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2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53篇
海洋学   52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科学家利用新的数学公式计算出将要发生的海啸及其造成的破坏性,并能够提前发出预警。这项研究由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教授罗宾·约翰逊主持。由于受到2004年底的海啸造成的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等国沿海地区严重破坏的触动,他们积极从事此项工作,其研究结果发表在学术期刊《科学指导:流体动力学研究》上,并获得该杂志的最佳论文奖。  相似文献   
82.
利用海气耦合模式模拟印度尼西亚贯穿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发展的全球耦合气候系统模式(FGCM-1.0)100年数值模拟结果, 分析了模式模拟的印度尼西亚贯穿流(ITF)的平均态、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并且利用这些资料对ITF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的成因做了初步分析.模式模拟的ITF平均态、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同已有的观测结果相比是合理的, 经作者分析认为ITF的季节变化主要是因为印度尼西亚海域地处亚澳季风区, 海流对于季风的响应使得ITF发生季节变化; ITF的年际变化主要是因为热带环流的年际变化及其所导致的洋流调整造成的, 太平洋和印度洋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83.
印度尼西亚东部苏拉威西岛2005年2月19日8时4分发生里氏6.9级地震,美国地质勘探局下属全国地震信息中心测定此次地震的震级为里氏6.5级。地震的震中位于东南苏拉威西省巴务巴务市以西约65km的弗洛勒斯海沿岸,震源位于海平面以下37km处。南苏拉威西省省会望加锡以及布通岛震感明显。震区附近海域的海水在地震发生后上涨了3~4,许多当地居民在地震发生时因害怕发生海啸而逃离住所,  相似文献   
84.
文章对印度尼西亚索林帕萨铜多金属矿含矿石英脉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显微测温与氢氧同位素测定,发现石英脉中含有3种类型的流体包裹体:A.纯液相水溶液包裹体;B.富液相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和C.富气相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其中以B类为主.三种流体包裹体同时出现,表明石英脉形成时流体可能发生过沸腾作用.成矿流体均一温度为198.9℃~356.4℃,冰点温度为-0.6℃~-2.3℃,相应流体盐度变化范围为0.94%~3.76%NaCleq..质谱测定显示成矿流体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分别为占δDH2O=-61.0‰~-81.0‰,δ18OH2O=-3.08‰~0.17‰,表明成矿流体主要为大气降水,不排除有少量岩浆水加入.根据成矿流体地球化学与围岩蚀变类型,初步推断该矿属于酸性-硫酸盐(高硫)型的浅成低温多金属矿床,沸腾作用是成矿物质沉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5.
王俊锋 《地球》2010,(6):16-17
自10月25日,印度尼西亚遭受了多起自然灾害的袭击,先是苏门答腊岛西部海域发生里氏7.2级强震,接着地震引发海啸,再是中爪哇省的默拉皮火山连续喷发。  相似文献   
86.
印度尼西亚红土镍矿的生成及找矿勘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印度尼西亚东南部红土镍矿的找矿工作以及前人对红土镍矿找矿工作的总结,指出红土镍矿的生成条件及找矿勘探方法。红土镍矿是超基性岩在热带及亚热带常年高温、雨、旱交替且年降雨量较大的地区经风化、淋滤、沉积富集而成。找矿勘探工作要针对找矿区域的超基性岩进行化探次生晕扫面工作并确定矿化区。  相似文献   
87.
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数据管理中心(CDSN DMC)从美国地震学联合研究会数据管理中心(IRIS DMC)得到的最新资料统计,2006年3月份全球范围内共发生M≥5.0地震111次。其中M5~5.5地震97次,M5.6~6.0地震11次,M6.1~7.0地震3次,无7级以上地震。3月份最大的一次地震分别发生在印度尼西亚的塞兰和新西兰的克马德克群岛地区,发震时间分别为2006年3月14日6时57分33.9000秒和2006年3月31日13时21分00.4000秒,均为MS6.7地震。3月全球发生的111次M≥5.0地震中有74次发生在东半球,37次发生在西半球。2006年4月份全球范围内共…  相似文献   
88.
《海洋世界》2007,(1):4-4
据《中国海洋报》报导,12月14日,2006年东亚海大会部长会议在海南省海口市人大会议中心隆重开幕。柬埔寨、中国、朝鲜、印度尼西亚、日本、老挝、菲律宾、韩国、新加坡、东帝汶、越南等11个国家的海洋部长及全球环境基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国际海事组织的代表,泰国前总理川立  相似文献   
89.
《海洋世界》2009,(6):7-7
科莫多巨蜥生活在印度尼西亚的3个岛屿上。数十年来,人们一直认为它们成功捕食的关键是其唾液中的有毒细菌。在2002年的一项研究中,人们把科莫多巨蜥的唾液注射到小鼠体内,证明了这一观点。最近,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给出了不同答案。该小组通过核磁共振成像发现,科莫多巨蜥下颚中存在着巨大而复杂的毒液腺体。  相似文献   
90.
《海洋世界》2009,(6):6-6
5月11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印度尼西亚万鸦老举行的世界海洋大会上呼吁与会各国共同努力促进海洋“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