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6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88篇
测绘学   555篇
大气科学   103篇
地球物理   66篇
地质学   397篇
海洋学   61篇
综合类   360篇
自然地理   51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68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46年   3篇
  1943年   2篇
  1941年   1篇
  1936年   1篇
  19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01.
建议一:支持“新农村”建设,开展“民心国土”活动。加快完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村庄和集镇建设规划。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依法依规提供土地。继续推进以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2.
103.
104.
本刊讯 (记者吕苑鹃郑荣)5月9日,记者从汶川地震灾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上获悉,过去的一年,四川、陕西、甘肃三省地震灾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效显著:通过开展地灾应急调查、排查、评估、监测和避让等工作,实现了主汛期地质灾害无重大群死群伤的目标,保障了受灾群众安置点的地质安全,为重要基础设施的恢复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5.
辽宁 《国土资源》2007,(10):40-42
近年来,通过综合运用法律的、经济的、行政的和技术的手段,土地管理工作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但现实征地工作中,仍有许多操作层面上的具体问题需要加以研究解决。其中,有些问题有赖于技术手段。尤其是随着各地工业项目招商、城市改造、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等用地项目纷纷上马,建设项目用地量不断攀升,如何科学合理地征用土地,在保障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同时确保"18亿亩红线"不动摇,给各级政府部门的征地工作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土地征收的规模不断扩大,从而引发了“三农”问题中又一新的问题:失地农民问题。失地农民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结果,特别是在城乡结合部的近郊尤为突出。目前,失地农民问题已经成了“三农”问题的焦点,由此引发的一些社会冲突也成为人们议论的热点。  相似文献   
107.
一、土地市场的地域特点 南于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及各地方经济发展的差异,使土地难以达到全国相对统一的市场,各地又因经济发展的需要会侧重于推行适合当地需求的供地政策,在不同的地域,形成不同的特色。大庆作为国家能源供给型城市,其用地政策有其鲜明的工业城市特点,即保证能源用地;同绕石油产出的附产品生产加工型工业用地;市政基础设施用地;生活性用地;商业服务业用地等。大庆对经营性用地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范匍内实行统一规划、统一供地的供地政策,在土地交易市场公开以“招标、拍卖、挂牌”的方式出让,根据用地需求制定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供地政策。  相似文献   
108.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拥有位于城市较好区位地段出让工业用地的市区企业,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将工业用地擅自改变用途实际用于商业经营或用于办公,即将工业用地办公化、商业化。这一现象开始逐步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也成为当前土地管理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和新课题。  相似文献   
109.
声音     
《湖南地质》2009,(7):9-9
地理信息产业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增长潜力大,可以广泛应用于交通导航、物流传输、工程建设、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等方面,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10.
旅游地快速交通优势度与旅游流强度的空间耦合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典型旅游地—云南省为研究案例,以高德交通大数据、统计数据等多源数据为基础,依据“路网及站点密度+通行规模+通行功能+区位优势度+换乘便捷度”的思路,构建快速交通优势度模型;基于旅游流“规模→消费→效益→效应”的历时性维度构建旅游流强度模型;采用加权TOPSIS法对二者评价值进行测算,并运用耦合四象限模型对两者耦合类型进行划分。结果发现:① 快速交通与旅游流耦合存在显著空间差异性。昆明、红河和丽江呈现良性耦合协调,耦合类型表现为“高旅游流-高快速交通优势”,而旅游化水平低、远离交通枢纽和主要交通干线的边缘地区,旅游流与快速交通耦合效应则表现为“低旅游流-低快速交通优势”。② 快速交通优势度与旅游流强度呈正相关关系,不同快速交通方式与旅游流强度的拟合优度表现为“航空运输>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特征。③ 云南省快速交通优势度与旅游流强度耦合水平总体偏低,快速交通发展的主导模式为协调互补模式,且缘于快速交通的“时间-空间收敛”效应和“组织-空间协同”效应,快速交通组合类型多样化与旅游流强度存在正相关关系。不同快速交通发展模式对旅游流强度的贡献效应表现出“多元共生模式>协调互补模式>单类孤立模式>低速交通维持模式”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