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19篇
海洋学   5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调频加网计算模型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调频加网的原理、算法、并对调频加网的3种算法进行编程实现,通过分析比较,确定调频加网的最佳算法模型。  相似文献   
23.
实现BPL长波信道能力扩展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是对组重复间隔(GRI)脉冲的脉位调制,在将信源消息变成脉位调制电平的数据传输过程中,还有一系列的信号格式转换,提出了实现脉位调制的若干方法,探讨了数据流的详细传送过程并给出了相应的软件。  相似文献   
24.
文凡 《海洋与湖沼》2000,31(6):671-675
以子波变换分析高频组成波周期信息并对超射现象动力学研究,高频波相低相互耦合,其能量变化以主频波周期为特征时间尺度,主频波对高频波有调制作用并可导致高频波的混沌运动。高频波在混沌海中破碎机会较我,始终不能积累较高的能量,其能量低于其作为主频波时具有的能量。  相似文献   
25.
青藏高原热力强迫对中国东部降水和水汽输送的调制作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从4个方面综述了有关青藏高原大地形热力“驱动”对中国东部雨带和水汽输送特征及其年代际变化的影响作用的研究进展:(1)中国三阶梯大地形热力过程变化与季风雨带季节演进;(2) 青藏高原地-气过程热力“驱动”及其季风水汽输送结构;(3) 青藏高原积雪冷源对中国东部水汽输送结构及其雨带分布的影响;(4) 青藏高原视热源变化与雨带年代际变化相关特征及其可能调制。其主要研究结论是:(1)中国西部高原特殊三阶梯大地形结构强化了海-陆热力差异,尤其是高原大地形使地-气热力差异季节变化有由青藏高原向东北方向大地形区域延伸变化趋势,且其与季风雨带由东南沿海移向西北朝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边缘同步演进,两者似乎存在类似季节内演进的一种“动态的吸引”。(2)中国东部雨带时空变化特征和季风强弱变化趋势均与青藏高原热源强弱异常变化相对应。青藏高原热源异常影响低纬度海洋向陆地的水汽传输路径和强度,进而调制中国东部降水时空演变。在青藏高原热源强和弱年,中国降水变率空间分布特征分别为“北涝南旱”和“南涝北旱”。青藏高原视热源强(弱)异常变化“强信号”将对东亚与南亚区域的季风水汽输送结构,以及夏季风降水时空分布的变异具有“前兆性”的指示意义。(3)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为独特南北两支水汽流的汇合带,该地区夏季青藏高原热源与水汽通量相关矢特征呈类似于青藏高原多雪与少雪年水汽通量偏差场中水汽汇合区显著特征差异,揭示了冬季青藏高原积雪冷源影响中国东部夏季长江流域梅雨水汽输送结构特征。(4)中国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基本型态为中国东部呈“南涝北旱趋势”,西北区域呈现出“西部转湿趋势”。但基于近10年青藏高原春季视热源出现“降后回升”趋势,中国东部“南涝北旱”的降水格局已出现转折趋势。  相似文献   
26.
中关铁矿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探明的储量为9300万t的矿区,因地下水位埋藏深,排水难度大,为防止开采成本大和影响生态环境,决定采用帷幕灌浆方法解决治水问题。帷幕灌浆工程的试验孔对钻孔垂直度要求很高,全孔段孔斜不能大于2 m,防斜、纠斜成一大难题,实践中摸索出陀螺仪定向纠斜法并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27.
邹镇宇  张俊  薛兵 《地震》2012,32(3):78-86
地震数据采集是数字化地震观测的重要环节, 因为模拟数字转换器(A/D)是地震数据采集器的重要部件, A/D的技术水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数据观测质量。 放大器及A/D的漂移和 1/f噪声是数据采集器漂移的主要来源, 对以低频信号观测为主要特征的地震观测有较大影响。 为降低其影响, 本文在算法上对此问题做了一些探讨, 在目前autozero技术上做出一些改进, 即用调制解调技术来降低1/f噪声对信号精度的影响, 并做了相应的算法模拟。 在此基础上, 对算法做了进一步改进, 利用高次谐波加权求和使输出信噪比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结果表明, 通过优化解调算法, 可以进一步提高信噪比约2 dB, 对试验电路获得的测试数据应用优化解调算法也证实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28.
小波超分辨率重建算法及其在SPOT影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兵  徐青  邢帅  耿则勋 《测绘学报》2004,33(3):233-238
影像超分辨率重建就是从一系列质量较差、分辨率较低的图像来重建图像质量更好、空间分辨率更高的影像的算法.在将所有低分辨率影像纳入同一参考格网中考虑的情况下,低分辨率数据相当于一非规则采样的交错采样数据.本文在多分辨率分析的基础上对基于小波的影像超分辨率重建理论进行介绍,并将现有的小波超分辨率重建算法推广到更一般的运动模型,以充分利用交错采样数据的内在规律性和结构特征,同时针对SPOT影像的特点,分析SPOT影像的调制传送函数,对SPOT重建影像进行包括去噪与解卷积的复原后处理.最后给出基于小波的SPOT影像超分辨率重建结果,表明遥感影像的超分辨率重建在应用中取得进展.  相似文献   
29.
采用模式分解的方法(PDM),对北京密云地区2002年3月19日ETM+图像进行光谱模式提取与分解,得到研究区各个像元的植被、水和土壤系数;并通过不同系数的组合和判别分析的条件确定了研究区的土地覆盖状况以及不同土地覆盖类型的面积。结果表明,在降低ETM+数据维的情况下,光谱模式分解可以更直接的反映地物的类型。  相似文献   
30.
黄玉文  张德龙 《探矿工程》2016,43(11):63-66
等壁厚螺杆钻具与现有常规螺杆钻具相比具有长寿命、大扭矩、适用范围更广的特点。目前等壁厚螺杆钻具相关的研究工作都还停留在理论分析的阶段。本文系统地介绍了螺杆钻具的理论特性和实际工作特性,并结合室内实验及现场应用分析了等壁厚螺杆钻具的性能特点,验证了φ89 mm等壁厚螺杆钻具的理论性能,建立了等壁厚螺杆钻具容积效率、转速、扭矩、功率的计算模型。可以为等壁厚螺杆钻具设计及现场钻进参数优化、钻具选型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