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0篇
  免费   650篇
  国内免费   516篇
测绘学   770篇
大气科学   386篇
地球物理   1308篇
地质学   1286篇
海洋学   388篇
天文学   37篇
综合类   401篇
自然地理   210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222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169篇
  2018年   135篇
  2017年   140篇
  2016年   141篇
  2015年   155篇
  2014年   216篇
  2013年   182篇
  2012年   187篇
  2011年   183篇
  2010年   176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203篇
  2007年   181篇
  2006年   175篇
  2005年   181篇
  2004年   151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159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89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8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黄河三角洲地区浅层沉积序列及构造沉降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整个黄河三角洲地区和莱洲湾南岸晚更新世以来经历了海陆相沉积的频繁交替,本文通过古地磁和14C测年资料对不同钻孔的晚更新世地层进行了精确的年代对比,揭示了不同时期的沉积序列。并通过27口钻井的联合对比剖面,揭示出本区晚更新世以来的新构造运动表现为二凹夹一隆的构造特征,对黄河三角洲发育位置和沉降特征有强烈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52.
通过对保留在沉积物中与水动力条件有密切联系的原生沉积构造的观察和研究,分析了淮北煤田芦岭井田二叠纪含煤岩系属于以河流作用为主的建设性三角洲沉积环境,阐明了根据原生沉积构造序列解释沉积环境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53.
云南鹤庆盆地近1Ma来的气候序列重建初探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云南鹤庆盆地近1Ma来的孢粉植物群很好地揭示了本区的环境演化过程。本文利用植物生态位知识,通过模糊数学方法对鹤庆(QH)孔孢粉序列所记录的古气候信息进行重塑,建立了近1Ma来的年均温、年降水量及年较差序列,并将本区气候演化分为4个气候旋回,32个气候期。该序列可与黄土-古土壤序列及海洋δ18O阶段对比,但冷暖波动的幅度及降温时段持续的长短有其特色,表明本区气候既受全球气候变化的控制,又受青藏高原阶段隆升的制约;近1Ma来气温的波动幅度呈递增趋势,0.30MaB.P.尤其显著;冷、暖段间年均温的变化幅度由第一气候旋回的7℃增大到第三气候旋回的9℃(按4次平滑值计算),而样点的实际最大差值由8℃增至16℃;最强烈的降温发生在第二气候旋回中的0.45~0.14MaB.P.时间段,这与玉龙雪山冰川活动规模最大相一致;降温时年降水量及年较差值增大,证实近1Ma来,西南季风区的气候组构与东南季风区不同。  相似文献   
54.
在凸度量空间内,对非线性广义拟压缩映射序列定义了带误差的lshikawa迭代序列,证明了带误差的lshikawa迭代序列收敛于非线性广义拟压缩映射序列的唯一公共不动点。  相似文献   
55.
闫义  林舸 《地层学杂志》2002,26(2):151-155
陆相盆地地层充填序列主要受控于构造作用,古气候和沉积物的供给速度,而构造的控制作用尤为重要,根据北票盆地的演化特点,充分考虑火山作用的影响,界定了3个级别火山-沉积旋回的涵义,并将北票盆地侏罗系充填列划分为2个一级旋回,5个二级旋回及若干个三级旋回。盆地的地层充填序列特征是对构造演化的良好指示剂,各级火山-沉积旋回的交替反映了构造演化的阶段性,北票盆地在侏罗纪整体处于挤压构造背景之下,中间又包含有多次挤压-伸展-挤压的构造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56.
小波变换在少震、弱震区地下水位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利用小波变换和多尺度分析原理,对位于少震弱震区的湖南的具有不同变化形态的6口典型井4年的水位日均值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通过多尺度分析可以很方便地将水位日均值序列中的高频部分与低频部分分开,而且对不同井孔的含水层系统而言,分离出去的频率成分的主模是不同的,这反应出不同井孔的含水层系统对同一频率的响应存在差异,主模的频率反映了正常背景下井孔-含水层系统的优势频率。Morlet小波分析的结果对时间序列的突然变化和周期结构都有很好的反映。  相似文献   
57.
赵爱平  吴敏 《华南地震》2002,22(4):79-84
通过月整点值数据文件和滑动值数据文件这两种数据处理形式。对九江台地倾斜资料进行调和分析计算。分析了M2潮汐因子与瑞昌ML4.9级地震的关系。认为存在震前短临异常或震后异常,并与趋势异常得到相互印证。  相似文献   
58.
李桂华  何家斌 《地震研究》2002,25(2):163-165
采用一致的地震震相和台网布局,应用昆明数字地震台网资料,对2002年月1月4日-1月7日的漾濞地震及序列作进一步核定,得出了更精确的地震震源位置,并作出三维空间图。  相似文献   
59.
1993年中甸M5.8地震前后区域尾波衰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嘉政  钱晓东 《地震研究》2002,25(3):214-219
以Aki,K和Chouet^[1]提出的地方震尾波散射理论为基础,利用1993年7月17日中甸MS5.8地震的前震和余震资料,研究了该次地震前后的尾波振幅衰减率β和QC^-1值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主震前后区域尾波振幅衰减率β和QC^-1值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震前,区域平均β值为0.0122s^-1,相应的QC值为111;主震后,区域平均β值为0.023s^-1,相应的QC值为60。主震前后的QC值变化为1.85倍,表明在以主震为中心,半径约50km的小范围内主震前后的介质背景发生了明显变化。用释放的地震应变能ε(t)的空间分布特点分析,表明主震前高QC值地区与高应变能释放地区是相一致的。中甸地震序列的尾波振幅衰减β和QC值显示了具有前兆意义地空变化的过程,并以力学观点分析解释了产生这种变化的成因。  相似文献   
60.
对1995年加利福尼亚里奇克雷斯特地震序列,使用伯克利数字地震台网(BDSN)的宽带,大动态范围仪器记录的数据进行了地震定位和震源参数估计。本文的目的是研究稀疏宽带合网对网外区域的监测能力,它也适合于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CTBT)监测小震级地震事件的情况,另外,我们还介绍一个震例研究,这是其他区域宽带台网检测能力的代表。为了评估稀疏台网的检测能力,我们把根据BDSN震相测量所估计的地震位置与“直实位置”目录中由南加州地震台网(SCSN)记录数据得出的高质量地震位置做了比较。为了确定不同类型数据对绝对事件定位的重要性,使用了一个自适应网络搜索定位程度,它利用了一个或多个台站的多震相拾取的时间和方位角。我们使用了BDSN台站距离范围在250-500km和500-800km内的稀疏子台网,结果表明:在区域距离范围内,可能得到达到18km以内的绝对事件定位,这是CTBT所要求的,然而,在远区域距离范围内,较低的保噪水平不可能使事件的定位达到CTBT所要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