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6篇
天文学   208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美国航天局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记录到,一颗中子星穿越其伴星发出的致密星风时的数据。这为天文学家研究星风的结构和组成,以及中子星自身环境提供了宝贵的信息。“星风是快速流动的物质,由质子、电子和恒星中喷出的金属原子等组成。”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博士后研究员。  相似文献   
112.
分别在薄盘和厚盘两种情况下,详细讨论了Blandford-Znajek过程对黑洞吸积盘内边缘半径演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心黑洞的无量纲角动量演化到某一临界值时,黑洞吸积盘的内边缘半径的变化率将由负变正,尽管 内边缘半径的极小值出现在Kerr黑洞的能层的外边界上,但内边缘半径仍不可避免地会演化到Kerr黑洞的能层中去。  相似文献   
113.
对黑洞吸积盘内区温度的径向分布特征和演化特征作了详细的讨论。结果表明:(1)盘内区的温度并非随径向坐标r单调减少,在接近盘的内边缘处有一个盘温的峰值环。在盘温的峰值环和盘的内边缘之间形成一个温度梯度很大的冷却区;(2)在盘吸积的过程中,盘内区温度峰值和冷却区的平均温度梯度均随中心黑洞的无量纲角动量α*的增加而单调增加,而盘峰值环半径和冷却区的径向宽度均随α*的增加而单调减小;(3)盘的热辐射光度随  相似文献   
114.
袁峰 《天文学进展》1999,17(2):148-158
黑洞的吸积是天体物理学中最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近年来该理论取得了引人瞩目的重大进展,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根据黑洞吸积必定跨声速这一特性,提出在一定条件下吸积流中会出现激波,这可称为含激波的吸积理论;其二是基于对一种局域致冷机制-贮导致冷的作用的重新认识而建立的,称为ADAF理论。在吸盘积的光学厚度很小或很大两种情况下,粘滞产生的大部分热量没有像在标准薄盘模型中那样辐射出去,而是贮存在流体中随  相似文献   
115.
袁峰 《天文学进展》1999,17(3):228-235
着重评述了含激波吸积理论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介绍了在伪牛顿势以及严格广义和相论框架下,对等温和绝热两种不贩流体模型中可能发生的R-H激波,等温激波等各种不同激波的解析和数值模拟研究,包括激波发生的参数空间,不同流体参数下激波发生的位置,强度以和的能量。  相似文献   
116.
本文给出了改进的一维吸积柱模型,探讨了在大吸积率下吸积柱的结构及物理性质,并理论推导吸积柱内下落物质的温度、密度及速度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它自上而下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冲击区(辐射压减速区)、理想气体压减速区、简并气体压减速区、外流区.作为例证,详细计算了吸积率M≈10~17g/s,极区磁场强度Bm≈10~8T的中子星吸积柱.探讨了吸积柱内的热核反应,认为它可能与低质量X射线双星的低频QPO(准周期振荡)现象有关.  相似文献   
117.
利用Blandford-Znajek过程,得出了黑洞自转与活动星系核射电噪度的关系.在假设AGN喷流的射电功率主要来自于所提取的黑洞旋转能量后,根据Falcke和Bier-mann提出的喷流-吸积盘耦合机制,估算了AGN喷流的最大射电辐射功率.通过与PG类星体样本中强射电源观测结果的比较,进一步证实强射电类星体除了其喷流方向与视向的夹角很小外,其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很可能是自转很快的旋转黑洞.  相似文献   
118.
太阳质量变化对小行星轨道根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变质量天体力学方法研究了太阳质量变化对小行星轨道根数的影响,质量变化包括因光子辐射和太阳造成的质量损失以及因太阳吸积周围星际物质造成的质量增加两个联合因素,利用Gylden-Meshcherskii(G-M)型变质量天体轨道根数变化方程的一阶和二阶解对7颗小行星轨根数的长期和周期性的影响作了数值计算,在一阶解中太阳质量流失对小行星轨道半长轴,轨道偏心率和近点辐角的变化率产生增大作用,而质量吸积起减小作用,在二阶解中两者起到增大作用,不过质量流失不大于质量吸积的作用,故总的趋势是使半长轴,偏心率和近点辐角的变化率增大。  相似文献   
119.
CygX-1 X辐射的功率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自回归功率谱研究CygX-1X辐射的频谱特征,结果显示CygX-1转换态和高/软态时变频谱的连续成分,可以统一由有截断的幂律加噪声成分描述,转换态存在小于3Hz的宽峰结构及准周期振荡(QPO)成分(4-12Hz),而高/软态完全可由截断幂律谱描述,不存在显著的QPO.截断频率在各态都相当稳定,在不同态的演化与平流为主的吸积流模型(ADAF)预期的情形一致.本文结果表明,自回归功率港分析是研究X射线双星光变特征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0.
毋庸置疑,约翰内斯·开普勒是大家最熟悉的科学伟人之一。他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被人们誉为“天空的立法者”,也为哥白尼创立的“太阳中心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他在光学技术方面也有颇深的造诣,对伽利略的望远镜进行改进后制成的望远镜被称作开普勒望远镜,流行一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