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0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55篇
测绘学   249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50篇
海洋学   13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31.
On the basis of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s, life history and molecular phylogeny, Grateloupia yangjiangensis, which is similar to G. filicina, G. orientalis, G. catenata, and G. ramosissima in appearance, was re-examined.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1) the auxiliary-cell ampullae of G. yangjiangensis were of Grateloupia type, thalli was fleshy and gelatinous in texture, and the erect axes were compressed; the cortex was 0.25–0.30 mm thick, consisting of five to seven outer layers, and there were five inner layers of triangular or stellate cells;(2) there was no filamentous stag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rpospores;(3) the ribulose-1,5-bisphosphate carboxylase/oxygenase gene(rbcL) sequence of four G. yangjiangensis examined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intergeneric divergence among them, and for the phylogenetic tree, four sequences of G. yangjiangensis formed a single monophyletic subclade within the large Grateloupia clade of Halymeniaceae. In conclusion, G. yangjiangensis was a single species within the genus Grateloupia. This research provided criterion for identification and cultivation of G. yangjiangensis.  相似文献   
532.
胡译  唐斌  王海旭 《东北测绘》2014,(1):172-173,177
介绍了利用数学形态学中膨胀运算与开启运算对栅格地形图进行处理,以此来减少计算机自动矢量化栅格图像线性地物出现的错误,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33.
以蛤仔橙色全同胞家系为材料,采用建立近交组和设置对照组的方法,进行了近交对橙色家系的生长和存活性状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实验期间,橙色家系壳长生长都慢于对照组,除60日龄外,其它各日龄二者壳长差异显著(P<0.05);橙色家系存活率高于对照组,除360日龄外,其它各日龄二者存活率均差异显著(P<0.05)。橙色家系生长的近交衰退率范围为5.38%—26.57%,平均值为15.48%±6.44%,但存活性状在各日龄没有出现近交衰退。在330日龄时,对橙色家系的形态学性状进行正态分布检验,结果表明:近交使橙色家系内出现小型化个体。本研究为通过建立家系选育蛤仔橙色新品系的育种方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34.
535.
地性线是非常重要的地形结构信息,应用领域十分广阔。采用单纯的矢量方法提取的地性线往往不连续,比较零碎。阐述了利用数学形态学的流域分割算法提取地性线的原理,介绍了基于等高线,采用矢量栅格混合算法提取地性线的具体步骤,最后,给出了结论,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提出的算法是可行的,提取的地性线有较好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536.
海冰密集度产品在冰间湖的监测与研究中应用广泛。本文使用8种典型的被动微波遥感海冰密集度产品(NSIDC-BT-25km、NSIDC-NT2-25km、NSIDC-NT2-12.5km、NSIDC-NTBT-25km、EUMETSAT-BTBR-25km、EUMETSAT-BTBR-10km、UH-ASI-12.5km和UB-ASI-6.25km)以及5种常用的海冰密集度阈值(15%、40%、50%、60%和70%)对南极威德尔海2016—2017年出现的冰间湖进行监测,并使用形态学后处理操作对监测结果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对比不同阈值条件、海冰密集度反演算法以及空间分辨率差异对冰间湖面积和范围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形态学操作对监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NSIDC-NTBT-25km产品对阈值的敏感性最高,NASATeam2(NT2)算法反演的海冰密集度产品对阈值的敏感性最低,并且其监测的冰间湖面积和范围相较于Bootstrap(BT)和ARTIST Sea Ice(ASI)算法产品的监测结果整体偏小;高空间分辨率产品监测到的冰间湖开放时间更早,面积和范围更大,持续时间也更长;空间分辨率对...  相似文献   
537.
城市建筑物自动提取是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理解的重要研究方向,其对于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更新和城市生态保护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实际意义。然而由于城市场景的复杂性和建筑物形态的多样性降低了空间特征的综合表达能力,成为了制约城市建筑物自动提取的瓶颈问题。为此,本研究在综合分析城市建筑物不同模式空间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多模式形态学序列特征和多源先验信息协同的城市建筑物高分遥感自动提取方法。该方法在提取高分遥感多模式形态学序列特征的基础上,引入多源先验信息构建自适应分割模型对其进行自适应分割与信息融合,从而实现城市建筑物信息的自动提取。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准确且自动的提取城市建筑物信息,结果的准确性均优于DMPs和DAPs算法。  相似文献   
538.
基于机载及卫星平台面向地面实施反射率光谱信息采集,高光谱图像可捕获数十个甚至数百个相邻窄带,为土地利用提供丰富的判别性信息。因此,同可见光及多光谱图像相比,高光谱图像可以揭示更为精细的光谱特性,有助于实现更为准确的材质及地类识别。然而,现有分析方法大多过度关注其光谱特性,忽略了高光谱输入源的形态及空间性信息利用。在复杂对象分类任务中,针对细粒度类别(如森林树种)的类边界挖掘,形态结构差异性的捕获是极为重要的。本文分析了形态结构利用的重要性,设计了不同类型的特征提取器。在此基础上,针对细粒度树种分类提出了一种由粗到细的空间信息聚合网络MS-NET。本文方法将形态学算子与可训练的结构元素有效结合,有助于获取输入数据的特异性形态表征,提升最终分类精度。将本文方法在两组树种分类数据集中开展分类效果验证,相关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相较其他类型分类器具有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