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5篇
  免费   461篇
  国内免费   561篇
测绘学   459篇
大气科学   1173篇
地球物理   311篇
地质学   343篇
海洋学   324篇
天文学   563篇
综合类   109篇
自然地理   315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72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185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154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82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0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991.
我国参考作物蒸散的空间分布和时间趋势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根据我国616个地面气象台站1975-2004年的观测资料,利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各年逐日、逐月参考作物蒸散值(ET0)和年总量.结果表明,我国参考作物蒸散多年平均值大多界于800~1 100 mm之间,西北地区高,东北地区低.1978年出现最大值,1993年出现最低值,青藏高原以东地区波动小,西北地区波动大.参考作物蒸散变化率在-30~30 mm·(10 a)-1之间,西部和长江流域地区显著下降,东部沿海、黄河中上游和东北显著上升.造成我国参考作物蒸散出现先降后增趋势的主要因素是日照时数(净辐射)和饱和差.  相似文献   
992.
讨论了广义相对论的引力时延.根据Mini-ASTROD空间计划方案,利用地面深空激光测距来检验引力时延,给出了测量值与理论值直接比对的方案,并拟合出空间曲率参数γ的值.文中采用非同步的激光应答器、皮秒事件记数器等设备,可以提高测量的精度和稳定性.在地面站和行星探测器之间直接进行激光测距,不仅可以验证广义相对论的引力时延,而且还可以使γ的精度提高至少1~2个量级.这对于宇宙学和引力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3.
陈次星  张家铝 《天文学报》2004,45(2):141-157
导出在Saa有挠引力模型下慢旋转磁中子星电磁场所满足的方程,并研究其外部解,得出如下结论:其一,选规范.A^0=0,电磁场存在某种形式的特解;其二,选规范A^0≠0,电磁场根本不存在此特解.故可通过观测中子星外部电磁场的形式判断挠率是否存在.  相似文献   
994.
995.
引力波是爱因斯坦和其他物理学家提出的关于广义相对论的四大预言之一。除了PSR1 91 3 + 1 6引力辐射阻尼的观测提供了引力波存在的间接证据外 ,科学家至今仍没有在实验室中确证引力波的存在。由于人类目前的技术水平还不可能在实验室中产生强度可供探测的引力波 ,而宇宙中存在大量大质量、高速运动的天体 ,有可能产生较强的引力波 ,天体引力波源自然成为现阶段科学家研究引力波的首选。本文介绍广义相对论框架下预言的引力波性质 ,引力波探测的理论依据 ,共振型棒式天线和激光干涉仪两大类探测器的基本原理 ,引力波探测实验的现状和面临的困难 ,科学家采取的对策 ,以及爆发型和连续型两类天体引力波源。最后介绍了正在计划中的几个引力波探测空间实验  相似文献   
996.
一个太阳耀斑约含数千个微耀斑[1],每个微耀斑以热的,低频波和加速粒子的形式释放能量。耀斑期间大部分能量的释放是通过电子加速转移的结果,然而电子加速是在耀斑前相开始,并在整个耀斑持续期间继续保持。在耀斑发展的不同相期间伴有各种各样的射电辐射现象(及其它波段共生现象),多波段射电观测和比较可以给出有关电子加速过程和耀斑自身发展的重要信息,尤其可检测加速开始的时间和频率部位(目前仍为太阳物理的前沿)。微耀斑能量的瞬时释放可能是引起不同类型快速精细结构的原因,射电毫秒级尖峰辐射是起因于连续能量释放的证据,其辐射源位于或靠近能量释放区[2],公认射电辐射的快速结构是日冕电子束的特征信号[3,4],所以今后使用高时间和高频率分辨率的宽带频谱仪同时观测可详细地探测加速过程,从而对预耀斑的加热和初始能量释放,耀斑的逐步建立和演化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几个典型事件,包括射电尖峰脉冲辐射,类尖峰辐射和短时标漂移结构  相似文献   
997.
在分析了近年来对太阳射电爆发与高能质子观测的基础上指出,既非Ⅱ型也非米波IV型而是强微汉爆发几乎总是同高能质子共生的,这一结果否定了以前长期所持有的观点,同高能质子共生的微汉爆发的分为两类,强脉冲型和强微波IV型,前者共生的被俘质子或相互作用质了要多于沈逸持子,后者则常共生有更多的逃逸质子,作者对每种情况中质子的有效加速过程进行了考虑,并对强微波爆发的为何几乎总是有高能质了共生的缘由作了解释。  相似文献   
998.
本概述了1988年12月16日特大微波Ⅳμ型爆发的观测特征,以及由MHD调制磁流管的磁场强度产生准周期振荡,一部分高能电子被磁场俘获,作同步加速回旋辐射,产生微微汉Ⅳμ型爆发,另一部分高能电子以一定入射角喷注在磁拱上,形成螺距角各向异性的空心束分布,从而激发出电子回旋脉泽辐射(ECM),它们的垂直分量的能量便产生了尖峰辐射,叠加在Ⅳμ型爆发之上,结合怀柔的太阳磁场图,采用双极磁场模型,作出了定理  相似文献   
999.
敦煌绿洲-戈壁过渡带地表辐射与能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1,他引:8  
利用"西北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野外观测试验"2002年在敦煌加强期的资料, 分析了敦煌绿洲-戈壁过渡带的地表辐射和能量特征.研究表明 白天, 绿洲-戈壁过渡带的地表温度和近地层大气温度很高, 和戈壁的地表温度接近;在多数晴天夜晚, 绿洲-戈壁过渡带的地表温度和近地层大气温度要低于戈壁的值.总辐射, 反射辐射和地表长波辐射的值都很接近荒漠戈壁的值, 日积分通量分别为24.48, 6.1, 41.42 MJ*m+-2*d.绿洲-戈壁过渡带的感热、潜热和地表热通量的日积分值分别为6.58, 1.60和0.38 MJ*m+-2*d.同时, 在绿洲-戈壁过渡带有较强的水平湍流输送.  相似文献   
1000.
新疆伽师强震群震源应力环境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基于能量辐射系数(Ag)和环境剪应力(τ0)讨论了伽师强震群发生的应力环境背景。1988年以来11年的环境剪应力τ0值表明,伽师震群发生在相对低的应力环境下,1992年以来8年的能量辐射系数Ag值显示震源区介质强度较弱,震中位于介质性质发生变化的过渡区。同时,震源区(喀什)能量辐射系数Ag自1994年5月起系统性地降低,较好地显示了1996年3月19日至1998年8月27日期间震源区发生的10次强震前(包括1996年3月19日阿图什6.9级地震)震源区介质性质的前兆性异常变化,本文由此对伽师强震群的成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