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274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155篇
地质学   420篇
海洋学   48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1.
运用三维有限元Plaxis-3D Foundation模块对青草沙水源地输水闸进水井的整个施工过程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分析了大堤和管理区加载对进水井沉降的影响,提出了控制进水井沉降的地基处理措施,得出2种控制工况下结构的变形和应力分布,为结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12.
非饱和土边坡稳定分析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荣建  于玉贞  邓丽军  李广信 《岩土力学》2007,28(10):2060-2064
在对非饱和土边坡进行稳定分析时,应该全面地考虑基质吸力对边坡稳定的贡献。首先,分别探讨了基于Fredlund非饱和土强度表达式和Bishop非饱和土有效应力强度公式将强度折减有限元法推广到非饱和土边坡稳定分析中的具体方法;然后,开发了可以考虑基质吸力两种处理方法的强度折减有限元计算程序;最后,给出了一个非饱和土边坡稳定分析的对比算例,说明了二者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613.
根据建筑物不均匀震陷发生机制,提出了建筑物不均匀震陷二维有限元分析方法。采用了不规则荷载下土的残余应变模型及土体逐步软化模型,考虑了土、结构及地震动波形对不均匀震陷的协同作用效果,实现了对建筑物不均匀震陷的时程分析,并通过大型振动台试验对方法的可靠度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614.
岩石巴西圆盘试验中的空间拉应力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喻勇  陈平 《岩土力学》2005,26(12):1913-1916
指出目前人们使用了40多年的岩石巴西圆盘试验拉伸强度公式来自二维弹性力学解答,该公式不适用于实际情况所对应的三维弹性力学问题。为了得到三维条件下试样内部的应力分布规律,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Marc对试样进行了弹性受力分析,结果表明,试样横截面上的拉应力分布规律与二维条件下的情况相类似,但横截面上的应力值沿试样厚度方向是有变化的,越靠近两端面,水平拉应力越大。分析发现,对于高径比为1、泊松比为0.25的巴西圆盘试样,按二维公式计算的抗拉强度比真实值小23.3 %  相似文献   
615.
基于系列Drucker-Prager破坏准则评述土坡的稳定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各种在? 平面上等效面积的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如DP4(Drucker-Prager与Mohr-Coulomb两屈服准则在? 平面上的投影面积相等)、DP5(Drucker-Prager与Matsuoka-Nakai两屈服准则在? 平面上的投影面积相等)和DP6(Drucker-Prager与Lade-Duncan两屈服准则在? 平面上的投影面积相等)等模型都不同程度地模拟了平面应变条件下土体的破坏强度,这就是为什么等效面积的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在二维土坡稳定分析中被推广应用的原因。结合砂土的真三轴强度破坏试验结果,从量化角度论证了DP4模型求出的土坡安全系数可能会保守一些,而DP5和DP6两模型求出的土坡安全系数可能会更真实一些,能更好地发挥材料的承载潜力,因而进一步改善了土坡稳定安全系数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616.
非饱和土渗流与变形耦合问题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徐炎兵  韦昌富  李幻  陈辉 《岩土力学》2009,30(5):1490-1496
基于多孔介质力学原理,建立能模拟非饱和土两相流动与变形耦合问题的理论模型。利用Galerkin法对控制方程进行离散,得到控制方程的有限元计算格式。在此基础上,自主开发了有限元计算程序U-DYSAC2,并对Liakopoulos两相流动试验这一经典算例以及重非亲水相流体(DNAPL)在饱和多孔介质中迁移的离心模型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理论预测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所提出的分析方法在模拟非饱和土渗流以及变形问题时的有效性,从而为定量研究饱和-非饱和渗流以及变形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17.
路基填土对桥台桩基影响的试验与数值仿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聂如松  冷伍明  杨奇  岳健  杨小礼 《岩土力学》2009,30(9):2862-2868
台后路基荷载会使地基软弱下卧层发生压缩和水平移动,致使桥台桩基的受力性状非常复杂。在现场测试结果的基础上,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了台后路基荷载作用下桥台桩基的受力性状,并与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有限元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较为一致。中间桩排和后排桩桩身最大弯矩与台后路基荷载的关系呈双折线型,与Stewart等提出的一致,但双折线转折点所对应的路基填土荷载并不一致。中间桩排的填土荷载为软土层固结不排水黏聚力强度ccu与土层厚度的加权平均值的3.34倍,后排桩约为2.22倍;前排桩的最大弯矩与路基填土荷载呈线性变化。桩顶变形与台后路基荷载呈非线性关系,可以分为两部分。前排桩桩身最大弯矩位置一直在软土层中,不随台后路基荷载变化;而后排桩桩身最大弯矩位置在台后路基荷载较小时位于软土层中,随着台后路基荷载的增大,最终出现在桩顶。  相似文献   
618.
软土地基上路堤填筑的破坏性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软土地区建设高速公路、铁路等的填筑路堤越来越多,由于软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较低,软土地区路堤的填筑十分困难,而软土地基的渗透性很低,通常认为路堤的填筑是在不排水条件下进行。经典的设计方法是基于极限平衡法,无法考虑变形等因素,因此,能综合考虑稳定及变形等因素的有限元方法成为分析此类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依据连云港铁路路堤在软土地基上的填筑试验资料,采用大变形有限元方法及Mohr-Coulomb模型,采用现场试验得到的土体强度值,对平面应变条件下路堤填筑的破坏性状及极限填筑高度等进行了分析,并对比了有限元分析结果及现场试验结果,结果表明,采用大变形有限元方法能够较准确的得到填筑路堤的极限高度,并有效地分析填筑路堤的破坏性状。  相似文献   
619.
基于李小军等提出的显式积分格式应用于波动有限元模拟时的递推形式,重新定义了波动传递函数;以一维均匀离散体系为模型,对给出的传递函数进行了理论推导和求解,并通过数值试验验证了其正确性;通过对传递函数的分析研究,探讨了这种显式积分格式对离散网格中波动传播规律包括截止频率、频散现象和能量耗散等方面的影响.以期为该显式积分格式在波动问题求解中的应用提供更详细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20.
粗粒土与结构接触面三维本构关系及数值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嘎  张建民 《岩土力学》2007,28(2):288-292
基于试验结果,探讨了粗粒土与结构接触面的三维力学特性,该接触面在三维剪切时两个方向上的剪应力-应变关系表现出较强的耦合特性,但其主剪应变的大小只与主剪应力的大小有关。基于提出的接触面弹塑性损伤理论,建立了描述三维条件下接触面力学特性的本构模型及其数值格式。编制了有关程序,采用该模型对接触面的力学响应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建立的接触面三维本构关系及数值模型是合理和可行的,能够较好地反映包括剪切耦合特性在内的接触面主要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