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79篇
  免费   2538篇
  国内免费   2869篇
测绘学   97篇
大气科学   104篇
地球物理   1088篇
地质学   12043篇
海洋学   99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60篇
自然地理   395篇
  2024年   126篇
  2023年   385篇
  2022年   452篇
  2021年   565篇
  2020年   402篇
  2019年   567篇
  2018年   397篇
  2017年   434篇
  2016年   488篇
  2015年   475篇
  2014年   698篇
  2013年   568篇
  2012年   596篇
  2011年   662篇
  2010年   597篇
  2009年   581篇
  2008年   601篇
  2007年   545篇
  2006年   548篇
  2005年   514篇
  2004年   472篇
  2003年   441篇
  2002年   467篇
  2001年   427篇
  2000年   437篇
  1999年   411篇
  1998年   346篇
  1997年   395篇
  1996年   336篇
  1995年   274篇
  1994年   271篇
  1993年   182篇
  1992年   199篇
  1991年   162篇
  1990年   137篇
  1989年   90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4年   4篇
  1948年   3篇
  1946年   3篇
  1945年   4篇
  1944年   4篇
  1943年   4篇
  1942年   5篇
  194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61.
一、盆地类型及演化阶段 陕甘宁盆地位于华北陆台的西缘,兼受滨太平洋构造域和西域构造域的影响,是一个扭动明显、拗陷迁移、多旋回沉积的克拉通盆地,也是泛华北盆地解体、萎缩的结果。 就其油气地质而言,盆地的复合性,沉 积的旋回性、构造的差异性是其基本特点,从而也给该区的油气勘探引伸出了四条基本依据,一是不同基底、不同类型、不同时期的地壳运动提供了多类型勘探领域和找油找气的前景;二是盆地沉积背景的多阶段发展,产生了不同类型的沉积旋回和多套生、储、盖组合,奠定了油气勘探“向面上开拓、向多层发展”的地质基础;三是地质构  相似文献   
962.
四川万县盐矿资源新见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县岩盐勘查中,新发现巴三段(T_2b~3)岩盐层,钻井已控制形成一定分布规模,较T_2b~(1-1)岩盐矿更具“富、近、浅、易”的特点和优势,有开发利用前景,建立盐矿山和办盐厂能显示出投资省、周期短、见效高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63.
论赣东北—皖南晚元古代沟弧盆体系   总被引:41,自引:7,他引:41  
徐备 《地质学报》1990,64(1):33-42
赣东北—皖南的元古界可分为3种岩石组合,分别属于不同的、但互有联系的构造古地理单元。赣东北—浙西火山岩带的野外地质和岩石化学特征表明它曾是一条岛弧带。对该带以北元古代浊积岩沉积特征的分析揭示了弧后盆地的发育历史。根据该带以南元古代岩石建造类型,推测其可能代表弧前及海沟地区。通过各种构造古地理分析,推断了岛弧带与弧后盆地的关系并运用沟弧盆体系的模式探讨了晚元古代构造古地理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964.
华北断陷盆地热场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地热场主要受基底凸凹相间的地质构造格局控制,具有高低相间的带状分布特点。在凸起区盖层地温梯度G和大地热流值Q均较高,一般G=3.5—5.0℃/100m,Q=63—84mW/m~2;而凹陷区则较低,G=2.7—3.5℃/100m,Q=46—59mW/m~2。全区=3.58℃/100m,=61.5±13.4mW/m~2,这说明全区具有较高的地热背景值和局部热异常。地热场数学模拟结果和实测地热资料对比,相符较好。构造单元的地热差异,主要是由于地壳浅部岩石热性质在横向上及纵向上的不均一,地壳深部较均一的热流在向上传导过程中,于地壳表部再分配的结果。  相似文献   
965.
宁芜拉分盆地的构造应力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波 《江苏地质》1990,(4):9-14
本文研究了宁芜拉分盆地内广泛发育的共轭剪节理,对其作了系统的测量,结合其它小型断裂构造及褶皱构造等进行该盆地构造应力场的恢复工作,并对其进行了数值模拟,揭示了该盆地构造应力场的面貌。  相似文献   
966.
来自加拿大西部盆地的229个点的381个基底样品的放射性生热率值显示出对数频率分布。平均值(A)=2.06(S、D.=1.22)μWm^-3,高于苏必利尔(Superior)(Ca.1.2μWm^-3,Jossop,Lewis,1978)和丘吉尔(Churchill)(Ca.0.7μWm^-3,Drury,1985)省地盾的生热率。如果画出LogA的等值线来显示基底的生热率分布,将见到3个大的生热率相对高值带。一个与皮斯(Peace)河弯的基底构造一致,一个与阿萨巴斯(Athabasca)轴线一致(Darnley,1981)。通过这两个带的古生代构造层的热流没有明显增加的显示。第三个带在萨斯卡彻温(Saskatchwan)西北部,与斯威夫特卡伦特(Swift Current)地区的高热流带一致。艾伯塔(Alberta)地区热注和生热率没有线性关系,可能是由于古生代地层中地下水运动对热流产生了影响,也许也表明了生热的铀、钍、钾同位素仅富集在基底面附近,而并不是富集于整个上地壳。  相似文献   
967.
968.
 侏罗纪时东南亚大陆上形成两个大盆地,西为海相盆地,东为陆相红盆。白垩纪时大盆地闭合或解体。第三纪出现裂谷盆地,其发育受燕山期构造格局控制;拉张应力自南向北变弱,裂谷发育自南向北变晚。第四纪为上叠盆地阶段。滇西与泰国各时期盆地的对比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其演化特征,恢复东南亚大陆侏罗纪以来不断碎裂、局部解体的历史。  相似文献   
969.
吴根耀 《地质科学》1991,(4):359-368
侏罗纪时东南亚大陆上形成两个大盆地,西为海相盆地,东为陆相红盆。白垩纪时大盆地闭合或解体。第三纪出现裂谷盆地,其发育受燕山期构造格局控制;拉张应力自南向北变弱,裂谷发育自南向北变晚。第四纪为上叠盆地阶段。滇西与泰国各时期盆地的对比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其演化特征,恢复东南亚大陆侏罗纪以来不断碎裂、局部解体的历史。  相似文献   
970.
广西晚泥盆世锰矿床类型及找矿远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