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2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53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71篇
海洋学   22篇
综合类   165篇
自然地理   731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村庄是最能直接体现乡村经济社会活动规律的单元,落实到村级层面的功能类型划分是分类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以行政村为基本单元,采用熵权法、泰尔指数及优势功能模型,构建适用于村庄发展功能识别与类型划分的研究思路,并以西北干旱绿洲农业区临泽县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干旱绿洲农业区总体形成以农产品生产和生态保育为主的国土空间格局,村庄形成农业种植、畜牧养殖、工业加工、商贸旅游、劳务输出、生活保障等多功能地域综合体,其中农产品生产和生活保障功能总体空间差异较小,而非农生产功能空间差异较大。村庄因资源禀赋、规划引导、政策驱动和社会需求差异形成不同的优势功能类型,空间上呈现“外围生态、沿河种植、中部农牧、临城劳务,文旅、商旅、生活保障以政府驻地及附近村庄为主”的分布规律,并形成非农生产功能镶嵌于农业生产功能之中、生产生活功能被生态保育功能包围的分布格局。通过自上而下主体功能统筹与自下而上经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村庄发展功能识别和类型划分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实践指导价值,在巩固国家主体功能定位、保障国家粮食和生态安全的同时,可以调整优化县域资源要素配置,实现村庄发展功能互补与功能协调。  相似文献   
102.
以江苏省109个抽样乡镇为例,构建镇域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测度2017年镇域综合发展水平,并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案例乡镇的综合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从人口规模看,镇域综合发展水平随着镇域人口规模的增长而显著增加;从地理区域看,镇域综合发展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苏南、苏中、苏北;从行政类型看,镇域综合发展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全国重点镇、一般镇、乡。镇域增长潜力发挥不足是镇域发展水平的短板,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对镇域发展水平差异的贡献较大。(2)政府财政支出、工业化水平对镇域发展差异有显著影响,而农业现代化、本地市场因素、不同行政类别和高新技术产业尚未成为驱动案例区镇域发展的显性因素。  相似文献   
103.
在安徽省提出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背景下,界定了农村土地整治与美好乡村建设耦合联动的内涵、实质和系统,探讨了安徽省池州市农村土地整治与美好乡村建设耦合联动内容,探索了农村土地整治与美好乡村建设耦合联动保障机制。研究表明,农村土地整治是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有力抓手,而建设美好乡村则是实施农村土地整治的重要目标,且二者通过农地整治系统、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系统和农村土地生态环境整治系统耦合联动。二者耦合联动的内容包括:推进农地整治工程,建设生产发展的美好乡村;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工程,建设生活宜居的美好乡村;推进农村土地生态环境整治工程,建设生态文明的美好乡村。要实现农村土地整治与美好乡村建设耦合联动需要通过构建以下机制:规划协调保障机制、创新融资保障机制、农民权益保障机制、技术支撑保障机制和制度创新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04.
李顶 《今日国土》2014,(12):19-21
这是一方美不胜收的秀水净土; 这是一派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 这是一座魅力四射的宜居城区。 这就是商丘梁园,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区,在当今科学发展的大潮中,梁园凤凰涅槃,华丽蝶变。  相似文献   
105.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土地整治及相关涉农项目建设,是促进广大农村地区脱贫攻坚,共同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为此,新昌县土地整治工作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拓展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06.
广州市美丽乡村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晨  肖大威  黄翼 《热带地理》2020,40(3):551-561
以广州市已公布的4批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数据为基础,通过最邻近指数、基于Riple’s函数的多距离空间聚类分析、核密度分析和叠置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广州市美丽乡村的发展现状、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自2013年起,广州市美丽乡村数量逐年递增且增长率呈现上升趋势;2)广州市美丽乡村空间分布呈明显的集聚型分布;3)Ripley’s函数分析表明美丽乡村要素点空间分布格局随距离变化略有不同,在0.14 km处集聚强度达到最大;4)核密度分析显示美丽乡村高密度区域主要分布在广州南部和西北部,包括番禺-南沙1个热点主核心区和从化、花都-白云2个热点副核心区,密度分布呈现多核心不均衡特点;5)乡村的地形水文、人文历史、交通区位和政策规划为美丽乡村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政策规划因素对“美丽乡村群”空间格局的形成起决定性影响。空间分布特征总体反映出广州市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初见成效,并逐步形成以热点核心区为基础的“美丽乡村群”。最后,在乡村选点、空间优化、价值提升以及乡村治理等方面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7.
《四川地质学报》2022,(Z2):161-164
本文以"川渝·红色研学乡情五日游"为例,从产品设计、产品特色、可行性分析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在乡村振兴重大战略背景下,以乡村地学旅游为主线,统筹自然生态资源、人文历史资源等乡村旅游资源,立足旅游资源整合、多主题融合的角度进行旅游产品开发,充分发挥旅游资源组合优势,促进旅游产品配套升级,优化乡村生态地质环境,拓宽地学旅游发展空间,发挥地质技术优势,以实际行动践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08.
16年研发人工增雨气球焰弹技术,18年深入温室大棚开展人工观测,33年提供长期降水预报和农事建议,39年潜心钻研病虫害气象学……在辽宁省朝阳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喀左县”)这片并不富饶的土地上,喀左县气象部门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着美好生活,为乡村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历史上,这里曾是辽西走廊北通道的要冲,北方农牧交错带;如今则是第一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之一。2018年11月,喀左县又被科技部列入首批创新型县(市)。  相似文献   
109.
Resource use efficiency analyses of village ecosystem are necessary for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planning of resource utilization. This paper deals with economic and energy input-output analyses of different components of village ecosystem in representative buffer zone villages, which are practicing transhumance and settled way of lifestyles in Nanda Devi Biosphere Reserve (NDBR) of Garhwal Himalaya. While the villages practicing transhumance used various natural resources spatially segregated,the villages practicing settled way of lifestyle have to manage resources from a limited spatial area through rotation and varied extraction intensities. Forests subsidized the production activity in both type of villages and the per capita resource extractions were found to be greater in tran~humance village than settled village. Though crops provided maximum energy, in terms of economic criteria, animal husbandry played important role in both settled and transhumance villages. As villages representing both the situations showed different ways of adjustments to the conservation oriented land use changes, management authority needs to address the eco-development plans fulfilling the aspirations of all people traditionally using the resources of the Reserve to reduce the conflicts and encourage their participation in the conservation of the area.  相似文献   
110.
乡村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乡村旅游是中国近年来才兴起的一种旅游活动,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形式多种多样,而旅游文化资源是旅游资源中的“质”。对乡村旅游文化资源的特点、类型、开发模式以及开发的切入点进行论述,以期在乡村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的过程巾,根据自身情况选择VC、EC、SC3种模式,实现旅游与生产双重功能、传统与现代文化双重结合、“硬环境”与“软环境”双重建设、自然与人文双重保护、游客休闲与丰富当地居民文化生活双重目标,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