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2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123篇
地球物理   81篇
地质学   145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20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峡口城市乌鲁木齐冬季大气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2013年1~3月每日发布的6类污染物(PM10、SO2、NO2、PM2.5、CO和O3)逐时数据和同期气象数据,对乌鲁木齐污染物的时空分布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乌鲁木齐污染物浓度空间分布型可分为两种,即城区中心-外围过渡型和南北过渡型。PM10是城区中心-外围递增型,SO2和CO则是城区中心-外围递减型。南北递增型是PM2.5和O3,南北递减型为NO2;乌鲁木齐冬季六类污染物污染指数级别由小到大依次是:O3SO2NO2COPM10PM2.5;污染物日变化曲线大致为双峰结构(PM10、PM2.5和SO2)单峰结构(CO、NO2和O3);PM2.5超标率很高(88.7%),其与相对湿度、能见度、风速、降水呈反相关关系,与逆温差呈显著的正相关。当PM2.5的AQI值逐步升高时,低空型东南大风出现频率和逆温层厚度、温差等总体上也呈现增加趋势,说明低空型东南风对于峡口城市的空气质量存在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2.
本文对乌鲁木齐市2010年12月28日至2011年1月16日出现的一次典型持续重空气污染过程的天气形势和主要气象要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气环流背景和低空逆温层的生消与大气污染状况有很好的关联性。傍晚到夜间多稳定大气层结及以小风或静风为主的地面风场特征易促进污染性天气的发生。在出现接地时,最易出现污染天气。空气污染指数与逆温强度和近地层大气逆温层底高关系密切,逆温层顶高在500~1000m时,利于大气污染的形成。  相似文献   
43.
我国进入快速城镇化阶段,建设用地无序扩张导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本文以郑州都市圈为研究对象,基于夜间灯光数据构建城镇扩张模型表征城镇扩张时空特征,采用农产品供给、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地表径流、森林娱乐指数等指标量化生态系统服务,研究不同等级城镇扩张过程与生态系统服务的相关关系,探究郑州都市圈城镇扩张进程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郑州都市圈城镇扩张指数由2000年的1482.49增长至2015年的2590.91,增幅75.24%,地级市中心城区城镇扩张指数较高,而位于城市边缘区的县城城镇开发指数较小但有扩大趋势。(2) 2000—2015年郑州都市圈年均NPP值由242.45 gC/m2增长至2015年的303.43 gC/m2,增幅25.15%,但中心城区呈下降趋势;地表径流量呈递减趋势,年平均地表径流量变化范围为570.31~808.73 mm,年均径流量减少14.9 mm/a,而中心城区有所增加;农产品供给量呈上升趋势,但中心城区递减趋势明显;森林娱乐指数呈增长趋势,其分布西部高于东部,北部高于南部。(3)城镇扩张与农产品供给、NPP等服务呈负相关关系,与...  相似文献   
44.
乌鲁木齐地区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程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乌鲁木齐地区,经济发达,人口集中,已成为我国西北地区水资源利用程度最高的内陆河流域之一。但对开发利用程度还没有一个数量概念,并存在不同的认识。本文根据水资源转化模拟和予测模型的建立,计算了本区现有水利条件下平水年的现状引水量和净利用水量、现状可引用水量和可用水量,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地区实际水资源总量为6.432×10~8m~3,而现状利用的净水量为7.152×10~8m~3,为水资源总量的111.25%,远远超过水量平衡条件下的最大可引用量(5.5779×10~8m~3)和水资源总量。同时每年还超采地下水约1.20×10~8m~3。显然,水资源开发利用过度。这种长期“用水赤字”的处境,将对本区工农业生产和绿洲的稳定产生潜在威胁。必须从现在起就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建立节水性社会。  相似文献   
45.
利用2011-2013年冬季4次地面实测乌鲁木齐城-郊积雪深度与密度数据,应用普通克里格空间插值方法,分析了乌鲁木齐城-郊冬季积雪深度与密度从2011年12月下旬-2012年2月下旬及2012年1月中旬和2013年同期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城-郊冬季积雪深度与密度存在显著地区域分布差异及变化特征.整个冬季位于城东北部的米东石化工业园区积雪均较深,尤其12月和2月,在主城区内部又存在不同下垫面下积雪较多的区域.从12月下旬-次年2月下旬,积雪逐渐累积,且积雪深度比密度具有更大的空间变化幅度.除12月下旬大部分主城区雪密度比郊区大之外,1月中旬、2月下旬主城区雪密度均比城东和城东北方向低.2013年1月中旬积雪与2012年同期相比,平均积雪量明显偏厚,约31 cm,但雪密度变化范围不大且深度与密度的空间分布均发生明显改变.本文结果对于了解乌鲁木齐城区积雪的区域差异,为主城区道路积雪清运、保障道路通畅优化方案及春季融雪洪水防御预案的制定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也可以弥补当前气象站点少且空间分布不匀的不足.此外,本文对卫星遥感数据反演的积雪参数精度验证也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6.
乌鲁木齐夏季强降水过程GPS-PWV的演变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莲梅  王世杰  史玉光  赵玲 《高原气象》2012,31(5):1348-1355
利用乌鲁木齐GPS观测站数据反演得到1h间隔GPS遥测的大气可降水量(GPS-PWV)和乌鲁木齐自动气象站逐时降水资料,分析了乌鲁木齐地区夏季10次中雨以上降水过程的GPS-PWV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地区的强降水过程中GPS-PWV呈现出明显的1~3天增湿过程和1~2次跃变过程,且降水时GPS-PWV几乎约为气候平均值的2倍,跃变过程与降水发生和结束有较好的关系,可为干旱区降水短期预报提供一个明确的水汽演变指标。  相似文献   
47.
选用1951-2008年乌鲁木齐市气象站逐月最高、最低及平均气温资料,用标准正态检验(SNHT)方法对逐月气温资料序列进行均一化检验,并选用差值法对因迁站引起的断点资料进行订正,检验结果显示,月气温序列断点所在的年份与年序列中检验出的断点基本相对应,即气温资料均在迁站距离较远的1975年产生了断点;各月的检验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5-9月气温较高的月份资料受迁站的影响较大,而且产生了断点,并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水平。用不同的权重比例对月序列进行订正,并选择累积距平方法对5-9月气温序列订正前后的变化趋势作了比较分析,发现订正前后趋势确有较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48.
1.《沙漠与绿洲气象》由新疆气象局主管,新疆气象学会、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沙漠与绿洲气象》(双月刊),于2006年11月1日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于2007年2月正式出版。《沙漠与绿洲气象》以创新性、学术性、实践性、先进性为特色。  相似文献   
49.
6月26日上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与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合作协议在乌鲁木齐签署。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史玉光和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赖廷谦致辞并在协议书上签字。  相似文献   
50.
由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承担的乌鲁木齐大气成分观测站空气污染指数API处理系统于2009年9月17日开始投入应用。该系统可以自动完成大气成分观测数据的分析处理、API指数的计算与传输,最后提供给气象台环境预报科,供参考及发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