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0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212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14篇
地球物理   247篇
地质学   598篇
海洋学   228篇
天文学   90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7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杨闪 《地下水》2018,(6):40-42
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在径流过程中会不断变化,并在径流与赋存的不同状态下体现出不同特征,体现出不同的地下水运移规律。本文以蒙古国前巴音钼矿水源地为例,选取水源地范围内的19个钻孔水样进行分析,取得了主要阴阳离子、TDS和水化学类型等数据。通过对地下水化学的空间分布特征、TDS值的变化和主要阴阳离子的演化规律进行研究发现:研究区水源地地下水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沟谷东部地区的水循环强度高于西南部地区,外围地区最弱,地下水的水平径流较弱小于垂向;受水循环强度影响沟谷东部形成地矿化度的HCO_3型水,西南部形成HCO_3·Cl·SO_4、HCO_3·SO_4·Cl、HCO_3·SO_4型水,沟谷外围地区形成SO_4·HCO_3·Cl、Cl·SO_4·HCO_3、SO_4·HCO_3、Cl·SO_4型水,干旱地区水循环强度和补径排条件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水化学类。  相似文献   
62.
The Lagoa Real uranium (U) province, referred to as Lagoa Real, is located in the state of Bahia, north-eastern Brazil. Lagoa Real has ∼112,000 metric tonnes and average grade of 2700 ppm of U3O8, being one of the largest U deposits in the world and the largest in Brazil. Despite its economic and strategic importance, there are gaps in the geological knowledge of the Lagoa Real U deposits. One of them is the lack of extensive whole-rock chemical data sets. Here, we present whole-rock chemical analyses for major and trace elements, including the rare-earth elements (REE), from barren country rocks to uraniferous ore shoot, systematically sampled from an exploratory drill hole. The chemical data indicate that albitite rocks, with and without uraniferous mineralisation, cannot result from sodic syenitic magmatism, as proposed by recent studies. Petrographical and geochemical evidence supports the previously suggested concept that the Lagoa Real albitite rocks resulted from sodic metasomatism of the granitic country rock, known as the São Timóteo granite. Their ore-mineral assemblages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re similar to albitite-hosted U deposits worldwide.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及恶性肿瘤化学治疗与胃壁增厚的关系。材料与方法:胃以外身体其它部位恶性肿瘤患者140例,均行腹部CT扫描,男性81例,女性59例。140例中,化疗病人110例。原发肿瘤为肺癌,肝癌,结肠癌,乳腺癌,血管肉瘤,小肠恶性间质瘤,子宫颈癌等。当日晨禁食、扫描前口服2%-3%的泛影葡胺300ml~500ml或清水300ml~500ml后行腹部CT扫描。结论:通过对140例恶性肿瘤和化学治疗背景的患者胃壁厚度的分析,胃以外身体其它部位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胃壁往往增厚。胃壁增厚与恶性肿瘤及与化疗存在正关联的关系。  相似文献   
64.
陈振宇  曾令森  梁凤华  张泽明 《地质学报》2006,80(12):1842-1850
为探讨榴辉岩中磷灰石的矿物化学特征及榴辉岩中某些相关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主孔500~540m深度的榴辉岩样品进行了岩石化学及磷灰石的矿物化学分析。这些榴辉岩具有不同的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并可据此分为上下两段,上段500~530m为正常榴辉岩,下段530~540m为高Ti榴辉岩和高Ti-Fe榴辉岩,其原岩可能为类似于辉长质和苦橄质的基性—超基性岩石。其中的磷灰石成分没有明显差别,均为氟—磷灰石,其富F贫Cl的特征可能是造成榴辉岩中高盐度流体包裹体和全岩高F低Cl的主要原因。磷灰石普遍含有一定的Sr、S、Fe元素,多数还含有Cu、Pb、Zn等元素。榴辉岩中P2O5含量与其F、Cl、Sr、S元素的相关程度表明,磷灰石是榴辉岩中F元素的最主要储存库,也是Sr元素的重要储存库之一,而对于Cl元素则只是部分控制,与S元素则没有相关性。榴辉岩中F、Sr及Cl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主要受控于磷灰石,因此,在榴辉岩从进变质—退变质过程中,这些元素的活动性直接受控于磷灰石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5.
本研究利用总有机碳分析仪联用稳定同位素质谱仪(TOC-IRMS)技术,探讨了高温氧化法测试水体中溶解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含量及稳定碳同位素组成。根据溶解有机碳的组成特征,从氧化难易程度、分子结构等方面选取5种可溶于水的化合物:咖啡因、葡萄糖、邻苯二甲酸、乙酸钾和腐殖酸钠,配置成DOC溶液。通过改变溶液碳含量、氧化温度、通氧量大小,载气流速等参数,研究不同实验条件对DOC碳转化率及δ13C值的影响。TOC-IRMS在氧化温度850℃,通氧时长20 s(流速10 cm3/min),载气流速80 cm3/min的条件下,测得5种化合物不同浓度DOC溶液的平均碳转化率为95.69%~103.57%;δ13C值与标定参考值基本一致,差值范围为-0.82‰~0.55‰。在上述实验条件下,测得不同类型水样的DOC含量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7%,δ13C值的标准偏差小于0.2‰,结果表明TOC-IRMS联用在线高温氧化法测定不同类型水样的DOC含量...  相似文献   
66.
王家录  任娟  王勇  李维杰  娄昭  陈佳 《热带地理》2020,40(2):335-345
为探究岩溶水库水文地球化学行为过程,对贵州普定夜郎湖表层水体进行了为期3 d的高分辨率昼夜监测。结果表明:1)多变的天气和水文条件叠加导致水体离子指标昼夜变化不显著,规律性较差。而水温、DO、pH值、SpC、SIc、pCO2等常规理化指标受水温变化和生物作用表现出明显的昼夜波动。2)利用亨利常数和主成分分析,得到温度变化、生物作用、人类活动、水库的蓄水与放水对夜郎湖水库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21.66%、17.28%、14.08%和10.22%,说明作用于水库水文地球化学行为的因子具有多元性。3)δ 18O表现出与DO一致的波动趋势,即白天上升,晚上下降,反映在短时间尺度上,氢氧稳定同位素变化受控于生物过程(主要是呼吸作用过程);而对比水库水体和大气降水的d-excess(d值)发现,水库水体的d值(8.21‰)显著偏低于当地大气降水的d值(9.64‰),说明在长时间尺度上,主要受蒸发效应引起的不平衡分馏影响。  相似文献   
67.
广东汕头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分布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汕头湾地处汕头东部,是珠三角经济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的海上交通枢纽。因受周边城镇、养殖区排污等影响,汕头湾的海洋环境已受污染,生态健康问题不容忽视。沉积物中重金属是反映区域环境质量的重要因子,本研究通过测定汕头湾海域29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重金属Zn、Cu、Cr、Cd、Pb、Hg、As含量,分析了各元素的平面分布特征,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该区域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来源及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汕头湾海域表层沉积物的金属含量变化范围为CZn(15. 3~280. 4 mg/kg)、CCu(2. 0~84. 6mg/kg)、CCr(3. 0~130. 8 mg/kg)、CCd(0. 05~1. 07 mg/kg)、CPb(12. 97~39. 31 mg/kg)、CHg(0. 008~0. 171 mg/kg)、CAs(1. 60~16. 50 mg/kg),榕江入海口处为重金属元素的高值区,在拦沙堤的两侧,元素Zn、Cu、Cr、Cd的含量差别较大。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重金属具有相同污染来源,工业废水和城市排污等人类活动输入是主要途径,其分布特征受有机碳、硫化物及细粒级组分等环境因子的影响。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的结果表明,在榕江入海口附近区域,重金属表现出强的生态风险,而拦沙堤东侧海域为轻微生态风险,Hg、Cu、Cd是主要污染元素。  相似文献   
68.
介绍了气溶胶对光化辐射通量及臭氧的影响研究的国内外动态,分析了广州城市气溶胶对紫外线及臭氧影响的观测实例,说明了大气气溶胶与臭氧变化规律及其相互作用机制研究已成为大气化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理论和实用价值的前沿课题。  相似文献   
69.
金岭岩体是鲁西地区代表性的中生代侵入杂岩体,与金岭矽卡岩型铁矿的成因密切相关.为了解石英闪长岩的成因及与矽卡岩铁矿成矿关系,本次研究对金岭杂岩体中的石英闪长岩进行了年代学、地球化学及锆石Lu—Hf同位素和角闪石矿物微区成分的系统研究.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显示石英闪长岩加权平均年龄为(128±1)Ma,侵...  相似文献   
70.
川中紫色土丘陵区频发的季节性干旱严重制约区域农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地下水是丘陵区农村居民饮用和灌溉的主要水源,但迄今该区域地下水补给循环过程的相关研究报道极少。本研究选取盐亭大兴小流域(480 hm 2)为典型小流域进行综合水文观测与取样,比较了小流域内浅层地下水(2口泉水、14口井水)在不同覆被条件下雨季和旱季的水化学特征(包括D、 18 O)及水岩作用过程,并通过氯离子平衡法和二元混合模型法对比分析区域降水补给地下水规律。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为HCO 3 ·SO 4-Ca,主要控制因素为岩石风化水解;(2)由地下水同位素峰值响应特征可知该区域浅层地下水对雨季降水补给响应时间约为50~ 85 d;雨季浅层地下水交换作用比旱季强烈;(3)氯离子平衡法受人为干扰较大,计算结果可能偏小,二元混合模型法未包含更多水源,计算结果可能偏大;(4)优化估算结果表明浅层地下水全年接受降水补给率在12%~38%间变化,雨季单次降水补给地下水比例在4.3%~58.0%间变化。本研究通过揭示丘陵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性质变化规律,初步估算了浅层地下水补给来源及比例,可为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估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