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33篇
  免费   2091篇
  国内免费   3040篇
测绘学   1999篇
大气科学   1346篇
地球物理   1130篇
地质学   6458篇
海洋学   2780篇
天文学   204篇
综合类   880篇
自然地理   867篇
  2024年   149篇
  2023年   542篇
  2022年   602篇
  2021年   781篇
  2020年   516篇
  2019年   693篇
  2018年   500篇
  2017年   457篇
  2016年   525篇
  2015年   664篇
  2014年   909篇
  2013年   746篇
  2012年   830篇
  2011年   849篇
  2010年   608篇
  2009年   690篇
  2008年   643篇
  2007年   768篇
  2006年   692篇
  2005年   542篇
  2004年   437篇
  2003年   234篇
  2002年   264篇
  2001年   262篇
  2000年   275篇
  1999年   241篇
  1998年   165篇
  1997年   148篇
  1996年   118篇
  1995年   92篇
  1994年   112篇
  1993年   111篇
  1992年   107篇
  1991年   82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3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3篇
  1948年   4篇
  1944年   2篇
  1943年   2篇
  194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91.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231)Pa测量法在某些方面应用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在普查阶段鉴别地面放射性测量的异常,在勘探阶段研究不平衡铀矿床以及在地质研究工作中测定某些近期地质事件发生的年代。另外,还给出了一些实例。  相似文献   
992.
本文以“铀矿区域评价准则”为依据,试用因子分析主成分比值法,铀对钍(钾)的区域相对场法和铀成矿有利指数法,对我国YW-10和YW-10B两个测区的区域航空γ能谱场进行了地球化学解释及预测方法的研究,与已知矿区660测区从宏观上做了对比分析,并研究了γ能谱参数在走向长270km,宽50—70km空间上的分布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方法对了解成岩时原始铀的分布及后期铀的地球化学活动规律,估计成岩、成矿阶段铀源岩可能提供的生铀量,识别铀成矿有利地区是有用的。  相似文献   
993.
~(218)Po法寻找隐伏铀矿体初见成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一种寻找隐伏铀矿体的快速测氡方法,即~(218)Po法。作者叙述了该法的工作原理、特点以及找矿效果,并阐述了~(218)Po法寻找隐伏铀矿体的可能性。最后着重叙述了~(218)Po法测量结果的解释方法。通过野外试验,作者认为:~(218)Po法不仅可以寻找隐伏铀矿体,而且能够定量预测盲矿体的埋藏深度与规模。  相似文献   
994.
研究超镁铁岩中八面体假象蛇纹石和绿泥石的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继1981年首次报导八面体假象蛇纹石之后,在同一超镁铁岩中又发现了一些八面体假象含铬绿泥石,后者是交代前者的产物。通过研究我们认为:1)八面体假象绿泥石中的Al、Cr等元素来自铬铁矿石;2)和八面体假象蛇纹石一样,八面体假象绿泥石的最初原生矿物也应为γ一橄榄石,后者的形成压力为140×10~8Pa(140Kb),相当于500公里的深度;3)包有八面体假象蛇纹石和绿泥石的铬铁矿可能是一种直接来自深部地慢的铬铁矿类型;4)藏北岩带的两处(安多和阿里地区)超镁铁岩中出现八面体假象矿物说明藏北超镁铁岩带(或岩带的几处超镁铁岩)形成的构造环境可能深于藏南超镁铁岩带。  相似文献   
995.
本文用二维非线性有限元方法,计算了一个地堑剖面因地幔上涌引起的破裂危险。在两侧边界挤压应力小于岩石静压力条件下,破裂危险增长区主要集中于地堑内部及地堑断层附近  相似文献   
996.
喜马拉雅山北部地区的地壳结构模型和速度分布特征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1981年西藏南部喜马拉雅地区的人工地震测深资料进行了震相对比,分辨出t1、t2、t3、t4、t5和t6六组地壳中和莫霍界面的反射波,并用理论走时曲线、绘制速度曲线图、射线跟踪和综合地震图等方法得到了主测线(PP)上各地段的地壳结构模型。初步结果表明,该地区地壳西段较薄(约73公里),东段稍厚(约77公里),平均总厚度约为75公里。地壳的平均P波速度约为6.2-6.3公里/秒。 地壳为高低速相间的多层结构。在中上部有一低速层,其厚度为数公里,速度为5.6-5.7公里/秒,与上层速度差为0.5-0.6公里/秒。低速层在测线东段比较肯定,在西段则不甚明显。结合藏南定日、岗巴一线有强烈水热活动的事实,低速层的存在可能意味着地壳中存在部分熔融的高温物质。下部地壳的速度为6.7-6.8公里/秒,且比较均匀。从莫霍面反射波的特征来看,在紧靠其上方可能有一个速度反转带,其厚度亦为数公里。上部地壳的结构在横向上有较大的差异,这说明在地质历史上,西藏特提斯带曾经历过强烈的地壳变动。  相似文献   
997.
肖斌  潘懋  赵鹏大  侯景儒 《地质科学》2001,36(4):500-508
空间信息统计学是一门集数学、空间信息科学及计算机技术于一体,在时空域内对区域化变量的随机性与结构性进行定量研究的技术。以山东归来庄金矿床为例,对其g(AuAg)异常进行空间信息统计学研究。利用指示克立格法研究g(AuAg)的空间变异结构特征,建立空间结构模型。在对结构模型和估计方案进行交叉验证后,对g(AuAg)的空间分布进行估计。根据g(AuAg)的空间分布规律,探讨其与Au空间分布的关系,并对今后该区的找金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98.
We statistically analyze the tropical typhoon forming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use TC (Tropical Cyclone) for short in the following) by typhoon yearbook. The typhoon quantity is very different in different months and years. TC appears in all months except March, and the most TC quantity in a year is 11, the least is 1 and 6.2 on average. The most TC quantity in a month is 5 and the least is 0. TC lands most in August and no TC lands on Chinese continent from December to the following April. The primary landing area is between Shantou and Hainan Island. The sustaining period of TC is usually between 4 days to 7days, and the longest is 19 days. Only 15% of the TC forming in the South China Sea can intensify to typhoon, and they all form in the ocean area deeper than 150m. The South China Sea is the ocean area over which the TC occurs frequently.  相似文献   
999.
南山坪古油藏的形成及其破坏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凡元芳  丰勇 《矿产与地质》2005,19(3):296-298
南山坪古油藏以南山坪背斜(圈闭)为依托,油藏的形成、破坏与背斜(圈闭)的形成及演化息息相关。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的构造运动形成了南山坪背斜的雏形,与之对应的是最初的油藏形成;南山坪背斜在印支运动得到加强,形成构造圈闭,与之对应的是原油藏裂解生气及烃源岩进入生气阶段,形成气藏及部分沥青。之后的燕山运动Ⅱ幕使得南山坪背斜(圈闭)被褶皱和断层复杂化,形成由东南向北西的逆冲断裂,其上覆盖层抬升、剥蚀,原油藏彻底破坏,成为古油藏。分析认为,南山坪古油藏的破坏因素主要是印支期的热裂解和燕山运动Ⅱ幕的构造抬升、剥蚀,且后者更为主导因素。比较南山坪古油藏、余杭泰山古油藏及威远气藏,力图寻找其共性及差异性,从而为中国南方的油气勘探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我国下寒武统黑色岩系的矿产类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对湘黔桂地区下寒武统黑色岩系矿产资源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首次较系统地对我国南方下寒武统黑色岩系中具有经济价值矿产类型的地质特征、相互间的层位关系及富集区域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