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2篇
  免费   431篇
  国内免费   396篇
测绘学   747篇
大气科学   441篇
地球物理   450篇
地质学   659篇
海洋学   316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404篇
自然地理   277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228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201篇
  2011年   215篇
  2010年   161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157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4年   3篇
  1944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全极化SAR数据在地表覆盖/利用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IR-C/X-SAR是运行在地球轨道上的第一个多波段(L、C、X)全极化(HH、VV、VH和HV)成像雷达系统,该系统具有极化测量和干涉测量功能。全极化雷达测量每一个像元的全散射矩阵,所获取的信息非常丰富。但是,由于这些极化合成图像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导致了图像信息提取精度的降低。本文基于新疆和田地区的SIR-CL波段全极化雷达数据,利用全散射矩阵的特点合成了HH-VV极化相关图像、极化度图像、目标增强图像和相位差图像。这些图像相关性小,地表覆盖信息丰富,提高了全极化SAR数据在实验区信息提取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62.
数学形态学着重于分析和处理图像的几何结构信息。根据这一原理,在图像分类预处理过程中,对各种地物区域的几何结构特点进行分析,构造相应的结构元素,然后对图像进行形态迭代分解法(IMD,Iterative Morphological Decompostion)变换。在变换结果中,地物区域的灰度信息进行了归一化处理,同时区域的几何结构特点和独立地物得到了有效保留。将多光谱图像的IMD变换结果进行分类实验的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多光谱图像分类的精度和效率,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63.
在分析比较经验模态分解(EMD)、小波变换(Wavelet)和独立分量分析(ICA)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EMD-Wavelet-ICA耦合模型。该模型充分利用了EMD的自适应性,对原始信号进行分解获得不同频率的模态函数(IMF),采用标准化模量的累计均值对IMF进行尺度划分;进而分别采用Wavelet和ICA对高频和低频IMF进行降噪,将降噪后的IMF进行多尺度重构,获得降噪后的信号;采用信噪比、标准差、偏差和相关系数等指标对降噪效果进行评价。仿真数据和GPS坐标序列的处理结果表明:与EMD模型和EMD-ICA模型相比,新模型的标准差、偏差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信噪比和相关系数有一定程度的增大,可以获得更好的降噪效果。  相似文献   
64.
使用1960—2009年中国610个气象站逐日降水和气温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采用奇异值分解方法研究了近50年中国夏季平均气温与极端降水事件频数的关系,并对比分析了两者变化相应的大气环流差异。结果表明,我国的西北和长江以南地区极端降水事件频数与气温呈正相关关系,而东北—西南走向一带为负相关关系。夏季气温和极端降水事件均在1992年左右发生突变。突变前850hPa风场存在一个中心位于内蒙古的异常大陆气旋环流,而突变后变为异常大陆反气旋环流,这个异常气旋(反气旋)会增强(削弱)冷空气南侵入我国,从而导致我国气温突变后高于突变前。突变前,西部和长江以南地区分别为异常西风水汽输送和异常西南水汽输送,水汽均为异常辐散,极端降水事件偏少;东北—西南一带为异常西南水汽输送,水汽异常辐合,极端降水事件偏多;突变后,反之。  相似文献   
65.
李娟  曾晓东  陈红  蔡其发 《大气科学》2016,40(6):1117-1126
本文首次将Casati等提出的强度尺度分解方法应用到气候地表温度场的检验中,探讨此方法用于评估气候模拟场误差的详细空间信息的适用性。以新一代气候系统模式模拟的月平均地表温度为例,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较为常用的是空间相关系数和均方根误差、EOF分析等)不能完全反映模拟场误差的空间信息;强度尺度分解方法可计算不同阈值和空间尺度上的均方误差和模拟技巧,评估对应的模拟能力,定量给出模拟场主要误差的空间信息(误差范围即温度阈值及对应的空间尺度),例如,亚洲东部地区1月单年及多年平均的模拟场在230 K阈值1600 km模拟技巧非常低。本研究表明强度尺度分解方法适用于气候温度场的检验评估,能定量给出误差的空间信息。  相似文献   
66.
奇异值分解法在病态问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文  陈义  游为 《测绘通报》2016,(1):62-63,83
用截断奇异值分解法和修正奇异值分解法对大地测量病态问题进行了处理,并与最小二乘的结果进行了比较,最后将两者方法进行结合同样对病态方程进行了处理,得到了结合奇异值分解的解,并与截断奇异值、修正奇异值分解的解以及真值进行比较,发现结合奇异值分解的解即修正奇异值截断法比截断奇异值和修正奇异值的解更加靠近于真值,修正奇异值截断法相比于截断奇异值和修正奇异值法对于病态方程抗干扰能力更强,更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7.
朱红  宋伟东  谭海  王竞雪 《测绘学报》2016,45(9):1081-1088
鉴于现有超分辨率重建方法难以突显重建影像细节信息的问题,提出多尺度细节增强的遥感影像超分辨率重建模型框架。首先,通过最小二乘滤波方法将序列影像分解成包含大尺度边缘的平滑信息和包含中小型尺度的细节信息;其次,利用插值方法得到相应的高分辨率细节信息和平滑信息,构造纹理细节增强函数,提升中小型细节的增强幅度;最终,融合细节信息和平滑信息,得到初始的超分辨率重建结果,并利用局部优化模型进一步改善重建影像质量。选取同时相和多时相遥感影像作为试验数据。试验结果表明,本文重建结果与插值方法、TV方法和MAP方法相比,在客观评价指标上均有显著提高,明显改善了重建影像的纹理细节。论文提出的多尺度细节增强的超分辨率重建方法,可以使重建影像提供更多高频细节信息,具有较好鲁棒性和普适性。  相似文献   
68.
测绘任务工天是测绘从业人员绩效评估的重要依据,构成测绘任务与从业员工契合匹配的重要纽带。在分析测绘任务工天管理特点的基础上,文章从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实现方法等方面分析和探讨了测绘任务工天辅助管理系统的研制问题。论文研究内容可为测绘企事业单位进行测绘任务管控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9.
结合像元分解和STARFM模型的遥感数据融合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高空间、时间分辨率遥感数据在监测地表快速变化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于特定传感器获取的遥感影像在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上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遥感数据时空融合技术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本文利用像元分解降尺方法(Downscaling mixed pixel)和STARFM模型(Spatial and Temporal Adaptive Reflectance Fusion Model)相结合的CDSTARFM算法(Combination of Downscaling Mixed Pixel Algorithm and Spatial and Temporal Adaptive Reflectance Fusion Model)进行遥感数据融合。首先,利用像元分解降尺度方法对参与融合的MODIS数据进行分解降尺度处理;其次,利用分解降尺度的MODIS数据替代STARFM模型中直接重采样的MODIS数据进行数据融合;最后以Landsat 8和MODIS遥感影像数据对该方法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1)CDSTARFM算法比STARFM和像元分解降尺度算法具有更高的融合精度;(2)CDSTARFM能够在较小的窗口下获得更高的融合精度,在相同的窗口下其融合精度也高于STARFM;(3)CDSTARFM融合的影像更接近真实影像,消除了像元分解降尺度影像中的"图斑"和STARFM模型融合影像中的"MODIS像元边界"。  相似文献   
70.
王建强  张飞 《测绘科学》2016,41(9):20-24
针对在七参数坐标转换过程中,控制点本身含有的各种误差会对坐标转换的结果产生影响的问题,该文探讨了随机误差对七参数转换模型的影响:以七参数坐标转换模型为研究对象,模拟不同尺度范围的空间直角坐标,给定七参数数值求解另一组空间直角坐标,然后加入不同幅度的随机误差,利用最小二乘准则求解参数,从数值角度分析随机误差对七参数数值以及坐标转换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大范围的七参数模型解算的稳定性优于小范围的模型解算,以及X、Y、Z方向某一方向上的误差对另两个方向的解算结果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