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89篇
海洋学   17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大同盆地砷、氟中毒地方病生态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山西大同盆地属干冷荒漠景观条件的半封闭型断陷盆地。区内有害元素的聚集导致氟中毒等多种地方病肆虐,20世纪90年代因开发和饮用深层地下水爆发了水砷中毒病。经地球化学调查发现:地下潜水高含F,超标1.3~12倍;深层承压地下水富As,砷含量超标2~20倍。砷中毒发病率与饮水中As3+/∑As比值呈正相关关系。盆地周边分布多层富含As和F的地层和火成岩体,处于富As、F的区域地球化学省内。由于大同盆地的不均匀沉降,在其边缘部分形成深凹陷带,含砷下渗地下水经有机碳质层的还原作用,使砷还原为三价,提高了地下水的毒性并滞留聚集。探讨了F、As富集和中毒的机理和生态地球化学危害评价,提出了治理和外围调查预测建议。  相似文献   
122.
In this study, several methods were compared for the efficiency to concentrate venom from the tentacles of jellyfish Rhopilema esculentum Kishinouy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s using either freezing-dry or gel absorption to remove water to concentrate venom are not applicable due to the low concentration of the compounds dissolved. Although the recovery efficiency and the total venom obtained using the dialysis dehydration method are high, some proteins can be lost during the concentrating process. Comparing to the lyophilization method, ultrafiltration is a simple way to concentrate the compounds at high percentage but the hemolytic activities of the proteins obtained by ultrafiltration appear to be lower.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overall lyophilization is the best and recommended method to concentrate venom from the tentacles of jellyfish. It shows not only the high recovery efficiency for the venoms but high hemolytic activities as well.  相似文献   
123.
墨西哥各区含水层的监测结果表明,地下水砷浓度和氟浓度都高于饮用水标准,调查表明,污染物是原生的;而少数区域的监测结果表明,污染主要是由于对水特殊处理后,将一些有毒元素释放到地下水中所致。在墨西哥北部Comarca Lagunera,就砷对健康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且在这些区域还发现了高氟水。这些地方砷的来源问题仍有争议。天然的和人为排放的砷污染了采矿活动频繁区域的地下水。墨西哥中部Zimapan裂隙石灰岩含水层被富砷矿物污染。尾矿和富含烟气的沉积物的冶炼污染了浅层小颗粒含水层(granular aquifer)。在SanAntonio-El Triunfo采矿区、加利福尼亚南部Baja和San Luis Potosi州的Santa Maria de la Paz也报道砷污染的情况。水文地球化学和统计学手段调查表明,即便不采矿,毒砂氧化也可能污染水体,如墨西哥高原的Independencia含水层就是这样的实例。在Los Azufres、Los Humeros和Acoculco地热区也有高浓度的砷检出,在Aguascalientes、Los Azufres、Los Humeros和Acoculco州调查了氟斑牙的发病率。水中的氟化物导致酸性的火山岩分解。墨西哥大部分居民都饮用地下水。目前对墨西哥地质概况的调查表明,在所有的水富集区,必须把测定地下水砷和氟化物浓度的工作提到日程上来,进行学科间的研究,评价污染物的来源。  相似文献   
124.
本文在调查搜集乾安县氟中毒病情基础上,结合对饮用水氟的质量浓度实际检测数值,对全县氟中毒与饮水氟的质量浓度之间关系进行了简单分析与探讨,确定了两者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125.
CO的传播、扩散、转移和沉降受多种气象因素制约,本文根据2006年-2007年忻州市人民医院CO中毒人员病历资料,统计分析了CO中毒与大气环流形势、天气系统、气象要素等的相互关系,利用统计方法建立了冬季采暖期CO中毒气象条件等级预报方程,并进行相应潜势预警预报。  相似文献   
126.
利用济南1998-2005年气象资料和济南几家医院约3万病例中挑选的CO中毒病例资料,进行3 d滑动处理和标准化处理,通过概率加权平均的数据处理和多元回归方法,分析了CO中毒人数与气象因素的关系,并建立了CO中毒人数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27.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污染物和城市化后逆温强度有所增加,受气候变暖等因素的影响,非职业性CO中毒事件标准日次数,呈明显增加的趋势。通过分析秦皇岛市1960~2005年气温、平均风速、雾、霾、天气形势,根据预报员经验,定义秦皇岛市非职业性CO中毒事件可能出现标准日,并作气候分析。结果表明:沿海非职业性CO中毒事件多发期,一般在冬末时节较为突出。北部内陆地区一般在初冬季节最为突出。秦皇岛区域非职业性CO中毒事件标准日天气类型主要有三种:一是低层暖舌,地面弱高压微风型;二是低层暖舌,地面鞍型场静风型;三是低层暖脊,地面弱低压微风型。个例分析表明:非职业性CO中毒事件标准日的大气的层结稳定。  相似文献   
128.
百草枯急性中毒致肺损伤的X线和CT表现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X线、CT在百草枯急性中毒致肺损伤中的影像学征像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误服百草枯急性中毒致肺损伤X线、CT影像学资料.结果 24例百草枯急性中毒死亡6例,肺纤维化15例,痊愈出院3例. 24例患者按中毒时间分中毒早期(5天以内)X线胸部均未见异常改变,18例HRCT检查显示肺呈轻微磨玻璃改变;中毒中期(5-14天)X线显示两肺中下野线状、条状密度增高影,其中3例显示两肺血管模糊、肺门阴影显示不清,心影稍有增大.HRCT显示肺间质纤维化、肺气肿、双肺广泛磨玻璃影.中毒后期(14天以后)X线、CT显示以肺实变和渗出为主表现,提示预后差.结论 X线、CT检查对百草枯急性中毒肺损伤的发现和进展分析具有明显优势,特别是HRCT对早期肺损伤的轻微病变及肺水肿改变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是指导临床治疗用药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9.
《辽宁地质》2011,(10):28-29
从频频发生的“血铅事件”到震惊全国的“镉米风波”,我国重金属污染警钟频频敲响。 记者在湖南、辽宁、内蒙古等省区调研时了解到,我国重金属污染正南大气、水体向土壤污染转移,土壤重金属污染已进入一个“集中多发期”,对居民身体健康和农产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30.
恩施硒中毒区土壤高硒的成因:自然硒的证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湖北恩施渔塘坝土壤硒分布的调查过程中,发现不同地段田地土壤中存在异常高硒样品。其硒含量变化范围是346~2018 mg/kg,平均(899±548)mg/kg(n=11),相对于坝内成土基岩和耕作土硒含量0.5 mg/kg与3.5 mg/kg的水平而言,表明这些土壤硒受到了外来源硒的严重污染。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观察表明,这些土壤样品中均有大量晶体状自然硒的出现,其特征类似燃煤型成因的自然硒,证实了上世纪50年代后期恩施当地居民石煤火熏土作肥的耕作方式,并直接导致了田地土壤硒的骤然增加。渔塘坝当地居民在1963年间的硒中毒爆发性流行,乃至恩施地区人畜硒中毒的普遍流行,极可能是人为因素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