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54篇
地质学   20篇
海洋学   29篇
天文学   159篇
综合类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51.
四川汶川8.0级地震山西数字强震动记录特征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地震,山西数字强震动台网27个台的地震加速度记录,进行了处理和分析,包括对加速度波形数据的基线校正,滤波,加速度傅立叶和反应谱计算,以及速度和位移计算。结果表明:局部场地的介质特性对地震动特征有相当大的影响,较厚的覆盖土层对较长周期的地震波有明显的放大作用。厚覆盖土层场地的强震动观测对自振周期较长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52.
汶川地震远场地震动特征及其对长周期结构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汶川8.0级大地震中,中国数字强震动台网获得了大量的数字强震动记录,这些记录特别是远场记录具有丰富的长周期地震动分量。本文根据东南强震动中心获取的区域数字强震动记录,分析汶川8.0级地震的远场地震动特征,研究了基岩场地及深厚软弱场地的长周期地震动及其差异;根据长周期结构的特点,选取建于深厚软弱场地上的江苏A050强震台的超长地震记录进行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研究汶川8.0级地震对远场长周期结构的影响,并结合实际震害特点,提出了长周期结构抗震及地震安全对策中一些值得注意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53.
An Ms6.8 strong earthquake took place in Jiashi, Xinjiang on February 24 of 2003. The digital wave form data recorded in Kashi and Wushi stations are selected to inverse the moment tensor solutions for the strong earthquake and the moderate and small earthquakes before and after it ( 108 earthquakes in 2001 - 2004). 67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have been calculated, and the results agree with those from Harvard University and USGS. The analysis reveals that before the strong earthquake, the moderate and small earthquake distribution was dispersed, and after the event the distribution was mainly concentrated around the strong earthquake. Before the strong earthquake, the seismic faults of the mid and small events had the character of strike-slip and normal faulting, and after the event, they exhibit strike-slip and thrust faulting. The region is dominated by near-NS horizontal compression from the southern block after the strong earthquake.  相似文献   
354.
强震前后,在长周期地震观测仪的观测中常能记录到一些异常的地动信号.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如Kizawa 以应变仪和重力仪记录到大地震前的前驱波信号的报道(KizawaT.1972 .2001年在昆仑山西口8.1级地震前的几天,我国新疆地震台网的多个台站也同时观测到了低频波信号.但这类强震前的异常信号的普遍性,以及与强震的关联性一直存在不少疑问.本文报道了我们近期所做的相关探索.  相似文献   
355.
韦惺  吴超羽  任杰  莫文渊  包芸 《中国科学D辑》2008,38(11):1384-1395
广州溺谷湾具有独特的地貌动力体系, 6 ka以来长期保持其活跃的水系. 为了探讨溺谷湾的地貌动力演变机制, 应用长周期数值模型对区域的水系和地貌演变进行了模拟和钻孔验证以及地貌动力分析. PRD-LTMM是一个本课题组自行研发的建立在流体运动方程和沉积物输运方程的基础上, 应用约简技术对模型输入和计算进行处理高分辨率(10 a)的千年尺度的长周期动力形态模型. 以193个可以明确辨识出最大海侵面的钻孔资料为基础, 重建了距今6 ka海进盛期的古珠江河口湾的水下地形, 并作为PRD-LTMM模型模拟的初始边界. 同时以广州溺谷湾中“门”这一独特的地貌动力单元作为切入点讨论广州溺谷湾的地貌动力的耦合演进过程. 模型计算结果应用27个测年钻孔资料进行验证, 其平均绝对误差为22.4%. 通过比较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际河网机构和口门相当符合, 表明PRD-LTMM的长周期模拟珠江河网、广州溺谷湾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可行而且比较可信. 根据长周期模型的计算结果和地貌动力学分析表明: 广州溺谷湾的形态和“门”地貌单元是造成其活跃水动力的主导因素, 尤其是“门”地形所造成的双向射流系统的存在对广州溺谷湾的水系演变格局起了控制性的作用; 根据广州溺谷湾水动力结构、淤积过程和地貌形态的变化, 可将其演变划分为石门期、陈村期、黄埔期和珠江潮汐通道期.  相似文献   
356.
关于上海市<建筑抗震设计规程>中长周期设计反应谱的讨论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上海市地方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BJ08-9-92)及其1996年局部修订增补版本中、对上海市类场地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进行了特殊规定,并将结构自振 周期延长到10s,同时给出了三条加速度时程用于时程分析。本文主要针对《建筑抗震设计规程》中有关长周期反应谱部分的规定,根据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一些探讨,指出所提供的一条人造地震动时程和两条国外加速度记录用于上海市IV类场地长周期建筑结构的  相似文献   
357.
本文在宝鸡市震害考察、建筑物分布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宝鸡市地震小区划成果,结合对陈仓台站的汶川地震记录分析,得出陈仓区为5·12汶川8.0级地震Ⅶ度烈度异常区,是以下3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1)当地场地土层特性与其他地方不同,使得地震动强度较大;(2)异常区在地形上位于一个孤立突出的位置,地形的二维变化进一步放大了当地的地震动作用;(3)汶川地震记录表明,在宝鸡地区中、长周期地震动的成分较高、作用较大.故若有震害,将主要集中在中高层建筑(其自振周期为中长周期).宝鸡市地震小区划地震动峰值分区的低峰值区中,由于汶川地震在此的地震动强度小,对所有建筑都不足以造成较重的震害;而在高峰值区中,仅陈仓区有大量中高层建筑分布,汶川地震在此的频谱特征和较强的地震动强度,造成了其独有的严重震害.  相似文献   
358.
地球曲率对长周期大地电磁测深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覃庆炎  罗威  张伟 《地震地质》2012,(3):456-466
基于电磁理论,导出了层状球体大地条件下长周期大地电磁响应的计算公式,编制了计算机程序,并对相应理论模型进行正演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地球曲率对长周期大地电磁测深法视电阻率和阻抗相位的影响。理论模型的计算结果显示,随着探测周期的增大,地球曲率对长周期大地电磁响应的影响逐渐增大,视电阻率曲线会明显下降,阻抗相位曲线逐渐趋于90°;在一维情况下,对于目前的仪器测量范围可以忽略地球曲率带来的影响,但随着仪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地球曲率对长周期大地电磁测深法的影响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359.
十到百年尺度动力形态模型在珠江磨刀门河口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人类活动的参与下磨刀门河口演变已不再是纯粹的自然过程,而是自然和人类活动共同塑造的过程。建立了一个以过程模拟为主的10~100 a尺度的长周期动力形态模型(PRD-LTMM-10)用于模拟磨刀门河口在人类活动作用下的演变过程。 该模型建立在水体运动方程和沉积物输运方程的基础上,应用约简技术对模型输入和计算进行处理,并包含了用于评价和量化人类活动的抛石促淤模块和航道疏浚模块。应用该模型较真实地模拟了磨刀门河口在1977-1988 年的动力地形演变过程,并且通过模拟结果和情景分析,合理地分离了人类各种工程活动的长期影响和自然因素在河口演变中的作用。研究表明,治理工程对河口自然发展趋势造成了较大的改造,淤积强度表现为西侧大于东侧。抛石和围垦工程使横洲水道主槽逐年冲刷,深槽外移,而龙屎窟深槽上端则表现为严重淤积,深槽不断缩窄。  相似文献   
360.
前面我们已经分别介绍了天体距离的各种光度测定方法,列举了不下10种可用于光度距离测定的标距天体(包括恒星、星团和星系),其中有的标距天体可用于一种以上的光度测距方法。如造父变星既可利用它们的周光关系,也可用于巴德-威塞林克方法;超新星(以及新星)既可用作标准烛光,亦可利用巴德-威塞林克方法;对于星系来说,可以通过特里-菲契(TF)关系或法伯-杰克森(FJ)关系和面亮度起伏(SBF)方法来确定它们的光度距离,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