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33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90篇
海洋学   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0篇
自然地理   15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黄土高原沟壑区干旱阳坡的地域分异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黄土高原沟壑区干旱阳坡这种典型的困难立地进行因地制宜的植被恢复建设。本文选取甘肃西峰、山西吉县、陕西安塞、宁夏固原为研究区,采用25 m分辨率的DEM为数据源,基于GIS提取相关地形信息研究其干旱阳坡的地域分异特征。结果表明:①不同类型沟壑区干旱阳坡面积比例占45%~54%,表现为高塬沟壑区>过渡地带>丘陵沟壑区。②不同类型沟壑区干旱阳坡面积比例随坡度的变化规律不同,高塬沟壑区呈左偏态分布,其他样区均基本呈近似正态分布,且丘五区和过渡地带呈双峰现象。③不同类型沟壑区梁峁坡面积比例关系为:高塬沟壑区>过渡地带>丘陵沟壑区;沟坡面积比例为:丘陵沟壑区>过渡地带>高塬沟壑区;川台地面积比例为:丘五区>过渡地带>丘二区>高塬沟壑。④不同类型沟壑区各立地类型组所占的面积比例各不相同,除高塬沟壑区外基本呈阳向缓坡组>阳向陡险坡组>坡顶或沟底。研究成果可为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抗旱造林与植被重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2.
黄土高原尤其是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侵蚀异常严重,在该区开展单元流域产沙模拟对于流域侵蚀产沙及沟道系统泥沙输移比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陕北岔巴沟单元流域团山沟为研究对象,利用1961-1969年间水文泥沙资料,构建了流域产沙模型:以流域输沙关系表达式Ms=CsH为理论框架,经分析发现洪峰流量、最大含沙量、平均流量与次洪含沙量相关性显著,近而以洪峰流量、平均流量、最大含沙量及径流深为模型变量,通过模拟误差分析,构建并选取了以径流深和洪峰流量、径流深和最大含沙量为变量的经验模型:Ms=H(109.2ln(Qz)+546.1);Ms=H(Cz-141.2)。与目前已有模型相比,以上模型具有很好的模拟效果,尤其是在模拟小产沙事件时模拟效果较好,模型在临近流域水旺沟上的应用效果也较好。另据研究发现,高含沙水流的存在,使得在不同产沙模数水平下产沙模拟响应机制不同,对产沙模数小于300 t/km2次暴雨事件,流量的对数函数拟合效果明显优于幂函数拟合;对产沙模数大于1000 t/km2次暴雨事件,流量的幂函数拟合效果好于对数函数拟合,但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63.
临朐县土地总面积1834km^3,山地丘陵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7%。1999年国土资源部把临朐县设立为首批全国土地开发整理示范区之一,8年来,临朐县委县政府狠抓山区土地开发整理不放松,先后建设国家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2个,省级项目8个,市级项目20个,共开发整理土地2.33万hm^2,增加耕地0.47万hm^2,项目区农业、林果业生产能力提高1.2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了一番。  相似文献   
64.
Soil erosion is a major threat to our terrestrial ecosystems and an important global environmental problem. The Loess Plateau in China is one of the regions that suffered more severe soil erosion and undergoing climate warming and drying in the past decades. The vegetation restoration named Grain-to-Green Program has now been operating for more than 10 years. It is necessary to assess the variation of soil erosion and the response of precipita- tion and vegetation restoration to soil erosion on the Loess Plateau. In the study, the 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 (RUSLE) was applied to evaluate annual soil loss caused by water erosion. The results showed as follows. The soil erosion on the Loess Plateau between 2000 and 2010 averaged for 15.2 t hm-2 a 1 and was characterized as light for the value less than 25 t hm-2 a-1. The severe soil erosion higher than 25 t hm-2 a-~ wa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gully and hilly regions in the central, southwestern, and some scattered areas of earth-rocky mountainous areas on the Loess Plateau. The soil erosion on the Loess Plateau showed a deceasing trend in recent decade and reduced more at rates more than 1 t hm 2 a 1 in the areas suffering severe soil loss. Benefited from the improved vegetation cover and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the soil erosion on the Loess Plateau was significantly declined, es- pecially in the east of Yulin, most parts of Yah'an prefectures in Shaanxi Province, and the west of Luliang and Linfen prefectures in Shanxi Province in the hilly and gully regions. The variation of vegetation cover responding to soil erosion in these areas showed the relatively higher contribution than the precipitation. However, most areas in Qingyang and Dingxi pre- fectures in Gansu Province and Guyuan in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were predomi- nantly related to precipitation.  相似文献   
65.
险闯南极     
徐小样  张继民 《地图》2011,(5):118-125
1989年2月26日,东南极大陆伊丽莎白公主地拉斯曼丘陵维斯托登半岛上,一座简朴的科学考察站矗立起来,前方的空地上五星红旗高高飘扬,不远处山巅的大理石碑上“中山站”三个金色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66.
甘肃省张掖丹霞与彩色丘陵地貌的形成与景观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荷生  崔振卿 《中国沙漠》2007,27(6):942-945
对发育在甘肃省张掖市境内祁连山山麓、白垩系中下统碎屑岩地层中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形成的地层、构造、地貌、古地理环境和外动力条件进行了分析;将该地的丹霞地貌划分为窗棂状宫殿式、柱状式和巷谷式三类不同的地貌景观群,并分别描述了各类丹霞地貌和彩色丘陵的景观特征;从景观的典型性、美学价值、科考价值、观赏价值四个方面评价了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的科教旅游价值;认为张掖丹霞地貌既有南方丹霞之秀美、又有北方雅丹之雄浑,彩色丘陵色彩斑斓、绚丽多姿、气势宏大,这两种奇特的地貌景观相互衬托,成为国内独特的地质遗迹,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重要的科研价值,是旅游观光、绘画摄影、科普教育、科学研究和考察的最佳场所。  相似文献   
67.
甘肃省黄土丘陵地带森林植被对水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扈祥来 《水科学进展》2000,11(2):199-202
通过对甘肃省黄土丘陵地带森林植被区与裸露的黄土丘陵区若干流域水文资料的分析,说明该区植被有利于增加降水量.对暴雨洪水及年径流也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同时,对改善区域小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8.
通过对样本区域农村居民点布局及土地利用特点的研究 ,从丘陵山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出发 ,提出两种土地整理模式 :一是农林综合开发整理模式 ,即居民点闲置土地的复垦利用与抛荒地利用结合 ,与山地区退耕还林等生态建设工程结合 ,进行退宅还林 ;二是新村建设整理模式 ,即由政府对新村统一规划 ,供给道路等基础设施 ,引导农民集中建房的“政府引导型”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 ,并对重庆市渝北区新春村的新村建设的运作和效益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69.
程炯  陈维高 《福建地理》2000,15(4):10-13
基于马坪镇的基本情况和耕地利用现状,桉丘陵山区人均半亩(333m^2)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要求和建设标准,对马坪镇高标准基本农田总体建设规模和不同工程设施建设及其资金做了初步估计,并提出了相应的筹资和管理措施,以期为丘陵山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0.
黄土丘陵沟壑区流域系统侵蚀与产沙关系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陈浩 《地理学报》2000,55(3):354-363
从长期来看流域系统的侵蚀与产沙基本可以达到平衡,泥沙输移比约等于1。但次降雨或分年度泥沙输移比有相当大的变幅,在短期内会经常存在泥沙的滞留和滞留的泥沙被重新锓蚀搬运,而出现泥沙输移比小于1和大于1的情况。这主要与降雨的空间分布和洪峰增减幅度及径流深度增减幅度密切相关。流域系统次降雨泥沙输移比及各级沟道含沙水流的挟沙能力变化可用单位面积上洪峰增减幅度变化时暴雨洪水的剪切力的转化机制来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