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7篇
  免费   191篇
  国内免费   200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149篇
地质学   340篇
海洋学   72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77篇
自然地理   15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利用 1 998年“大洋一号”调查船 DY95 - 8航次在中国多金属结核开辟区东、西两小区用多管取样器采集的沉积物样品 ,对小型底栖动物的组成、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 )东、西两小区共有 1 6个类群的小型底栖动物 ,其中线虫类占居显著优势 ,在东、西两小区各占总栖息密度的 71 %和 6 4 %,其次为猛水蚤类和蜱螨类。 (2 )东、西两小区小型底栖动物类群平均栖息密度分别为 3 2 .47ind/1 0 cm2 和 1 8.0 5 ind/1 0 cm2 ,东小区高于西小区。小区各站位间的栖息密度平面分布差异显著。 (3 )东、西两小区小型底栖动物类群栖息密度的垂直分布趋势明显 ,由表层向底层 ,栖息密度逐渐降低。 (4)东、西两小区小型底栖动物空间分布与底质沉积物、结核覆盖率和底层流等环境因子密切相关 ,底质较硬、结核覆盖率较高以及底层流较强都不利于小型底栖动物的栖息。  相似文献   
22.
不同树龄桐花树茎上白条地藤壶分布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广西英罗港红树林区向海林带不同树龄的桐花树茎上白条地藤壶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白条地藤壶在茎上的附着高度(h)随树龄和树高增大而增大。在最大树龄17龄植株上平均达到182cm,此高度为潮高约512cm海水才能浸及,在一年中约有将近90%的时间暴露在空气中。附着高度(h)与树高(H)比值h/H以5龄树最大,达91.9%。树层最大密度达46600Ind/m^2,最小为172Ind/m^2。在同一树龄的不同树层,密度表现为先随树高增大逐渐增大,达到最大密度后又下降。在不同树龄的同一树层,密度高低变化,分布一般出现多个峰。白条地藤壶最适宜附着和生长在桐花树茎上100-120cm树层(浸及此树层的海水潮高约为430-450cm)。树层最大生物量为1719.05g/m^2,最小为5.39g/m^2。生物量分布与密度的相似。  相似文献   
23.
渤海经济无脊椎动物生态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24.
甲壳动物免疫机能的衡量指标及科学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甲壳动物免疫系统和免疫机理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为开展甲壳动物免疫防病提供理论基础。甲壳动物免疫防病的研究,是当前水产养殖中比较活跃的一个领域。而选择一个合适的指标进行科学正确的评价甲壳动物免疫状况,则是有效开展免疫防病治病的前提。作者就目前用于衡量甲壳动物免疫机能的各种指标及其检测和科学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5.
有孔虫生活在海洋和半咸水环境。底栖有孔虫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受物理因素(深度、温度、光量、水体扰动)、化学因素(盐度、溶解氧和可用元素)和生物因素(食物供给量和底层沉积物特征)的制约。研究人员对印度东、西岸现代底栖有孔虫生态学和分布状态进行了研究。Naidu等在对Visakhapatnam港复合体有孔虫进行分析后提出 ,可以将有孔虫作为海洋污染的指示物。SreenivasaRao等采用Q模式系数分析对尼赞伯德讷姆湾有孔虫的分布进行了研究 ,确认此区域存在4种组合 ,受不同环境条件的影响。Khare等对门格…  相似文献   
26.
陈楠生 《海洋科学》1993,17(1):30-34
神经生物学是一门比较古老的学科。其起源可追溯到公元130~200年,罗马医生盖伦在不同节段上切断人的脊髓,观察原有功能的丧失。随后,神经生物学研究逐渐形成两个主要分支:神经解剖学和神经生理学。1875年,意大利神经解剖学家高尔基(1844~1926)发明了著名的高尔基染色技术,能够完整地将一些神经元染色。与高尔基同时代的西班牙神经解剖学家卡赫尔(1852~1934),应用高尔基染色方法,研究了人的整个神经系统。以上两位神经解剖学家的大量工作,确立了  相似文献   
27.
长江口区枯、丰水期后底栖动物分布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对长江口底栖生物曾进行多次调查研究:1980-1981年进行了“中美海洋沉积作用联合研究”( Boesch等,1986;孙道元、董永庭,1986; Rhoads et al.,1985;Sun and Dong,1985);1982-1983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进行了“长江河口南岸污染对底栖生物的影响”的研究(戴国樑,1989):1985-1986年中国科学院海研究所进行了“长江口底栖生物及三峡工程对其影响的预测”的研究(刘瑞玉等,本集)。通过这些调查研究,基本掌握了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底栖生物的概貌。 1988年4月和10月,作者又对长江口枯、丰水期后底栖动物的分布特点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所用主要材料是在123°E以西,30°30′-32°00′N之间水域的35个取样站(图1)枯、丰水期后所获。海上取样每站以0.1㎡的表层采样器取样两次,通过0.5mm孔目的筛子冲洗后,样品在实验室内挑选、鉴定、称重和计数。  相似文献   
28.
台湾海峡毛颚动物分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蒋玫  王云龙  徐兆礼 《台湾海峡》2003,22(2):150-154
本文分析了台湾海峡毛颚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特征,并就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显示与台湾海峡西部、东海等邻近海域相比,本区毛颚动物具种数少,数量小,季节变化幅度较小等特点.它的数量分布状况与闽斯沿岸流、南海西南季风漂流以及黑潮支流在本区运动消长有关。  相似文献   
29.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具有成像清晰、获得三维图像、进行多标记观察等优势。本文扼要介绍了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原理和特点,着重阐述了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在海洋动物配子发生;受精过程中细胞内Ca~(2 )变化、肌动蛋白转移和蛋白激酶变化;胚胎和幼体发育的三维成像等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并对LSCM在DNA含量、RNA含量等领域的定量、定性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0.
九龙江口红树林上附着动物的生态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周时强  洪荣发 《台湾海峡》1993,12(4):335-341
福建九龙江口红树林附着动物7种,白脊藤壶Balanus albicostatus和白条地藤壶Euraphia withersi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是危害红树的主要附着动物。附着动物在河口红树林区的数量分布随着盐度的降低而减少,其栖息密度和生物量的高峰期在夏,秋两季。生长茂密的红树林(郁蔽度大于0.5),附着动物主要分布于水流畅通的向海边缘和潮沟边缘的红树上。水流畅通程度是影响附着动物在红树林区向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