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6篇
天文学   208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1.
AGB星的超星风与热脉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至今国际上对AGB星的超星风、热脉动及振动的理论研究工作中都忽略了湍流压的存在,然而对于一个整个外壳都处于完全对流的AGB星,湍流压是存在的,并且由于湍流压的存在将对气体压强、密度、温度以及各热力 学量产生影响,因而对AGB星的超星风、热脉动脉振动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2.
研究了环绕致密天体的吸积盘的稳定性质和振动模式。特别关注了在热致和粘滞扰动作用下稳定的对流起支配作用的盘外流。还研究了相对论性吸积盘的振动模式。一些在盘内的捕获的,非衰减的模式也许可以用来解释X射线双星和活动星系核中所观测到的准周期振动。  相似文献   
93.
94.
陈永军 《天文学进展》2003,21(2):122-138
对microquaLsar(微类星体)最新的一些研究结果作了比较全面的评述。具有相对论性喷流的microquaLsar在很多现象上类似于极小尺度上的类星体。对X波段的观测可以探测到吸积盘内区甚至接近黑洞的区域。结合低波段上的观测和研究,人们在吸积盘的动力学模型、物质吸积与喷流形成之间的关系以及喷流的超光速运动等方面的认识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并且发现了黑洞存在的新证据。对它们的研究为更好地理解河外天体的相对论性喷流和黑洞吸积方面的问题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5.
96.
反常X射线脉冲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常X射线脉冲星(Anomalous X-ra Pulsars,简称AXP)是一类特殊的X射线源。与X射线脉冲星(通常处于大质量X射线双星系统中)相比,它们具有以下特征:X射线谱较软、光度低页稳定(≈10^27-10^29J.s^-1)、自转周期集中在10s左右稳定增长、迄今没有找到它们的光学、红外、射电的对应体、有一些可能戌超新星遗迹成协等。由观测到的自转周期变化可以确定它们的自转能损不足以提供有X射线辐射。解释AXP能源机制的理论模型目前主要有两大类:在吸积模型中,AXP被认为具有正常磁场强度(≈10^8T)的中子量,物质吸积提供X射线辐射原能源,并造成中子星的自转变化;另一种观点认为AXP是具有超强磁场(≈10^10-10^11T)的中子量(即磁星),其辐射能源来自它们巨大的磁或残余的热能,观测到的自转周期及其变化被归因子中子星的磁偶极辐射和物质抛射。两种模型各有优缺点,但目前看来观测事实对磁星模型较为有利。为了进一步明确AXP的性质,提供解释它们能源机制的线索,在介绍AXP的基本观测特征和理论解释的基础上,还将AXP与射电脉冲星、特强磁场射电脉冲量、射电宁静脉冲星侯选体及软γ射线复现源分别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7.
根据吸积盘的理论,本文对几个已观测到大振幅、短时标光变的BL Lac天体的质量及辐射区域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观测与吸积盘理论是吻合的。  相似文献   
98.
Blandford—Znajek过程对黑洞吸积盘演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详细讨论了在Blandford-Znajek过程中吸积盘中心黑洞的角动量和质量的总变化率与质量吸积率和能量提到率之比β=M+/M-关系,在此基础上讨论了BlandfordZnajek过程对黑洞吸积盘内边缘半径rms演化的影响,并在此过程中中心黑的熵总是增大的。  相似文献   
99.
共生星双星是一颗有强大星风物质损失的红巨星与一颗早型热星组成的特殊双星系统。由于早型热星在充满红巨星的星风物质的空间中环绕运行,可以产生P—Cygni型谱线,通过对P—Cygni型谱线的理论分析可以精确测定共生星双星的星风物质损失率。文章介绍了国际上比较有代表意义的一些共生星双星的工作,其中的方法几乎都是近十年中发展起来的。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作者的一些工作。在谱线形成计算中考虑了较多的因素,如氢—氦混合气体的多能级跃迁问题、轨道运动引起的密度非径向分布问题等,并在轨道形状方面做了一些简化。反映了共生星双星谱线形成关键的周期性相位变化的特征,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对这个方法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进行了一些简要讨论,此外,还介绍了作者在线性化分离法求解Non-LTE大气模型中所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0.
卢炬甫 《天文学进展》2001,19(3):365-374
在已知的四种黑洞吸积盘模型中,Shapiro-Lightman-Eardley(SLE)盘是不稳定的,细(Slim)盘研究得还不够,较为成功的是最早建立的Shakura-Sunyaev盘(SSD)和近年成为热点的径移主导吸积流(ADAF)。SSD和ADAF看来分别适用于吸积流中离黑洞较远和较近的区域,故二者的结合即ADAF+SSD模型有望对黑洞吸积流作出较为完整的描述,但这个结合模型也还有不少未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