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2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94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456篇
海洋学   34篇
综合类   61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滇西褐煤伴生元素锗的富集及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了滇西褐煤中锗富集规律及其评价方法和回收利用等问题。指出在滇西122个第三系聚煤盆地中,仅有几个矿区褐煤中富锗,而它们仅分布在澜沧江以西大片花岗岩出露区,可见富锗煤矿区只在特定的地球化学环境中才能形成。含锗价值较大矿区在富锗段最小勘探网度应不小于100m,进一步圈定留待开采过程中加密取样。在充分利用了煤的热值后,应在烟尘及煤灰中回收锗,吨煤中锗的价值比煤本身高得多。  相似文献   
122.
闽中早—中元古代科马提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天寿  王国金 《福建地质》1992,11(3):141-155
闽中下一中元古界东华组绿片岩原岩主要为一套超镁铁质-镁铁质火山岩。其岩石学特征、岩石化学特征、区域变质特征和国外太古代的科马提岩极为相似;和桂北、湖南益阳中元古代的科马提岩也可对比,但变质程度较高,达低角闪岩相。该绿片岩自下而上分别为辉石质科马提岩、玄武质科马提岩,并伴生有拉斑玄武岩。它和上部卓地组中酸性、酸性火山岩组成一套完整的岩浆演化系列,且具有双模式特征。闽中早一中元古代科马提岩产于拉张盆地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23.
124.
125.
126.
127.
在莫罗破碎带横切加利福尼亚中部大陆边缘的圣卢西亚陡崖获得了伴生坡缕石的铁锰氢氧化合物结壳和结核.在纯的、高镁、低铝的、窗格状结构岩脉中发现的坡缕石散布在固结不好的富坡缕石的泥岩中.坡缕石窗格状叶片的纯度和窗格状构造表明是通过直接沉淀形成的,  相似文献   
128.
研究了翡翠贻贝Pernaviridis的个体大小对放射性核素125I在其体内的积累与分布。实验结果表明,小个体对125I的浓集能力比大个体强。在贝体各部分组织中,足丝对125I的浓缩因子(约0.5×103-1.5×103)比贝体其余部分高得多,为软体组织的30—200倍,足的200-600倍,贝壳的600—1000倍。足丝的重量虽不及整体湿重的1%,但积累的125I占贝体125I总重量的50%-75%;足丝的浓集团子与贻贝整体湿重(或壳长)呈负幂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29.
翡翠贻贝足丝器的组织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琼  陈舜华 《热带海洋》1996,15(2):13-16,T002
用光镜和电镜技术初步探讨了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足丝器的三大组成部分之间的空间结构关系,着重观察足丝柄部发生器(BSG)的片层结构,揭示小片具有黄型的胶原原纤维电镜特征。此外,通过足丝丝部的表面结构观察,发现可用众多的突起来解释足丝表面对放射性碘的强机械吸附作用;利用足丝丝部横切片,计算出其长径约105μm,短径约40μm。  相似文献   
130.
用光镜和电镜技术初步探讨了翡翠贻贝Pernaviridis足丝器(Byssalappratus)的三大组成部分之间的空间结构关系,着重观察足丝柄部发生器(BSG)的片层结构,揭示小片具有典型的胶原原纤维电镜特征。此外,通过足丝丝部的表面结构观察,发现可用众多的突起来解释足丝表面对放射性碘的强机械吸附作用;利用足丝丝部横切片,计算出其长径约105μm,短径约40μ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