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0篇
  免费   236篇
  国内免费   119篇
测绘学   563篇
大气科学   226篇
地球物理   80篇
地质学   907篇
海洋学   242篇
天文学   92篇
综合类   848篇
自然地理   727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282篇
  2013年   211篇
  2012年   328篇
  2011年   291篇
  2010年   238篇
  2009年   282篇
  2008年   284篇
  2007年   188篇
  2006年   220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145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长三角地区城市创新投入要素的经济溢出效应及趋同格局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孙彪  杨山 《地理科学进展》2021,40(1):147-160
近年来,城市创新投入要素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的作用不断增加。论文基于2010—2017年长三角地区各城市空间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模型与马尔可夫链等方法,测度创新投入要素的经济溢出效应并揭示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创新外溢对区域经济趋同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① 长三角地区城市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均对城市自身经济增长表现出显著的直接效应,创新投入的溢出效应显著且大于其直接效应,而创新产出的溢出效应不显著;② 受创新投入要素影响,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存在“俱乐部趋同”现象,但毗邻不同创新投入类型的城市对本地经济增长呈现出“高促进、低抑制”的态势;③ 长三角一体化经济格局呈现由中心区高水平趋同向外围低水平趋同转变的特征,且具有明显的空间转移惰性,创新投入外溢作用将加剧区域经济增长的“马太效应”;④ 经济增长类型转移的城市集中于省域边界,在局部溢出作用下表现出复杂的转移机理。基于创新局部外溢促进经济俱乐部趋同的分析结果,对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962.
可持续性转型地理研究综述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持续性转型是近20 a欧洲学界的新兴研究领域,它关注既有社会技术系统向更加可持续的生产与消费模式的根本性转变,对不少国家和地区的绿色转型政策实践已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多学者开始关注可持续性转型与经济地理的交叉融合,可持续性转型地理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研究议题,着重从空间根植性与多尺度交互2个维度回答“可持续性转型在哪里发生”的问题。论文在简要总结可持续转型理论与分析框架的基础上,系统回顾和评述了转型地理研究进展与不足,并着重从中国的情境提出未来该议题的几个重点方向:① 基于中国语境下的的转型地理概念化和理论框架构建;② 后发地区可持续性转型与绿色产业追赶;③ 城市可持续性转型差异与联系;④ 多尺度交互下转型主体能动性与权力博弈;⑤ 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对可持续转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3.
余金艳 《地理学报》2021,76(2):503-503
科学思想与方法的创新及应用是学科进步的重要推动力。作为国家科技部创新方法工作专项的首批重点项目,"地理学方法研究"出版了《地理学思想与方法》丛书,包括专著、教材、译著三大系列,共32册的丰硕成果。《经济地理学思维》便是这批优秀成果中的上乘之作。  相似文献   
964.
张凯煌  千庆兰 《地理研究》2021,40(8):2170-2187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创新网络及其多维邻近性机制已成为政府和学者共同关注的焦点。利用Ucinet软件,从区域、主体性质等维度,刻画了2009—2014年产业快速发展时期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专利创新网络特征。运用PLS-SEM模型,探究全国及不同区域创新网络的多维邻近性影响过程及原因。研究发现:① 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活动集中在大城市和三大城市群不同,其合作创新网络主要集聚在京津冀与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的创新网络明显较弱。同时,创新能力欠发达的区域出现了与其数量不匹配的合作创新规模。② 总的来看,全国创新网络呈现“核心-边缘”结构,国家电网是网络中最重要的创新主体。在京津冀,大型国企集团控制网络,“核心-边缘”结构突出,合作创新最活跃,网络外向程度高。在长三角,区域内主体类型混合多样,“核心-边缘”结构突出,合作创新活跃,网络外向程度较高。在珠三角,民营企业是网络的主要主体,区域网络结构松散,合作创新活跃度低,网络外向程度高。③ 从创新网络的多维邻近性成因看,在全国尺度,组织关系与知识搜寻是全国网络形成的两大动力。在京津冀,国电集团强有力推动跨区域网络形成。在长三角,国电系及区域大企业影响网络形成,丰富的知识源推动合作创新发生。在珠三角,地理邻近性对民营企业合作创新影响有限,知识需求推动了跨区域合作。  相似文献   
965.
信息化是设计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生产管理手段。结合信息化建设一期经验,通过对设计企业现状分析和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性,提出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信息系统总体框架、功能和作用,以及信息化实施步骤和成功保证。  相似文献   
966.
967.
地质科学方法论的思考——以构造地质学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潘桂棠 《地质通报》2008,27(9):1451
地质学的形成和发展至少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地球科学的研究和方法也至少有200多年的历史了.地质学理论和地质学方法论一直是融于一体的,有建树的地质学家同时又是一个思维创新的地质学方法论学家.他们用哲理化的语言留下的地质学专著,如赫顿的<地球的理论>(1795)、莱伊尔的<地质学原理>(1830)、居维叶的<地球表面的革命>(1826)等,奠定了地质学的基础,也是地质学方法论的基础.直到20世纪中期,1963年美国地质学会75周年纪念大会以"地质哲学"为主题在会前撰写出版了第一本综合性的地质哲学著作<地质学的组构>,才开始了有组织的系统的地质哲学研究活动.尽管不同学者对地质学的范畴归类认知不同.但是通常地质学家强调地质学是一门历史的科学.区别于物理学和化学,其目的是重建地球史,重塑地球物质运动的特殊地质事件的时间一空间序列.探求地球变化(如岩石圈运动)的内在规律性.地质学也是自然哲学的一部分,主要涉及对地球上发生的变革过程及变化原理的理解.而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地质学又是一门应用科学,主要用来为社会发展服务,致力于解决资源能源和环境保障.  相似文献   
968.
为把学习贯彻省委赵洪祝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与深化拓展“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活动相结合,景宁局根据县委的统一部署,按照开展“服务创业、再增感情、推动创新、再破难题”的要求,组成由局领导为组长,法规、耕保、地矿、地籍等科室相关人员参加的党员服务小组,开展“创业创新”下基层送服务活动,力求服务基层,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活动主要分两个内容:一是为民提供政策、  相似文献   
969.
苏志兴 《浙江地质》2008,(10):22-23
近年来,南湖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管理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坚持科学发展。创新联审机制,对项目进行联审、联促、联验,重点把好“三关”,提高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率。  相似文献   
970.
浙江省人均耕地面积仅0.5亩,土地资源紧缺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用地需求矛盾日益凸现。如何破解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