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6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243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338篇
地球物理   107篇
地质学   257篇
海洋学   36篇
天文学   610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28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青海苏干湖表层沉积物粒度分布模式与大气粉尘记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位于干旱区柴达木盆地具有年纹层的苏干湖是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内陆封闭湖泊, 其表层沉积物粒度具有多组分峰态分布特征, Weibull 函数的拟合结果发现, 其粒度分布全部具 有4 个基本组分: 超细粒组分, 众数粒径在1 μm 上下; 细粒组分, 众数粒径在5~10 μm; 粗粒组分, 众数粒径在50~100 μm; 砂组分, 众数粒径在500 $m 左右。粒度主峰出现在细 粒组分或者粗粒组分。直接来自大气粉尘的冬季湖泊冰面样品及当地尘暴样品的Weibull 函数粒度拟合也显现出了相似的分布模式, 冰面样品的粒度主峰位于众数粒径在15~20 μmm 的 细粒组分, 砂组分(众数粒径452.9μm) 的出现指示出砂粒在冬半年沿冰面而进入湖泊中心。 尘暴降尘样品在尘暴季节(5 月份) 和非尘暴季节(11 月份) 的粒度分布普遍具有3 个组分, 缺少砂组分, 强沙尘暴事件样品则由4 个组分组成, 粒度主峰均位于众数粒径在100~200 μm 的粗粒组分。结果显示, 苏干湖湖泊沉积能够较好记录当地大气粉尘, 砂组分与湖泊周边干旱地表经历的近地面强沙尘活动有关, 粗粒组分记录了区域性的尘暴事件, 细粒组分主要反映 流域径流状况, 超细粒组分代表干旱区的大气背景粉尘和气溶胶。研究表明, 苏干湖内陆湖 泊沉积客观记录了区域大气粉尘和尘暴事件, 具有重建干旱区大气粉尘变化历史的潜在优势。  相似文献   
952.
We reanalyse positions and motion of the striae in the dust tails of the bright comets Mrkos 1957 V and West 1976 VI. Two theories are compared to the data: the high speed particle ejection theory of NOTNI (1964) and the two-step kinematical sequence proposed by SEKANINA and FARRELL (1980) in their particle fragmentation theory. The final decision is in favour of the two step sequence, though the real situation may be a mixtum compositum of both. The parent clouds (first step) are found to have low lateral velocity dispersion and higher than expected acceleration. The question how these clouds originate remains unsolved.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y comprise particles which left the coma into a tailward region of high magnetic field and plasma density. Another possibility, additionally accounting for the sometimes apparent duplicity, is an origin out of an optically thick coma at angles orthogonal to the radius vector.  相似文献   
953.
基于2016—2020年陕西省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分析沙尘天气对陕西省空气质量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1)陕西省域沙尘天气过程每年发生9—19次,沙尘影响日每年20—46 d;春季为沙尘天气高发季,5月和3月为高发月;沙尘天气过程发生频数空间分布整体表现为自北向南、自东向西递减。(2)各城市沙尘天气过程持续时间2—120 h,关中城市持续时长总体高于陕北和陕南城市;不同沙尘天气过程PM10峰值浓度变化范围大,最高值出现在榆林(3 219μg·m-3)。(3)2018年沙尘天气对陕西省PM10年均浓度影响最大,2020年影响最小,年均浓度绝对贡献分别为9.3μg·m-3和2.9μg·m-3;各城市沙尘影响日超标占比66.7%—89.7%,污染等级以轻度和中度污染为主,严重和重度污染较少;榆林、延安和商洛的严重污染100%来源于沙尘天气,关中5市的严重污染20.5%—66.7%来源于沙尘天气。  相似文献   
954.
使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06年4月7~11日北京浮尘天气过程的持续性进行分析,指出此次浮尘天气过程主要受500 hPa西西伯利亚冷涡、鄂霍次克海暖高压以及青藏高原高压脊影响;700 hPa有干冷空气不断向北京地区输送,冷平流和斜压性都很强,大风和沙尘暴发生在强冷平流区域;由于华北南部地区近地面至中低层存在弱的不稳定层结,容易产生弱的上升运动。在近地面低压前部偏东风的作用下将沙尘粒子向北京地区输送,北京地区上空大气在中低层基本处于中性或不稳定层结状态,沙尘粒子不易在北京上空沉降,造成较长时间的浮尘天气。  相似文献   
955.
海底多金属结核和富钴结壳的He同位素对比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东太平洋海盆C- C 区海底多金属结核及西太平洋马绍尔地区富钴结壳的He 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结核的3He/4He 比值普遍较高,为(1.73 ~13 .26) ×10- 5 。所有结核样品的3 He/4 He 比值均高于MORB 的平均3 He/4 He 比值,有些样品的3 He/4 He 比值甚至高于地幔热柱的值。磁性部分相对非磁性部分3 He/4He 比值和4 He 含量均明显偏高。结壳的3 He/4 He 比值相对较低,变化范围为6 .05 ×10 - 8 ~8 .08 ×10 - 5  相似文献   
956.
矿物尘粒与微生物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物微( 尘) 粒与细菌微生物的生物活性和毒性效应研究是国外刚开展的新方向。本文结合国外此类研究的最新进展,以及国内菌/ 尘研究的现状,强调微生物与矿物界面的作用与依存关系。指出目前在居室和大气环境、洋底环境和极地环境、人体环境下的菌/ 尘作用产物和机制研究的不足,以及应开展研究的主要方面,预测了近期矿物与微生物作用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957.
958.
959.
渐近巨星分支恒星 (AGB星 )是一种晚期演化恒星 ,它是恒星作为以核反应释能为发光能源的天体的最后演化阶段。AGB星阶段的恒星具有许多有趣的性质 ,如很大的质量损失率 (因此形成很厚的拱星尘埃气体包层 ) ,光变 ,热脉动 (或He闪耀 ) ,强的红外超量发射 ,分子脉泽发射等 ,弄清AGB星的演化规律是研究恒星演化理论的重要任务。目前人们所知道的AGB星的演化图景是 ,恒星经过漫长的主序演化之后 ,将经过红巨星 (RGB)阶段 ,然后才进入AGB阶段 ,在其演化过程中AGB星的光度和质量损失率要逐渐增大 ,它的光变周期也逐渐变长 ,在其中心星经历了一系列的由He核反应不稳定性引起的热脉动之后 ,它的质量损失很快停止 ,恒星开始向行星状星云 (PN)演化 ,最后行星状星云将会变成一个白矮星 ,这将是许多初始质量不很大的恒星的最终结局。OH/IR星阶段是AGB星演化的一个阶段 ,OH/IR星是那些质量稍大的恒星在AGB阶段后期演化而成的天体。现阶段人们对OH/IR星的具体演化过程还知道得很少。我们利用了球对称包层中的尘埃辐射转移模型来研究OH/IR星的演化性质 ,并且收集了尽量多的具有可靠距离的OH/IR星来研究他们的光度和质量损失率的演化性质。在本文的研究工作中 ,我们主要讨论了OH/IR星在远红外双色图中的分布规律 ,还发现  相似文献   
960.
The cometary Leonid meteoroids represent a size range in between largest carbon-richIDPs and the smallest CI meteorites. Their dustball structure and chemistry offer anopportunity to constrain hierarchical dust accretion inferred from petrologic studies ofaggregate and cluster IDPs. The Leonid shower meteoroids of known ``comet ejection'ages provide an opportunity to study space weathering of cometary dust over periodsof up to several hundred years. The meteors and aggregate and cluster IDPs displaycontinuous thermal modification of organics and volatile element (Na, K-bearing phases), that occur as discrete minerals and amorphous solids each different response during kinetically controlled ablation. Leonid meteoroids are not excessively Na-rich. The occurrences of Leonid meteors can now be accurate predicted and combined withknowledge better models for the settling rates, collections of surviving dust becomea comet nucleus-sampling mission.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