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56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71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3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刘铁新 《天文学进展》2001,19(4):512-514
介绍了在第55届国际频率控制年会上了解到的原子频标发展的最新动向。  相似文献   
232.
233.
便携式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介绍了SPECTROSCAN-U便携式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的技术指标及特点;使用该仪器并采用粉末样品压片制样测定了水系沉积物及土壤样品中的11个元素,得到了较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为野外现场测试作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234.
铷-锶法测定岩石、矿物的同位素地质年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化学》1973,(3):186-194
自1905年发现铷的天然放射性,并于1937年确证其衰变方式以来,关于自然界Rb-Sr同位素体系的探讨已成为近代地球科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其中,依据Rb~(87)衰变原理测定地质体年龄的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一方法是戈尔德施密特于1937年最先提出的,但此后十余年因分析测试等方面的困难,只开展了有限的探索工作。五十年代以来,由于稳定同位素稀释技术的引入及方法理论的提高,Rb-Sr法有了飞跃发展。目前,它的适用范围已扩大到大部分变质岩、岩浆岩以及某些沉积岩、火山岩的矿物和全岩,  相似文献   
235.
西藏南部某些中酸性岩体的铷-锶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西藏高原南部广泛分布着中酸性岩类岩石。涂光炽教授等根据K-Ar年龄数据,探讨了冈底斯岩带(北带)、拉轨岗日岩带(中带)和喜马拉雅岩带(南带)在时空分布上的规律性。为了进一步探讨这三个岩带的时代和成因,我们对北带曲水岩体中的花岗闪长岩、中带康马岩体的片麻状二云母花岗岩和南带告乌岩体的电气石白云母花岗岩的岩石样品进行了Rb-Sr全岩等时线年龄测定,并分别求得了它们的锶同位素初始比值。  相似文献   
236.
铷是重要的"关键金属"矿产资源,是未来各国资源争夺的焦点。虽然我国铷矿资源总量丰富,但主要为低品位难以加工利用的花岗岩型铷矿床,而以铁锂云母、锂云母和铯沸石等作为矿石矿物的高品位易加工花岗伟晶岩型铷矿床非常有限。因此,富铷花岗岩及相关铷矿床的形成过程、元素分异机制以及铷在不同矿物相中的赋存状态和控制因素是铷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和找矿工作的关键。本文在对花岗(伟晶)岩铷矿主要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的基础上,简介中亚造山带东、西段典型天河石花岗岩及相关铷等稀有金属矿床的主要特征和时空分布,并对未来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本文认为,中亚造山带是全球最重要的天河石花岗岩和相关稀有金属矿床成矿域,其西段大量发育三叠纪天河石花岗岩,而东段大量发育晚侏罗至早白垩世天河石花岗岩。两者形成时代和构造背景分别与古亚洲洋向古特提斯洋构造域,以及古亚洲洋向古太平洋构造域的巨大转折相对应,铷等稀有金属成矿潜力巨大,值得开展深入的年代学、岩石学和矿床成因研究。  相似文献   
237.
高丹丹  李东东  樊燕飞  李武 《盐湖研究》2022,30(3):1-11, 41
铷是诸多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关键元素。青海察尔汗盐湖卤水中蕴藏着丰富的铷资源,但由于铷浓度极低,且与大量钠、钾、镁等离子共存,提取难度极大。利用已知技术从察尔汗盐湖卤水中直接提取铷难以满足经济性约束的前提,这成为察尔汗盐湖铷资源难以利用的症结之一。本文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分析了NaCl+KCl+RbCl+MgCl2+H2O体系中(K,Rb)Cl和铷钾光卤石固溶体—水溶液平衡对察尔汗盐湖卤水中铷分布的制约作用,确定了钾光卤石基固溶体是控制卤水中微量铷进入固相的关键矿物,钾光卤石的形成会使卤水中的铷浓度迅速下降至极低水平。用光卤石矿生产氯化钾,铷几乎全部进入氯化钾产品中,这一结论得到了现场盐田样品分析结果的支持。在上述新认知的启发下,我们设计了从察尔汗盐湖氯化钾产品中浓缩铷的工艺流程,并进行了公斤级小试和吨级放大试验,获得了铷浓度为400 mg/L的富铷料液,其中镁/铷比和钾/铷比均大幅降低;此外,进一步利用本团队成熟的t-BAMBP萃取方法可高效提取氯化铷,其工艺综合成本约为2 090 元/kg,较好满足了察尔汗盐湖铷资源开发的经济性前提。  相似文献   
238.
原子钟辅助GPS定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铷钟可以用来预测接收机的时钟偏差,通过对时钟偏差估计的改善就可以提高定位的精度,特别是可以改善垂直精度。由于铷钟的漂移非常缓慢,基于自适应低通滤波器,设计了一种导航算法用于铷钟约束的GPS。通过一个例子对所提出的算法进行的验证。  相似文献   
239.
张勇  潘家永  马东升 《地质学报》2020,94(11):3321-3342
赣西北大湖塘钨矿具有低品位、大储量、热液蚀变强等特征。在热液蚀变类型和空间分带特征的厘定,以及富锂 云母矿物学特征的认识基础上,通过云母类矿物原位主微量元素组成特征的分析,揭示大湖塘钨矿锂等稀有金属元素的富集,可能是大量热液成因黑鳞云母、铁锂云母和锂 多硅白云母的先后沉淀叠加聚集的结果。其中铁锂云母的锂元素含量最高(Li 2 O=4. 15%~4. 86%),黑鳞云母(Li 2 O=0. 81%~1. 72%)次之,然后是锂 多硅白云母(Li 2 O=0. 24%~0. 45%)。大湖塘钨矿富锂 云母在蚀变岩中比例非常高,分布又均匀,而蚀变岩的规模更是巨大,因而具有巨大锂等稀有金属成矿的潜力。典型蚀变岩的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显示,在晋宁期花岗闪长岩黑鳞云母+铁锂云母蚀变带的锂、铷和钾等元素含量最高。即富钾热液蚀变岩,其K 2 O=5. 94%~8. 06%,Li 2 O=0. 34%~1. 548%和Rb 2 O=0. 175%~0. 784%,而黑鳞云母+铁锂云母+石英蚀变则次之。在燕山期花岗岩中,则以锂元素富集为主,铷含量相对偏低。高含量样品主要集中在钠化带,其Na 2 O=5. 79%~6. 17%,Li 2 O=0. 902%~1. 034%和Rb 2 O=0. 140%~0. 213%,而锂 多硅白云母+石英的蚀变岩则相对略低。大湖塘钨矿燕山期花岗岩以多期多阶段的脉动活动为特征,特别是晩阶段相对富锂、铷和钨,这是大湖塘钨矿锂、铷和钨富集成矿的物质基础。对比雅山钽锂矿和赣南钨矿的蚀变空间分带特征,我们进一步探讨了铌钽矿、锂铷矿和钨矿之间的岩浆 热液演化过程,即铌钽矿以结晶分异为主,锂铷为结晶分异和碱性热液阶段,最晚的是钨矿的酸性热液阶段。认为赣西北地区乃至华南,着重对热液蚀变空间分带的厘定,特别是在钨矿深部内接触带的云英岩化和钠长石化带,是寻找富锂 云母化蚀变岩型锂铷多金属矿重要标志,即“就钨找锂铷”。这可能是稀有金属找矿突破的重要方向之一。大湖塘钨矿富锂 云母类的巨量富集成矿及其富集过程,是本次研究工作的重要发现,也将是大湖塘钨找矿认识的重要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