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34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92篇
海洋学   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0篇
自然地理   15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土地利用是人类对自然界影响的最主要方式,而土地利用类型则是影响土地生产力状况的关键因素。利用基于侵蚀条件下的土地生产力模型,研究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与土地生产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大多数的作物类型而言,土地生产力状况均表现为坝地>梯田>坡耕地>沟坡地。进一步研究了不同作物类型对土地利用的适宜性指数和生产力指数,均表现出相同的趋势。  相似文献   
292.
刘小雨  黎文甫  陈蓉 《四川地质学报》2022,(S2):161-165+170
近年来川中丘陵地区地质灾害频发,区内人口密集,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遥感影像视角宏观且全面,对地质灾害调查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因此有必要对该区地质灾害遥感解译工作的思路及方法进行研究。文中重点分析了川中丘陵地区地质灾害形成条件,提出了适用于该地区的地质灾害遥感重点解译区划分方法,针对川中丘陵地区多发的滑坡、崩塌构建了遥感解译标志。研究区安岳县位于川中丘陵中部,通过遥感地质灾害解译及实地验证,区内灾害实际发育情况与解译结果较为吻合,验证了文中所提出的地质灾害遥感解译的思路及方法有较高的可靠性,可以为川中丘陵地区地质灾害遥感解译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3.
平果岩溶堆积铝土矿是具有独特地质特征的铝土矿床,区内岩溶地貌十分发育,并且形成了多种地貌类型, 本文主要探讨各类地貌特征,研究其发展和演化的规律,分析和论述地貌与成矿的关系,为该类型矿床地质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4.
1区域概况南岸区面积261.08km2,居重庆市区长江以南。2004年全区总人口526787人,人口密度为2020人/km2,城镇人口占77.24%。该区地貌属川东平行岭谷的一部分,境内自西向东  相似文献   
295.
黄土丘陵沟壑区极端降雨事件及其对径流泥沙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是我国水土流失的重灾区。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极端降雨事件时有发生,加重了区域水土流失防治的难度。因此,科学界定极端降雨事件、进而探讨其发生规律及其对径流侵蚀的影响尤为重要。通过整理定西市安家沟流域(35°35′N,104°39′E)17年的降水和径流侵蚀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降雨量和最大30min雨强为指标,采用世界气象组织的标准划分了极端降雨事件。结果发现:(1)研究区内极端次降雨事件的雨量和雨强的临界值分别为40.11mm和0.55mm/min,次降雨量的多年平均值为18.87mm。17年间共发生12次极端事件,5月、7月、8月份的发生概率分别为16.67%、50%和33.33%。因此最佳防治时间段为7、8月份。(2)聚类分析表明极端降雨事件可分为三类:降雨量和雨强都大于临界值,占25%;降雨量大于临界值,而雨强小于临界值,占41.67%;雨强大于临界值,降雨量大于多年平均值而小于临界值,占33.33%。(3)在极端降雨事件作用下,径流系数和侵蚀模数要比对应的多年平均值高。总体而言,降雨量和雨强都很高的极端事件的破坏性最强,但高历时低雨强的极端事件所产生的破坏也不容低估。(4)沙棘林在生长演替的过程中显著增强了抵御土壤侵蚀的能力,对极端降雨事件有很好的防治作用。抵御极端降雨最弱的是坡耕地,主要是由于受到坡度大、植被覆盖率低以及人为干扰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96.
该文选取延安市作为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典型代表,总结出侧向山体地面探测适宜采用航空摄影测量、三维基础地质调查填图等方法,垂向地下空间探测可采用工程地质钻探、随钻监测、钻孔多参数地球物理测井等技术方法,其中工程地质钻探、多参数地球物理测井对于探测黄土丘陵沟壑区地下空间效果较好.探测结果显示,延安市中心城区地下岩土体可划分为8...  相似文献   
297.
燕晋宁  朱永超 《北京测绘》2010,(2):63-64,67
利用手持GPS携带方便,测量准确,无需通视的优点,结合实践,表明手持GPS在山区、丘陵地区1:10000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中,能够满足精度要求。使用手持GPS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能够缩短成图时间,提高制作地形图的效率。  相似文献   
298.
肖婧  王兵 《水科学进展》2020,31(6):820-831
为研究黄土丘陵沟壑区多种因素对撂荒草地入渗特征的影响,采用野外自然降雨观测法,研究不同降雨特征(降雨量、平均雨强、降雨历时和最大30 min雨强(I30))、土壤前期含水量、坡长(10 m、20 m、30 m、40 m和50 m)和植被盖度条件下土壤入渗特征差异,通过灰色关联度法判断影响撂荒草地入渗特征的主导因子。结果表明:①入渗量随降雨量、降雨历时和I30增加而增大(R2>0.55,P < 0.01);入渗补给系数随降雨量、I30和平均雨强增大而减小(R2>0.12,P < 0.05);平均入渗率随降雨强度、I30增加而递增(R2>0.53,P < 0.01)。②入渗量和平均入渗率随前期含水量增加而减少,入渗补给系数随之增加而增大(R2>0.13,P < 0.05)。③入渗量、入渗补给系数和平均入渗率总体随坡长增加而增大(R2>0.56,P < 0.01),但在坡长30 m和40 m之间存在临界坡长。④在入渗效率较高的情况下,植被对土壤入渗的影响并不显著,降雨特征和坡长成为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299.
阿尔及利亚地理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矿业政策宽松,已受到国际矿业投资者的广泛关注。我国和阿尔及利亚同属发展中国家,从其矿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中,我们应该借鉴一些有利方面。如:鼓励非燃料矿产开发、颁布新法案提高市场竞争力、扩大开放吸引外资、举办国际矿产资源大会开拓本国资源市场……  相似文献   
300.
The interest in th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dynamic global vegetation models (DGVMs), which have the potential to simulate fluxes of carbon, water and nitrogen, along with changes in the vegetation dynamics, within an integrated system, has been increasing. In this paper, some numerical schemes and a higher resolution soil texture dataset were employed to improve the Sheffield Dynamic Global Vegetation Model (SDGVM). Using eddy covariance-based measurements, we then tested the standard version of the SDGVM and the modified version of the SDGVM. Detailed observations of daily carbon and water fluxes made at the upland oak forest on the Walker Branch Watershed in Tennessee, USA offered a unique opportunity for these comparisons.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modified version of the SDGVM did a reasonable job of simulating the carbon and water flux and the variation of soil water content (SWC). However, at the end of the growing season, it failed to simulate the effect of the limitations on the soil respiration dynamics and as a result underestimated this respiration. It was also noted that the modified version overestimated the increase in the SWC following summer rainfall, which was attributed to an inadequate representation of the ground water and thermal cyc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