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0篇
  免费   296篇
  国内免费   242篇
测绘学   181篇
大气科学   309篇
地球物理   345篇
地质学   267篇
海洋学   245篇
天文学   103篇
综合类   66篇
自然地理   8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91.
SARS和COVID-19的暴发对我国公众健康、社会经济等造成了严重影响,为揭示呼吸道烈性传染病的时空传播的共性规律和差异特征及背后原因,运用时空统计方法,系统分析并对比了SARS与COVID-19的时空传播差异性特征,并结合病毒本身传播特性及交通、温度等因子进行原因分析。研究表明:① 时间序列上,SARS从发病初始到结束经历了2个阶段,即上升期-平缓期,COVID-19经历了3个阶段,即上升期-急剧上升期-缓升期。② 空间传播模式上,COVID-19传播强度及传播范围大于SARS,且COVID-19的整体连通性较大,各省份与病毒暴发地的联系更为紧密;SARS和COVID-19的传播都存在明显的空间聚集性特征;二者均以邻近传播、远距离飞跃式为主,且SARS存在中次级传播中心,COVID-19扩散中心未发生转移。③ 空间传播方向上,SARS以北京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广东省为中心,空间传播方向性更强,COVID-19仅以湖北省为中心向外扩散。④ 空间传播速度上,SARS各省份首例病例传播时间跨度较大,COVID-19各个省份首例病例传播时间大致以胡焕庸线为分界线,呈现出“东快西慢”的现象,传播时间跨度较短。⑤ R0是造成SARS和COVID-19空间传播范围与空间传播速度差异的主要原因;SARS和COVID-19病毒温度适宜性有所差异,但在温度接近的区域均发生了空间聚集性传播和邻近区域传播;除病毒本身传播能力、温度影响外,交通是影响SARS和COVID-19空间远距离飞跃式传播的主要原因,二者空间传播速度均与路网密度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92.
The Madden-Julian oscillation (MJO) is a dominant atmospheric low-frequency mode in the tropics. In this review article, recent progress in understanding the MJO dynamics is described. Firstly, the fundamental physical processes responsible for MJO eastward phase propagation are discussed. Next, a recent modeling result to address why MJO prefers a planetary zonal scale is presented. The effect of the seasonal mean state on distinctive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northern winter and summer is discussed in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Then, the observed precursor signals and the physical mechanism of MJO initiation in the western equatorial Indian Ocean are further discussed. Finally, scale interactions between MJO and higher- frequency eddies are delineated.  相似文献   
993.
梅雨锋上短时强降水系统的发展模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小玲  余蓉  杜牧云 《大气科学》2014,38(4):770-781
利用2010、2011年5~7月我国东部地区梅雨锋盛行期的58次强降水个例,对产生短时强降水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回波演变模态及其系统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本文中短时强降水特指小时降水超过30 mm。结果表明,与梅雨锋相伴的短时强降水系统回波演变模态主要为纬向型、经向型、转向型和合并型四类。纬向型、经向型和70%的转向型发展模态中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呈线状,合并型则主要为卵状。纬向型、转向型和合并型MCS以后向传播为主,但它们的生命史、移速和产生强降水持续时间有很大差别:纬向型生命史最长,强降水持续时间比转向型短;三类发展模态中转向型移速最快,生命史较纬向型短,但强降水持续时间最长;合并型移动最慢,生命史最短,强降水持续时间也最短。经向型MCS前向传播为主,移动最快,系统持续史短,约为纬向型的一半,30 mm h-1、50 mm h-1以上强降水持续时间约为转向型的1/3和1/5。纬向型MCS可向东或向南移动,经向型MCS通常向东或向西运动,合并型MCS可往任意方向移动,并且只有该发展模态中MCS会向北运动。虽然转向型MCS带来的短时强降水(尤其50 mm h-1以上)持续时间最长,经向型和合并型MCS产生短时强降水持续时间短,但四类发展模态中MCS的回波强度和回波高度的统计特征无明显区别。推测强降水持续时间可能与MCS的传播关系更加密切:经向型和合并型MCS前向传播占很大比重,生命史和产生的强降水更短;转向型和纬向型MCS的后向传播比重大,尤其转向型中不存在前向传播,对应短时强降水持续时间最长。  相似文献   
994.
正《中国国土资源报》4月20日刊发有关负责人关于不动产统一登记"时间表"后,《人民日报》等跟进报道,掀起一股行业报引领中央党报的热潮。据新华舆情监测,从21日开始,"不动产登记"、"反腐"、"房价"等热点舆情标签在报道标题中被集中走强,最高峰出现在4月22日。媒体和网民热议,一度将事态发展推向高点。根据舆情监测,随着新华社23日播发《述评:落实中央改革部署依法推动不动产登记》、《(权威访谈)  相似文献   
995.
正回首望去,原来不知不觉间我们在这条路上已经走了挺远,只是今后,我们要换种姿态了。在做本期封面策划的时候,我们翻出了从09年到14年的所有杂志,同事感慨,"原来我们做了这么多的策划和报道"。导刊十年,确切的说,从2009年开始,我们尝试着走了一条不同于之前的道路,期望将这本杂志办成一本专业的、深度的,同时又向市场和现代感  相似文献   
996.
海洋中尺度涡建模及其在水声传播影响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海洋中尺度涡对水声传播的影响,利用中尺度涡区的历史水文实测数据提取涡旋强度,空间尺度等中尺度涡特征参数,建立了海洋中尺度涡理论计算模型。运用MMPE水下声场模型仿真试验研究了涡旋性质、强度和位置、声源频率和置放深度对声传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暖涡使得会聚区的位置后退,会聚区宽度增加;冷涡使得会聚区的位置前移,会聚区宽度减小。涡旋的强度越大,前移或后退的效应越显著。  相似文献   
997.
以《论语》的英译活动为例,论证在《论语》等儒家典籍的英译活动中运用传播学理论,注重从信息的易懂性、信息的对比性和信息的多样性三个原则入手进行英译工作,可使《论语》等儒家典籍的英译作品获得更好的跨文化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998.
《中国地名》2011,(8):26-27
一、南海诸岛是中国南海许多岛屿、沙洲、礁、暗沙、浅滩的总称南海诸岛是南海中中国许多岛屿、沙洲、礁、暗沙和浅滩的总称。我国南海诸岛分布的范围很广,南北绵延1800公里,东西分布约900多公里。共有岛、礁、沙、滩200多个。诸岛北起海岸附近的北卫滩,西起万安滩,南至曾母暗沙,东止黄岩岛,自北至南,大致可以分为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岛。南海诸岛的面积虽小,但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处于太平洋的交通咽喉地位。  相似文献   
999.
三峡蓄水后库区洪水波传播规律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力  段唯鑫 《水文》2014,34(1):30-34
三峡水库蓄水后,原天然河道变成水库回水区,库区内洪水传播特性发生显著变化,且不同库段内洪水传播特性随库水位及上游来水条件而改变。针对三峡蓄水后库区水力条件变化,基于MIKE11模型模拟计算不同库水位及来水条件下洪水波在库区传播时间,以及影响洪水波传播的水流速度,运动波、动力波传播速度等因子,通过对计算结果验证与分析,初步揭示了三峡库区内不同库段在各种来水条件下的洪水波特性以及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00.
正本刊所登论文的中、英文摘要或全文同时被有关文摘刊物、检索系统、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等有关网上期刊转载、传播,作者将稿件交本刊登载的同时也将数字化汇编权、数字化复制权、数字化制品形式(包括光盘、互联网出版物)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著作权授予本刊编辑部,作者著作权使用费随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凡有不同意者,可另投他刊。2010年1月起,《水科学进展》许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独家使用上述中文版著作权,任何其他第三方不得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