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3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53篇
海洋学   52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海洋世界》2010,(11):4-4
10月25日晚当地时间21点42分(北京时间22点42分),印度尼西亚(简称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里氏72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西苏门答腊省明打威县巴盖瑟拉丹乡西南78千米处,南纬3.61度,东经9993度,震源深度为10千米。第二天,该地区又发生两次里氏6级以上的余震。北巴盖岛上有目击者看到海啸浪高3米,冲过海岸线约600米,导致当地一个村庄大部分房屋受损。  相似文献   
52.
53.
"增长三角"的形成发展机制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增长三角”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地域类型,正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化的不断发展而蓬勃发展,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注意,并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理论,但是关于“增长三角”形成发展机制的研究还很薄弱,急待加强。本文通过剖析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增长三角”、图们江地区、珠——港——澳次区域合作区、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上莱茵边境区五个典型的“增长三角”,对“增长三角”的形成发展机制进行了尝试性总结,以期为我国利用“增长三角”的发展模式开发我国的边境地区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4.
《岩土力学》2005,26(5):778-778
国际岩土工程灾害防御与修复国际会议将于2005年12月12-13日在新加坡举行。大会由国际岩土灾害防御与修复委员会与澳大利亚、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南朝鲜、斯里兰卡、  相似文献   
55.
Xu Jie 《中国地震研究》2006,20(1):101-107
The Indonesian region is one of the most seismically active zones on the earth. On December 26, 2004, an Ms 8.7 earthquake (as measured by the China Seismograph Network, or Mw = 9.3 as measured by USGS) struck the west coast of northern Sumatra, Indonesia. By its magnitude it is classified as the world's fourth largest earthquake since 1900 and the largest one since the 1964 Alaska earthquak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relocation of larger aftershocks ( M 〉 4.5) following the main shock suggests a length and width of the rupture of about 1200km and 200km, respectively. The shock triggered massive tsunamis that affected several countries throughout South and Southeast Asia. It is a shallow interplate event of thrust type in the trench. Its epicenter is located at the northwestern end of the Indonesia-Melanesia plate boundary tectonic zone. In 2004, eight shocks of M≥ 7.0 occurred in this area, showing a migration from east to west. It implies that these shocks represent a correlated and consistent dynamic process along this subduction zone. These interplate events are associated with convergence of several plates and their fast motion in this region, which result in strong and complex structures and deformation. The India-Australia plate is underthrusting toward the Sunda continental block or Burma plate at a low angle, producing a great locked area on the shallow portion of the subduction zone where enormous strain is accumulated. Interseismic uplift recorded by coral growth and horizontal velocities measured by GPS show the geometry of the locked portion of the Sumatra subduction zone. The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data reasonably match with a model in which the plate interface is fully locked over a significant width. This locked fault zone extends to a horizontal distance of 132km from the trench, which corresponds to a depth of 50km. The sudden ruptures and large-scale slip of this locked area as a release of stress occurred, are the direct cause of the M8.7 earthquake near Indonesia in 2004.  相似文献   
56.
SATUI矿区属第三系煤田,主要可采煤层为SM1、SM2、SL煤层,属于低灰、低硫和高发热量优质长焰煤,通过研究Tanjung一组属河流环境;二组为过渡的三角洲含煤沉积,可采煤层形成于三角洲平原环境;三组及其以上地层为浅海相环境。SATUI一号矿井的地质勘探工作参照了中国规范,选择以钻探为主的勘探方法,勘探工程量的布置不拘泥于规范的限制,比较灵活,集中初期采区,在地质填图的基础上,跨越勘探阶段,一步达到精查程度要求。  相似文献   
57.
空间规划通过协调区域活动,合理地利用空间,辅助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等事务的治理。印尼的空间规划由总统制定、落实,它体现着国家政治层面的发展愿景和任务。当国家治理结构改变时,各区域的空间规划及其具体的实施过程也随之改变。分权化和地方自治是2001年以来印尼政府体制的重大变革。通过相关规划法律条文和文献分析,发现空间规划开始面临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为资金和专业人员的缺乏、政策交叉现象和空间规划违规行为等。此外,印尼的地方自治制度对空间规划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首先,在地方自治的背景下,地方政府通过系统的管理增加了区域收入,以支持空间规划的实施;其次,地方政府开始优先聘用空间规划的专业人员,制定更加有效的空间规划政策;最后,各地区加强了对空间规划违规者的执法力度,增强了区域间团结意识,从而促进地区繁荣发展。目前中央与地方之间在权力和利益分配上仍存在着大量的博弈和冲突,应加强上下级政府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保障地方对地方相关事务决策时的参与权,建立地方利益表达与平衡的机制,提高中央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  相似文献   
58.
中国大陆科钻一井经过1 353天的施工, 穿越地层5 158 m, 超额完成预定5 000 m的钻探目标, 于2005年5月18日园满结束. 科钻一井在中国西部"阿尔金-柴北缘-东秦岭"超高压变质带、深地幔新矿物、极端条件微生物、在线流体4个方面有重大发现, 并在印度尼西亚大地震发生前1小时, 就捕捉到异常流体信息, 一度引起地球科学工作者的特别关注和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59.
《国际地震动态》2007,(3):25-25
3月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地区发生里氏6.3级地震,目前死亡人数已达82人,还有数百人受伤,当地数百所房屋和建筑物在地震中遭到严重破坏。据英美多家媒体报道,对于6日的强地震,美国地质勘探局测定的震级为6.3级,震中距离新加坡约420公里,震源位于地下33公里。印尼国家地震中心则表示,这次的震级为5.8级,地震震源位于苏门答腊地区巴东市附近的索洛克县地下30多公里,因此索洛克县也成为此次受灾最重的地方。而且,此次地震中,与印尼邻近的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都有轻微震感。据悉,这两国的一些办公楼在发现地震后还进行了紧急撤离。美国地质勘探局…  相似文献   
60.
喷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