研究》2008,27(6):1455-1465
从旅游者感知视角分析少数民族地区农业旅游地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法。采用SEM结构方程对3个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构建的农业旅游者感知模型具有跨样本一致性特征,有较强解释力。研究首次运用结构方程单独定量验证少数民族地区特色旅游商品对旅游者满意度与忠诚度的显著影响(γ13=0.26 ** ),同时揭示农业旅游地游客满意度与忠诚度的显著关联(β21=0.88 *** ),旅游资源与软件服务对游客满意度的显著影响(γ11=0.48 *** ,γ12=0.20*),并且发现旅游硬件服务与游客满意度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少数民族农业旅游地自然风光、乡村风貌、民族风情等主题特色的保持与挖掘是吸引旅游者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6.
在本文上篇,将简说那位撰写廿四史中第一部史书《史记》的史官、天文学家司马迁,还有那部史书以外的、有系统简述天文历法的典籍《淮南子》及作者刘安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7.
农历龙年闰四月,这只是一种记时的方法,而要说清闰月是怎么回事,得从历法谈起。什么是农历农历,是用我国古代历法排列口、月、年并提供有关数据的历书,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早在唐、宋时期,每到年末,皇帝就把新历书赐予文武群臣,因为是皇帝颁发的,所以人们就把历书叫“皇历”。  相似文献   
108.
余容 《中国地名》2012,(9):39-39
旧司乡位于湖北省恩施州来风县中部。境内居住着土家族、苗族、回族、黎族等少数民族,其中土家族、苗族占总人口的80%以上.系少数民族居住集中的民族乡。全乡国土面积200.87平方公里.辖32个村,1个社区,  相似文献   
109.
一、追根溯源完颜氏为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往往是以部落居住地为姓。所以,研究其姓氏来源,首先要从了解部族开始。"凡姓完颜者,皆女真族也",其部族的演变,上可追溯到尧舜传说时期,那时称肃慎族,秦汉时称挹娄  相似文献   
110.
十月历在历史上的存在,已有彝文文献的发掘证据,并可从中窥视其演变脉络。原是1年分成阳年和阴年两半,以五行循环2次或以十兽纪月;继而改以五行代表三季,每季含阳和阴2个阳历月分;受汉族农历影响后,再把五季改造成四季,吸收十二生肖纪日纪年,改以数字纪月,为过渡到改行十二月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