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67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44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42篇
海洋学   121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4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海洋世界》2007,(5):7-7
海洋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能够吸收大约一半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而其中大部分反应都发生在海洋表面以下100米的区域之内。海洋中多种浮游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捕获碳,而当它们死后,会穿过海洋的“昏暗带”沉至永远漆黑的海底。然而,美国科学家进行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海洋“昏暗带”的生物活动实际上是碳沉积的“把关人”,决定着浮游植物捕获的碳被永远存储于海底,还是很快又再回到海洋表层。  相似文献   
142.
采用PAM叶绿素荧光技术,于2013年5月在厦门大嶝岛潮间带,对不同底质类型(泥质、泥砂质和砂质)底栖微藻的光合作用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底栖微藻的光合系统II最大光量子效率(Fv/Fm)呈泥质(0.33)〉泥砂质(0.28)〉砂质(0.01);底栖微藻叶绿素a含量亦呈上述变化趋势.不同温度(15-35℃)和不同光照透射率(0-100%)的短期(0.5-2.0 h)培养实验表明,底栖微藻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27℃左右)接近于环境温度,体现了其对生长环境的适应;过高的温度(35℃及以上)会抑制光合作用活性,进而限制其生长;此外,光照实验表明底栖微藻可通过自身的运动和变化来适应光照强度的变化,不同底质类型可能存在不同的光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143.
蓝颖春 《地球》2013,(9):34-37
正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能改变大气的热平衡。它能够吸收地球的红外辐射,引起近地面大气温度的增高。二氧化碳是自然界一种普遍存在气体,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必不可少,在空气中的含量通常相对稳定的。但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大量温室气体,  相似文献   
144.
滩涂消浪林是中国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前沿阵地,在防浪促淤、保岸护堤和防御海洋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以中亚热带泥质海岸的两种消浪树种海滨木槿(Hibiscus hamabo)和蜡杨梅(Myrica cerifera)一年生幼苗为实验材料,根据半日潮滩涂的淹水时间和淹水深度,设计5种实验处理,即在每个半日潮中,两个树种的平均淹水时间和淹水深度分别为lh和15 cm(处理1)、2h和25 cm(处理2)、3h和35 cm(处理3)、4h和45 cm (处理4)以及无水淹的对照处理(用淡水正常浇灌).在模拟海水水淹胁迫下的70d中,研究两树种幼苗向阳面叶片的光合作用日变化及其与叶片其他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揭示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各处理下,海滨木槿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6:00~18:00)曲线为单峰曲线;在水深较浅、时间较短的水淹处理下,海滨木槿幼苗叶片Pn主要受光合有效辐射(PAR)影响,在水深较深、时间较长的水淹处理下,则主要受叶片气孔导度(G)和胞间CO2浓度(Ci)的影响;在水淹初、中期,蜡杨梅幼苗叶片Pn日变化曲线为双峰曲线,但在水淹后期,其为单峰曲线;在水深较浅、时间较短的水淹处理下,蜡杨梅幼苗叶片Pn主要受PAR和Gs影响,而在水深较深、时间较长的水淹处理下,其主要受Ci和饱和水蒸汽压亏缺影响.  相似文献   
145.
植被大气间能量储存分项对能量闭合的影响在地表能量平衡研究中有重要意义。以张掖市盈科灌区玉米农田为研究区,在采用TDEC(Thermal Diffusion Equation+Correction)方法修正土壤热通量的基础上,分析了植被大气间能量储存分项对能量闭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能量储存分项对于能量闭合率具有一定的提升作用,平均提升幅度约为5.18%。能量储存分项对能量闭合率的影响与有效能量(Rn-G)相关。各能量储存分项对能量闭合率的贡献从大到小依次为:光合作用 >植被冠层热储存 >空气热储存 >空气湿度变化≈露水焓变,其中后两项量级极小,可在相关研究中忽略。量级较大的前三项能量分项具有明显的单峰日变化趋势,其中光合作用项相对另两分项在时间上有所滞后。此外,不同天气条件下(如有云和无云)能量储存分项对于能量闭合率的影响不同,有云时其影响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46.
自然水体是重要的甲烷排放来源,传统观点认为甲烷是微生物在严格厌氧条件下利用有机物的最终产物,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有氧水环境中存在甲烷过饱和现象,被称为“甲烷悖论”。近年的研究表明,上述现象的产生与藻类的存在息息相关。藻类不仅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或利用甲基化前体物质直接产生甲烷,也可为其他微生物提供厌氧微环境以及前体物质间接促进甲烷生成。然而,针对藻类有氧产甲烷的微生态机制方面的研究尚存不足,也使得全球甲烷收支核算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未来,进一步突破藻类有氧产甲烷的分子调控机理、揭示藻类对外部条件响应的有氧产甲烷特征及其生理适应性机制,将是深化领域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7.
0引言进入21世纪,气候变暖带来的极端天气频发对人们生活所造成的影响越来越严重。为了应对气候变化给人类发展带来的影响,自1990年起已经召开了多次政府间气候谈判大会。随着又一次国际气候会议在德班的召开,气候问题再次吸引了全球的注意力。作为气候谈判的主体,各国政府在进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讨论的同时,也在为本国经济发展争取更大  相似文献   
148.
在2007年7—8月棉花生长旺季,将冠层按高度分多层,通过简单的试验方法确定了棉冠内叶片丛聚指数(clumping index,Ω),以此区分计算出田间各层逐时阳叶(受光叶)和阴叶(被遮荫叶)叶面积指数的动态值。在8月23日用LI-6400R便携式光合测量系统分多层分别测定阴、阳叶单张叶片净光合作用的日变化,结合阴、阳叶面积权重,探讨利用Ω区分阴阳叶之后对整个冠层日总光合作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花铃期棉花冠层内Ω约为0.68;(2)利用Ω计算得到8月23日冠层日间(09:00—18:00)总净光合作用日平均值大约为20.3μmol·m-2·s-1,其中阳叶贡献约占总量的72%,阴叶约占总量的28%;(3)上层叶片贡献约占总量的75%,中层叶片约占总量的22%,下层叶片约占总量的3%。  相似文献   
149.
棉花阴、阳叶的气孔导度和光合作用观测对比及模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实验观测数据为基础,对棉花阳叶和阴叶光合速率、气孔导度的变化进行比较,通过双叶模型和大叶模型对冠层光合作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大叶模型的计算结果普遍高于双叶模型,总体高出13%。由此可见,过去在研究植被一大气碳交换中使用大叶模型估算植物光合作用会夸大碳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0.
光合作用酶Rubisco出现于太古代,对于以后地质时期里大气的CO2降低并不适应。晚中新世大幅度扩展的C4植物,就是光合作用演化的一种途径,适应于CO2浓度较低的大气,也适应于温暖而季节性干旱的季风气候。C4与C3植物碳同位素的重大差异,又为利用古土壤和哺乳类牙齿珐琅质的δ13C分辨C3、C4植物在植被中的比例提供了条件。自从发现巴基斯坦晚中新世古土壤层δ13C突变以来的10余年,围绕着C4植物扩展究竟反映季风气候,CO2浓度下降,还是干旱化,国内外学术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至今尚属未解之谜,但从中可以吸取研究地球系统演变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