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0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58篇
地球物理   137篇
地质学   238篇
海洋学   46篇
天文学   45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石崆山Ⅱ段岩质高边坡稳定性的工程地质系统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岩质高边坡稳定性的分析评价涉及工程地质学、岩体力学、计算科学等多学科交汇的问题,是一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在系统分析岩质高边坡赋存的地质背景和环境条件的基础上,采用系统分析评价、综合集成的方法应是研究分析和解决该问题的有效和最佳方法。针对漳龙高速公路石崆山Ⅱ段岩质高边坡工程,在系统分析边坡工程地质特性的基础上,采用赤平极射投影法和有限单元(FEM)法等,进行综合评价和系统分析,获得的稳定性结论,已正常运营使用若干年,反映了系统分析,综合评价方法是成功和有效的。它表明,综合评价、系统分析应是岩质高边坡稳定性评价分析的重要途径;它的综合内容和集成方式及其完善与工程实用性,有待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和工程实践的运用及其经验的积累。  相似文献   
32.
含水砂层对堆积体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受复杂地质环境的影响,我国西南岷江上游沿岸普遍发育一种前缘多分布有一层或多层具一定厚度含水砂层的特殊堆积体。大量工程实践表明,工程开挖的扰动可导致砂层出现明显侧向变形,进而导致整个堆积体的失稳破坏。本文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结合某典型堆积体对开挖条件下砂层影响其整体稳定性的作用机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3.
对平衡态和线性准平衡态的稳定性及其与力学中相关概念的相似问题作了论述,并就蒸气中液滴的不稳定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4.
运用 AMMI模型对 1 996年全国籼型杂交稻区域试验中稻两系组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组合稳定性评价很重要 ,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达极显著水平 ,互作效应 (平方和 )几乎为基因型效应 (平方和 )的 2倍 ,AMMI模型的前三个主成分共解释了 80 .4 1 %的交互作用信息 ,为线性回归模型的 3 .1倍。安湘 S/ 871 3、两优 T63表现出较高产且稳产 ,培矮 64 S/山青 1 1、培矮 64 S/ 2 4 1 0、培矮 63 S/ R3 1 8表现较稳产而不高产 ,两优 79、培矮 64 S/ JR1 0 68既不高产也不稳产。  相似文献   
35.
本文以澜沧江下游流域边坡稳定性评价为实例,对模糊评判模型的应用问题和处理技术进行了论述。认为该模型简便实用、效果稳健、适应性强,是边坡稳定性评价工作中适宜推广的一个实用模型。此外,文中还提出了用于模糊评判模型的信息检验法,讨论了这一方法在遴选有效评价因子和优化模型效能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6.
丘文照 《铀矿地质》1990,6(1):59-62
本文叙述了国产半米平面光栅光程短、光强好、谱线锐度佳的特点,通过最佳条件选择,改进分析方法,使其测金灵敏度为3×10~(-9)g,取样10g可测定含金量范围为0.3—1000ppb,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7.
本文研究了磁层顶等离子体的一个基本模型,得到了一新的非线性常微分方程组.数值分析表明,在一定的磁Reynolds数范围内,系统呈现混沌行为,相轨道趋向于奇异吸引子.  相似文献   
38.
将衍射问题研究中的回波解析奇性归结为探讨含参量的振荡积分的渐近性态问题,并利用广义函数的算子理论,以十分简捷的方式给出了上述振荡积分的稳定位相公式,以及结合Thom理论逐一地算出非退化奇点、岐点和脐点周围的衍射模式.  相似文献   
39.
有限元素法全倾角波动方程偏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试图从两个方面提高波动方程偏移的效果:1.使用全方向波动方程进行偏移,使之适用于任意倾角界面的反射;2.使用有限元素法提高微分方程数值解法的精度。  相似文献   
40.
Oxygen deficient perovskites of the system CaSiO3–CaAlO2.5 have been synthesised at high-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conditions relevant to the Earth’s transition zone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ir stabilities in the Earth’s mantle and determine structural properties associated with vacancy incorporation. Two polysomes of thermodynamically stable defect perovskites with Ca(Al0.4Si0.6)O2.8 and Ca(Al0.5Si0.5)O2.75 stoichiometry have been identified. The ordering of oxygen defects into pseudo-cubic (111) layers results in well-ordered ten- or eightfold superstructures, respectively. At all other compositions examined, a metastable formation of perovskites has been observed instead, which are assumed to grow initially disordered. These are now characterised by tiny domains, formed due to subsequent ordering of vacancies along various pseudo-cubic {111} layers. Both ordered defect perovskites show a large P–T stability field ranging from about 9–18 GPa and 4–12 GPa, respectively. Microstructural TEM analyses revealed the presence of growth and ferroelastic twins, which indicate a phase transition from rhombohedral to monoclinic symmetry during quenching. Electron energy loss spectroscopy of Si and Al K edges point at the presence of tetrahedral, octahedral and maybe some pentacoordinated silicon, whereas aluminium is predominantly octahedrally coordinated with minor fractions in lower coordination. Observed properties are interpreted in terms of a new structural model, explaining the observed phase transition and formation of different twin laws as well as giving reas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uch large superstructures. With respect to phase relations of the transition zone, the potential occurrence of such defect perovskites in the Earth’s interior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