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90篇
海洋学   22篇
综合类   93篇
自然地理   25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我国的改革与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改革已深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发展已由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上升到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统筹协调发展。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这是我们党认真总结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而创立的科学理论,也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一项重大使命。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落实“五个统筹”的要求,  相似文献   
32.
黑龙江省地质科学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是我省成立较早的一支从事地质科研生产的专业技术队伍,为黑龙江省的经济建设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5年来该所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职工收入明显提高,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33.
2007年的国土资源工作,要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国务院加强土地调控的《通知》精神,坚持“围绕一个中心”,做到“三个更加”,实现“三个提高”,努力构建“和谐体系”。即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一中心。更加注重保障发展、保护资源、维护权益,切实提高保障发展能力、保护资源水平、维护权益力度,努力构建和谐的国土资源管理体系,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水平。具体围绕促进“六个协调发展”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34.
所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的,经济和社会、城市和农村、不同区域、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人和自然等关系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历史的、系统的、动态的概念。  相似文献   
35.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等有关规定,今年,嘉兴市国土资源局南湖区分局及时调整了发展思路。创新工作机制。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加大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力度。结合项目推进,着力做好土地文章。  相似文献   
36.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盛荣  许惠渊 《国土资源》2004,(10):32-34
当前我国一些大城市地区已经进入城乡—体化发展的阶段,城乡—体化发展要求协调统一的城乡经济社会管理体制,而目前农村居住用地制度与城市住宅用地制度的二元结构差异是不利于城乡协调发展的,出路只能是改革农村居住用地制度,使之既能保证农民的居住用地利益,又能与城乡统一的用地制度相协调。本文就农村居住用地改革的方案进行了分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7.
《省际边界区域协调发展研究》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创琳 《地理研究》2012,31(10):1927-1927
省际边界区域是两个及以上省级行政区划单元的接壤区域。目前, 我国省级行政区边界总长度达5.2万km,涉及849个县级行政区划单元, 面积占全国的47.9%.当前, 大多数省际边界区域, 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省际边界区域, 省际边界的“切变”效应显着, 造成该类区域发展水平低, 区域摩擦频发, 空间协调难度较大, 统筹发展难点较多。推进这一特殊类型区域的协调发展, 既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研究的新命题, 又是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热点和难点。由朱传耿、仇方道、孟召宜等撰写的《省际边界区域协调发展研究》(科学出版社2012年3月出版)一书, 顺应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突破行政区划界限, 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战略要求, 以淮海经济区为实证区域, 深入、系统地开展了省际边界区域统筹发展研究。  相似文献   
38.
1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基本概念 一定的领土空间具有多种功能,但必有一种功能居于主要地位,发挥主要作用,这个功能就是主体功能。主体功能区,是根据不同区域的发展潜力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按区域分工和协调发展的原则划分的具有某种主体功能的规划区域[1]。  相似文献   
39.
万鲁河  张茜  陈晓红 《地理研究》2012,31(9):1673-1684
采用聚类分析与方差分析相结合并借助碎石图的方法,并结合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的特点,建立了包括经济和环境两大系统的一整套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脆弱性评价模型及分级标准,并对哈大齐三个城市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系统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该指标体系构建方法较好的解决了指标在选取时的信息重叠和筛选后的指标存在片面性的问题;(2)哈大齐三个城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系统综合脆弱性总体上随着城市的发展由重度脆弱逐渐过渡到轻度脆弱状态,且经济系统脆弱性基本好于环境系统脆弱性;(3)2007年,制约哈尔滨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系统脆弱性主要是环境治理指数,制约大庆和齐齐哈尔的主要是环境污染指数。  相似文献   
40.
海岛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是实现人海关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选取中国12个海岛县(市、区)作为研究区,首先基于CSAED模型和PSR模型分别构建了旅游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BP神经网络模型测算其2018年旅游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同时引入耦合协调模型对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程度进行定量评价,最后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影响其协调发展的因素。结果表明:①我国12个海岛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程度整体上有待提升,多处于勉强协调状态。②我国12个海岛中75%的海岛旅游发展的速度还未超越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但其协调程度低,其不协调的发展状态将会导致旅游的发展超越生态环境的承载力。③旅游吸引力和生态脆弱压力对海岛旅游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影响显著,旅游吸引力与协调程度呈负向影响,空间上旅游吸引力对协调程度的影响自南向北逐渐减弱;生态脆弱压力与耦合协调程度呈正向影响,空间上生态脆弱压力对协调程度的影响自南向北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