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5篇
  免费   310篇
  国内免费   431篇
测绘学   111篇
大气科学   70篇
地球物理   364篇
地质学   1196篇
海洋学   131篇
天文学   34篇
综合类   81篇
自然地理   4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初至折射波静校正技术在复杂探区地震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区及黄土塬地区近地表结构复杂,地形起伏大、低降速带横向变化剧烈,地震资料处理中的静校正难度加大。长波长静校正容易引起构造形态畸变,短波长静校正影响地震剖面信噪比。针对此类问题,从长波长静校正问题及短波长地表非一致性问题分析入手,提出部分炮检距叠加识别长波长静校正技术及分段统计逼近地表非一致性校正技术。该技术在复杂地表区与其它相关技术综合应用,可有效解决长、短波长静校正问题。  相似文献   
22.
邢台矿区山字型构造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台山字型构造位于河北省邯邢煤田内,其前弧向ES突出,脊柱呈ES-WN走向。分别分析了山字型构造脊柱及其东、西翼反射弧构造形迹特征,对研究区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3.
1IntroductionThe northern segment of the South LancangjiangBelt refers to the terrain about200km east of theYunxian-Lingcang granite in the South LancangjiangBelt(Fig.1).During the seventh Five-Year Plan peri-od,Mo Xuanxue et al.(1993)undertook the resear…  相似文献   
24.
Layers of Ca-rich garnet–clinopyroxene rocks enclosedin a serpentinite body at Hujialin, in the Su–Lu terraneof eastern China, preserve igneous textures, relict spinel ingarnet, and exsolution lamellae of Ca-rich garnet, ilmenite/magnetite,Fe-rich spinel, and also amphibole in clinopyroxene. In termsof their major and trace element compositions, the studied samplesform a trend from arc cumulates towards Fe–Ti gabbros.Reconstructed augite compositions plot on the trend for clinopyroxenein arc cumulates.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the rocks crystallizedfrom mantle-derived magmas differentiated to various extentsbeneath an arc. The Ca-rich garnet + diopside assemblage isinferred to have formed by compressing Ca-rich augite, whereasthe relatively Mg-rich cores of garnet porphyroblasts may haveformed at the expense of spinel. The protolith cumulates weresubducted from near the crust–mantle boundary (c. 1 GPa)deep into the upper mantle (4·8 ± 0·6 GPaand 750 ± 50°C). Negatively sloped P–T pathsfor the garnet–clinopyroxene rocks and the corollary ofcorner flow induced subduction of mantle wedge peridotite arenot supported by the available data. Cooling with, or without,decompression of the cumulates after the igneous stage probablyoccurred prior to deep subduction. KEY WORDS: arc cumulates; Ca-rich garnet; garnet–clinopyroxene rocks; Su–Lu terrane; UHP metamorphism  相似文献   
25.
GIS工作流系统的长事务处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Sagas事务模型及空间数据版本树技术,设计了一种灵活的长事务补偿控制方案,为集成GIS,MIS及OA的工作流系统提供了有力的事务处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6.
在低速层速度(地表直达波)已知的条件下,利用生产炮初至信息,用加权最小平方法和共轭梯度法建立的折射静校正数学模型,迭代求取长波长、短波长静校正量,在解决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的虚假小幅度构造问题及改善剖面质量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27.
西藏尼雄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旭铃  陈振华 《中国地质》2005,32(1):122-127
尼雄岩体分布于西藏自治区措勤县木质顶、尼雄、沙松、日阿一带,出露面积180.14km^2,由4个深成岩体组成,平面形态呈不规则椭圆形、圆形串珠状分布,岩石类型有苏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花岗岩。根据野外地质调查资料和室内的岩石学、岩石化学等特征的综合研究成果,发现该岩体各单元之间呈脉动式侵入接触,接触界线清晰,且含有较多暗色闪长质微粒包体;稀土总量较低,K、Rb、Ba、Th元素相对富集,Cr、Ti、Nb、Sr、Zr、P元素相对亏损。研究显示尼雄岩体形成于活动陆缘火山弧,构造环境,与雅鲁藏布江大洋板块向北俯冲消减作用有关,为大陆弧花岗岩。  相似文献   
28.
新疆东昆仑木孜塔格蛇绿混杂岩中发现富Nb玄武岩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富Nb 玄武岩以相对高的TiO2 含量、低的LILE/HFSE和LREE/HFSE比值以及(La/Nb)MN<2为特征,是岛弧环境的典型产物。首次报道发现于新疆东昆仑木孜塔格蛇绿混杂岩中的富Nb玄武岩,并分析了它们的典型地球化学特征和构造环境,表明了它们形成在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29.
王兴国 《福建地质》2002,21(2):119-121
采用基准和基准转换模型的不同会导致GPS观测边长与坐标计算边长不一致。因此由GPS测量的WGS-84坐标系向我国的北京54坐标系转换计算时,应尽可能选择参考点作对比分析。若满足精度要求,可采用全国精密参数作转换计算,若不能满足精度要求或达不到实测点的定位精度,可先将边长作高程异常改正,再对起算点作方位改正。  相似文献   
30.
广西凭祥地区早二叠世的岩浆弧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广西凭祥地区有3种不同建造背景的二叠-三叠系,深水相的下二叠统呈一飞来峰推覆在台地型的石炭纪-早三叠世沉积和早-中三叠世浊积岩上,与前者共生的基性-超基性岩是古特提斯岩浆弧的记录,当时的被动大陆边缘在百色阳圩-田林八渡,说明洋壳向南西消减,早二叠世弧的原形成位置可能在越南境内,早-中三叠世的弧则已向北东迁移,在中越交界区形成图尔基式造山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