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3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177篇
测绘学   9篇
地球物理   117篇
地质学   911篇
海洋学   97篇
综合类   92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41.
对鄂尔多斯盆地YZ区储层的岩性、物性、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为油田开发提供地质依据。通过铸体薄片、压汞分析、物性分析等资料统计分析,对储层基本的宏观、微观特征进行研究。研究区长6砂岩属低孔-低渗和低孔-特低渗储层,孔隙结构以小孔微喉型为主。储层性质主要受成岩作用和沉积环境的控制,埋深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储层物性;微裂隙在改善储层物性的同时也加大了储层的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142.
泌阳凹陷安棚油田深层系沉积相及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安棚油田深层系岩心分析资料及大量测井、录井、生产动态资料为基础,通过各类沉积相标志分析,研究了安棚油田深层系储集层的沉积相类型及沉积相特征,认为该区深层系为近源扇三角洲沉积,并将其划分为上扇、中扇、下扇、扇缘,扇外为半深湖-深湖,并建立了深层系扇三角洲沉积模式。在此基础上,对沉积相与油气分布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沉积相带物性及含油气性差异明显,中扇物性好,是油气聚集的有利相带;下扇、扇缘等微相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43.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塔巴庙地区二叠系砂岩储层是主要的工业天然气产层之一。通过对砂岩储层样品的多项实验分析成果进行研究分析后认为,储层岩石颗粒的粒度、分选和成分是控制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自生高岭石和自生石英起到改善储层物性的作用,而自生绿泥石和碳酸盐矿物则对储层物性有伤害作用。  相似文献   
144.
In the present paper is recommended a new method of directly injecting crude oil into a gas chromatograph for gas chromatographic analysis, which has been proved valid it the analysis and investigation of crude oil samples from different formationsin China. In terms of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hydrocarbons in “total hydrocarbon”chromatogram and the relative values of their major characteristic peaks,types of crude oil of different forations from a same region can be readily recognized and a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oil sourees can also be made.Meanwhile,it might be adopted to eveluate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in favour of oil preservation.  相似文献   
145.
华北半叶紫菜藻胆体的光谱特性和光能传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藻的光合器是由叶绿体和藻胆体组成的。藻胆体由多种藻胆蛋白和在结构上起连接作用的无色蛋白或多肽所组成。藻胆体与类囊体片层紧密结合,在单位类囊体的片层上藻胆体的数目因生物种类不同及其所处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异;一般为400—1200个/μm~(-2)。 藻胆体的功能是捕获光能和将光能传递给类囊体片层上叶绿素a,以进行光合作用。 红藻藻胆体中藻胆蛋白之间光能传递顺序为:R-藻红蛋白→R-藻蓝蛋白→别藻蓝  相似文献   
146.
1993年中国开始从原油输出国变为原油输入国,到2010年,中国的原油进口依赖度高达53%。原油进口来源国的社会经济稳定性、原油运输线路的安全性影响到中国原油进口的安全性。本文根据ITIRI的综合国际贸易投资风险指数和原油运输线路的安全性,设计了中国从其主要原油进口来源国进口原油的风险指数。然后分析了中国各省级行政区对原油进口消费的依赖度,中国六个大区石化工业和八个石油化工基地对进口原油的依赖程度。从而分析了它们对进口原油风险的敏感度。本研究的结论是:第一,中国重要的原油进口来源国比较集中,且集中在社会经济不十分稳定的国家。第二,原油进口风险对沿海地区经济的影响远高于对内陆地区的影响。第三,沪宁杭、琼粤闽和长江中游石化基地是受原油进口风险影响最大的三个基地。根据这些结论,本文提出两方面建议:第一,建议中国原油进口来源与运输方式尽量多元化,以规避风险。第二,中国原油战略储备基地应考虑对原油进口风险敏感度大的地区。  相似文献   
147.
以鄂尔多斯盆地ZH40区块水下浊积扇沉积体系为例,根据储层物性、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和X-衍射分析等资料,定量研究水下浊积扇沉积体系沉积微相对物性和成岩的控制作用。分析表明:从水下扇的扇根到扇中,再到扇缘,矿物成分成熟度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扇中微相的长石砂岩最为发育,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最好;在水下扇浊积体系中,扇中微相砂体的溶蚀作用和次生孔隙最为发育;扇根、扇中和扇缘微相砂体机械压实作用引起的孔隙度损失程度接近,而扇根和扇缘微相砂体的胶结作用强烈。储集层成岩作用研究和孔隙度预测中,必须考虑沉积微相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8.
总有机碳含量(TOC)是评价页岩有机质丰度和生烃能力的重要指标.常规TOC预测方法是通过对弹性参数体(例如密度反演体)进行线性拟合得到的,该方法具有地区经验性,并且缺乏有效的理论支撑.针对此问题,本文以岩石物理驱动的物性参数反演作为技术手段,首先对典型页岩的矿物组分以及孔隙流体特征进行分析,得出影响页岩弹性参数变化的四个主要因素分别是等效脆性矿物体积分数、黏土体积分数、TOC以及总孔隙度,进而可有效减少待反演参数个数,提高物性参数反演算法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将Grana提出的线性化岩石物理模型推广至页岩,建立线性化页岩岩石物理模型,并在贝叶斯理论框架下建立页岩物性参数反演,实现从弹性参数反演体直接提取TOC、总孔隙度以及等效脆性矿物体积分数等多个页岩物性参数,为后续的页岩气甜点(最佳的页岩气勘探与开发的区域或层位)评价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模型数据和实际数据测试验证了该反演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9.
塔里木盆地塔北、塔中地区四口井(库南1井,轮南46井,塔中12井和塔参1井)寒武-奥陶系12个碳酸盐岩烃源岩(泥灰岩,泥质灰岩和云岩)岩芯样品抽提物芳烃组分中的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组成和丰度变化特征可分为三种类型:Ⅰ二苯并噻吩、甲基二苯并噻吩型;Ⅱ二苯并噻吩、甲基二苯并噻吩、二甲基二苯并噻吩+三甲基芴混合物型;Ⅲ二苯并噻吩、甲基二苯并噻吩、二甲基二苯并噻吩和三甲基二苯并噻吩型。研究的塔北、塔中隆起11个海相油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分布类型均为二苯并噻吩、甲基二苯并噻吩、二甲基二苯并噻吩和三甲基二苯并噻吩型,和海相烃源岩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第Ⅲ种分布类型完全相同。据此推断:塔北隆起8个海相油可能主要来源于塔北轮南地区下奥陶统;塔中隆起3个海相油可能来源于塔中地区中-上奥陶统。  相似文献   
150.
有效储层物性下限是进行储层有效厚度统计、储层划分和油藏储量估算的重要依据,研究区石炭系火成岩储层岩性较为复杂,岩石种类较多、组分差异性大并且空间分布及内中的多种属性有着极不匀称的变化,当前国内外学者利用物探资料来判断准西石炭系火成岩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值的相关研究较少。采用分布函数曲线法和物性试油法分别研究并互相验证进而综合判定物性下限值,避免单一方法的随机性。在此基础上,求取研究区不同层段的物性下限值,建立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值与储层埋藏深度的拟合方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多为低孔、中低渗储层,中部区域孔渗相对较高,物性较好,向北部和南部物性逐渐变差;研究区石炭系1500~1900 m及1900~2300 m火成岩有效储层孔隙度下限分别为5.09%、4.93%,渗透率下限分别为0.252 mD、0.198 mD;研究区石炭系火成岩有效储层物性下限与储层埋藏深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