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36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67篇
海洋学   50篇
天文学   123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黑洞周围的高度时空弯曲是使从其附近发出的喷流趋于弥散的一种机制。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流体自身的压强能够克服引力效应,从而导致喷流的准直。当喷流在远离黑洞的空间传播时,为了保持其准直性,外部媒质的压强随径向距离r增大必须下降得不比r~(-3)更快。  相似文献   
93.
94.
根据狭义相对论 ,讨论相对于静止参照系运动的源电荷在空间产生的电场。并证明该电场是有源有旋场。  相似文献   
95.
96.
流体包裹体研究对成矿流体动力学模式的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国祥 《岩石学报》2015,31(4):907-917
热液矿床的形成既包括地球化学过程也包括流体动力学过程,后者主要研究成矿流体的驱动力、流动方向、速度及持续时间。流体及金属的来源,金属在热液中的溶解度及溶解机制,以及矿石的沉淀机制等可以通过多种地球化学手段来研究,而流体动力学过程的确定相对比较困难。流体包裹体分析不仅可以为成矿地球化学过程,而且可为流体动力学过程提供制约,因为流体包裹体研究所得到的流体P-V-T-X性质与流体流动、热传导及质量迁移等控制方程直接相关。本文阐述流体包裹体与流体动力学研究的理论关系,流体包裹体研究对已有成矿流体动力学模式的贡献,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从流体包裹体研究得出的流体压力状态为岩浆热液及造山型成矿系统的超压驱动模式提供了关键的证据。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及其分布为沉积盆地成矿流体动力学模式提供了重要的制约。流体包裹体研究在揭示流体混合及流体相分离等重要成矿过程方面提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它们在研究流体混合及多相流体流动的物理过程方面的潜力有待进一步开发。精心设计的流体包裹体研究有可能应用于古流体流动数值模型的调试。  相似文献   
97.
成矿流体动力学的原理、研究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流体流动是热液成矿作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研究是建立成矿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矿流体动力学主要研究流体流动的驱动力、压力状态、流速、流动方向以及它们与矿床定位的关系。文中总结了成矿流体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对其在成矿作用研究和矿产勘查上的重要性和局限性进行了讨论。流体流动的驱动力可以是流体的超压、地势差、构造变形以...  相似文献   
98.
李燕  朱江  王辉 《大气科学进展》2013,30(6):1569-1586
Vertical transport is critical to the movement of oil spills in seawater. Breaking wav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by developing a well-defined mixing layer in the upper part of the water column. A three-dimensional (3-D) Lagrangian random walk oil spill model was used here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sea surface waves on the vertical turbulence movement of oil particles. Three vertical diffusion schemes were utilized in the model to compare their impact on oil dispersion and transportation. The first scheme calculated the vertical eddy viscosity semi-empirically. In the second scheme, the vertical diffusion coefficient was obtained directly from an Eulerian hydrodynamic model (Princeton Ocean Model, POM2k) while considering wave- caused turbulence. The third scheme was formulated by solving the Langevin equation. The trajectories, percentages of oil particles intruding into water, and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structures of oil particles were analyzed for a series of numerical experiments with different wind magnitud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fferent vertical diffusion schemes could generate different horizontal trajectories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oil spills on the sea surface. The vertical diffusion schemes caused different water-intruding and resurfacing oil particle behaviors, leading to different horizontal transport of oil particles at the surface and subsurface of the ocean. The vertical diffusion schemes were also applied to a realistic oil spill simulation, and these results were compared to satellite observations. All three schemes yielded acceptable results, and those of the third scheme most closely simulated the observed data.  相似文献   
99.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