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7篇
  免费   229篇
  国内免费   158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44篇
地质学   349篇
海洋学   396篇
综合类   53篇
自然地理   16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Lichens are among the main primary colonists in most terrestrial ecosystems of Antarctica, where th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lichens are essential to understanding the functioning of Antarctic terrestrial ecosystems. We measured abundance of 10 frequently observed macrolichens and 15 environmental factors at a small scale (20 cm× 20 cm), in the ice-free areas of Fildes Peninsula and Ardley Island, King George Island, West Antarctica, and assessed th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the local distribution of these lichens.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es (CCA) show that 8 out of 15 environmental factors, belonging to 4 sets of variables, are important in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10 lichens. Variation partitioning analyses show that most of the variation in distribution of the 10 lichens is described by the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substrate, bird influence and microclimate and topography, whereas human impact has no significant effects.  相似文献   
992.
一、地球化学景观特征测区处于北寒温带湿润气候区,夏季气候温和湿润,冬季寒冷干燥,结冰期长达7个月左右,少数的沟谷中发育有岛状多年冻土,夏季仍可见到冰川。冻融作用强烈,植被茂密,植被覆盖率近100%,为生物、微生物和地表水参加地球化学循环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993.
根据2006年10月对长兴岛潮间带表层沉积物的监测数据,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分别对重金属(Cu、Pb、Zn、Cd、Cr、Hg)和多氯联苯7种化学要素的污染状况及其生态风险程度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长兴岛沉积物总体处于低污染水平和低潜在生态风险水平,但重金属Cd处于中等污染水平和中等潜在生态风险水平,为主要的污染要素和潜在生态风险因子.处在青草沙水库区域的B1样点的局部Hg污染和潜在生态风险应当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994.
通过对青岛田横岛北岸THD柱状样的沉积层序、粒度参数和碎屑矿物系统分析,揭示了其形成与滨岸潮滩相沉积环境有关。该柱状样主要由细砂和粉砂质砂组成,可大致分为3层,上下2层主要为细砂和粉砂质砂,中间层是中、细砂。整个柱样表现出分选程度差、风化程度低、不稳定矿物含量高的特点,表明沉积物分选改造不明显,反映出物源为原地或近源沉积特征。  相似文献   
995.
埕岛油田进入综合调整阶段后,研究形成了一套基本的开发调整技术政策,并已在个别区块实施。通过对已实施区块的跟踪,对已有的开发调整技术政策进行了评价,认为层系细分能切实减小油层干扰,提高采油强度;井网加密后随着井距的缩小和井网形式的改变,注采对应率和水驱储量控制程度大幅提高;通过油井提液,单井产量得以明显提升;通过应用水平井,实现了储量的有效动用,提高了单井产能。综合分析认为现有的调整技术政策能够满足埕岛油田在该阶段高效开发的需求,也可以为后续区块及海上相似油田的的调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96.
宇德忠  程培峰  季成  崔志刚 《岩土力学》2015,36(Z2):478-484
冻土与普通的土体相比具有独特的工程性质。在冻土地区进行桩基础施工后,桩和周围土体在冻土地温及大气温度的作用下逐渐回冻,回冻过程中在冰的胶结作用下桩与周围土体联结成整体共同承受外荷载作用。为了研究回冻前后桩基的承载力变化及变形性质,在大兴安岭地区浇筑了2根15 m试验桩,试验桩中布设了温度监测系统,采集了桩基回冻过程中的温度数据。根据温度监测结果在桩基回冻前后进行了自平衡静载试验,研究了回冻前后桩基承载力、各土(岩)层的侧摩阻力及桩端阻力。研究结果表明,桩基回冻后冻土地温保持在-1.9 ℃桩基的承载力是回冻前承载力的1.42倍;端阻力是回冻前的1.49倍为964 kN,占桩基承载力的12.98%;各土(岩)层的侧摩阻力均有所增长,平均增长率为40.3%。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冻土条件下的桩基设计及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7.
王延宁  蒋斌松  胥新伟  高潮 《岩土力学》2015,36(Z1):320-326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水下深厚软土采用挤密砂桩进行加固,设计了一套大型原位载荷试验系统对水下挤密砂桩 (sand compaction pile,SCP)复合地基的力学和变形特性进行研究,通过在水下设置高精度静力水准系统获得了良好的沉降观测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水下挤密砂桩复合地基在同一置换率下的应力分担比与载荷水平以及时间效应密切相关;应力分担比比值随荷载级别的升高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在同一荷载级别下比值随着时间逐步衰减,并最终趋于某一定值。对比分析了几种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理论的计算结果,表明按被动土压力法得到的复合地基承载力与载荷试验结果较为接近。对于高置换率的挤密砂桩复合地基,采用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提出的沉降折减系数计算得到的复合地基沉降与实测值最为接近,采用日本经验公式计算得到的沉降量偏大。研究结果对于水下挤密砂桩复合地基的设计计算和深水原位测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98.
中国东部断陷盆地基底古 生界潜山具有良好的成藏条件,是基岩油藏重要的勘探领域。渤海湾盆地埕岛油田基底古生界沉积厚度大、岩石类型多、地层残留复杂、构造应力不同,决定了储层物性的平面及纵向差异性,进而影响 了油气成藏的差异性,因此开展地层残留规律的研究是区域古生界油气勘探的关键。以往对地层残留的研究多依据钻井揭示与地震解释的表象研究,缺乏成因过程的深入分析。基于井、震资料分析,开 展了地层发育序列、残留规律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研究区地层残留特征的构造意义。主要取得了以下认识:(1)研究区古生界主要发育了寒武系、下-中奥陶统、中-上石炭统及二叠系;(2)古生界整 体呈现出现今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特征。受负反转构造控制,潜山带构造低部位地层残留少;(3)从地层展布规律分析了其经历的主要风化剥蚀期次,推测了地质历史时期的构造特征,佐证了区域构造 演化过程;为东部叠合盆地基底古生界地层特征研究及构造演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9.
中国东北黑龙江杂岩体蓝闪石片岩岩石学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杂岩主要由蓝闪石片岩构成,蓝闪石片岩主要包括绿帘石、绿泥石、钠长石、钠质角闪石、多硅白云母和石英以及为数不多的榍石、钛铁矿和黑硬绿泥石。其中,钠质角闪石包括蓝闪石和镁质钠闪石。变质条件的压力(P)温度(T)评价条件为400~425℃和0.69~0.86 MPa,对应岩相为绿帘蓝闪石片岩相。黑龙江杂岩蓝闪石片岩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其原岩是可与洋岛型(OIB)玄武岩和一些洋中脊型(E-MORB)玄武岩相对比的大洋玄武岩,这说明黑龙江杂岩蓝闪石片岩的玄武岩原岩是在海底山或者在大洋隆起条件下由富集源形成的;具有洋岛型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的变质玄武岩以及富锰的变质燧石、大理石、变质硬砂岩和蛇绿岩鳞片的加入证明黑龙江杂岩是消减—增生杂岩,它含有变形洋壳的碎块和在被改造的前震旦纪佳木斯岩体西边缘上形成于侏罗纪的增生楔岩石;黑龙江杂岩在原岩成分上可与活动大陆边缘许多增生的杂岩相当。  相似文献   
1000.
生态区域的界定始终未曾明确,也未曾有对其内涵的具体阐述。经过多年实践建设和发展,出现了许多相关的思想和不同的理解,也在国内外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生态型发展模式。在相关建设实践中,主要集中在对生态区域的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管理的协调发展上。在结合国情的基础上,许多区域都从立法、产业结构调整和鼓励公众参与等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寻找合适的发展模式。如加拿大的爱德华王子岛通过政府转移支付,以保护生态环境为首要目标;纽约长岛接受纽约人口和经济扩散,持续自然发展;韩国的济州岛通过交通发展,引入现代服务业,维护生态环境;国内第一爪“生态立省”的海南岛先污染后治理,实行分功能区布局。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些典型案例建设实践的分析,总结其生态区域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对正在进行的上海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提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