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44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13篇
天文学   369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基于在^3He丰富事件中,高能^3He和重离子具有相似的幂律谱分布这一观测结果,通过数值求解Fokker-Planck方程,探讨经阿尔芬波湍动速后的离子分布随时间的演化特征。计算结果表明:加速源区的等离子体密度和阿尔芬波湍动能量密度对粒子能谱分布起主要作用,如果取加速源区等离子体密度n=(0.1-1)10^10cm^-3、磁场强度B=50-100Gs、湍动能量密度为0.4-2ergs cm^-3,则在1秒左右的时间内,湍动阿尔芬波能够将^3He和重离子加速到10MeV/nucleon量级,能谱指数为2.0-3.5。理论计算与观测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2.
Time series of 2D spectra of Hα and CaⅡ λ8542 for a flare of 1999 December 22 are obtained and analyzed with a new fitting technique. The method we proposed can simultaneously yield the four parameters: the line source function, the optical thickness at line center, the line-of-sight velocity and the Doppler width. We presen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the physical parameters and their temporal evolutions determined from the 2D spectra. Our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general picture predicted by the flare dynamic models.  相似文献   
53.
54.
本文依据白光耀斑连续发射谱的一般观测事实,通过对一系列模型大气的非局部热动平衡计算,从半经验角度探讨了白光连续发射与模型大气的关系。结果表明:光球深层的温度增加或者过渡区存在平台结构均可解释观测到的白光辐射增强。对如何从理论上来解释这些大气结构本文也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5.
在研究暗条、耀斑等日面活动体的光谱时,观测谱线上都叠加上一定强度的背景光影响。如何消去这种影响对分析结果影响较大。目前,经典的方法有两大类:第一类是减法消去法,这种方法广泛为国内学者采用;第二类方法是除法消去法,即国外学者提出的(微)方模型方法。本文通过误差传递方法,比较了上述二大类方法,结果发现,所有方法的误差传递形式都是一样的,但(微)方模型的背景光误差可能要小些,至少从理论上讲要处理得合理些  相似文献   
56.
本文利用赣榆站获得的精细Hα资料,分析了同NOAA6327和6331活动区相关的一个大暗条的活动情况,这是一个部分宁静和部分活动的复合暗条,伴有频繁的分裂和重现。特别是在10月29日附近活动区的耀斑活动后将它激活,暗条在耀斑的MHD长波的激发下,呈现出强烈的红移特征-向下沉降,本文利用VanTedetal所发展的暗条电流模型来解释暗条的活动,针对不同的背景场形式和参数,计算了暗条的不稳定(向上或向  相似文献   
57.
1986年2月4日太阳耀斑的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乌鲁木齐天文站的H_α耀斑及3.2cm射电流量观侧资料、云南天文台的黑子精细结构照相和Marshall Space Flight Center的向量磁场图,对1986年2月4日的六个耀斑的形态相关及演化联系,特别是0736UT 4B/3X大耀斑的发展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主要结果是: 1.4日大耀斑的初始亮点和闪光相的主要形态演化,与活动区中沿中性线新浮现的强大电流/磁环系密切相关。后者的主要标志是沿中性线的长的剪切半影纤维及它两端的偶极旋涡黑子群(1_3F_3)。 2.上述大耀斑与1972年8月4日0624 UT大耀斑爆发的磁场背景及主要形态特征相似,表明两者的储能和触发机制可能相同。 3.大耀斑爆发的H_α初始亮点,双带出现,环系形成,亮物质抛射和吸收冕珥等现象同3.2cm射电流量的变化在时间上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4.重复性的前期小耀斑爆发位置和发展趋势与大耀斑的主要形态及演化特征相似。它们相对于剪切的纵场中性线两侧的位置相近或相同。因而,可以看作上述强大电流/磁环系不稳性发展过程中的前置小爆发。  相似文献   
58.
59.
本文对1989年1月的AR5312活动区的形态及演化过程作了描述,着重指出:(1)活动区内存在长时期的δ磁结构,并为反转极性排列;(2)群内新磁流的浮现及快速发展的光球运动,与本活动区产生众多耀斑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0.
本文对1967.5-1979.8发生的能量E为20-80MeV的140个质子事件和E>450MeV的39个GLE(Ground Level Effect or Ground Level Event地面观测到的效应或事件)(1942-1986)事件以及87个(1980.3-1986.2)γ射线和22个(1980.3-1981.12)X射线事件的能谱指数随日面经度(中经距)的变化进行了统计,发现质子事件和GLE事件存在西经20°-90°W之间为容易发生的“偏爱区域”,而γ射线和X射线推得的电子事件,似乎不存着这样的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