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8篇
  免费   606篇
  国内免费   519篇
测绘学   369篇
大气科学   351篇
地球物理   979篇
地质学   1176篇
海洋学   564篇
天文学   178篇
综合类   258篇
自然地理   308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78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85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155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100篇
  1996年   126篇
  1995年   125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104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7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地层划分方案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晚三叠世盆地演化阶段划分和物源方向分析出发,认为晚三叠世处于巴颜喀拉海控大陆边缘盆地向受控于龙门山推覆抬升的川西前陆盆地的转化时期,其间重要的盆地转换界面就是须三、须四段之间的安县运动界面。在对南北向和东西向钻井、露头剖面的区域地层进行详细划分对比基础上,认为须下盆的须二、须三段地层主要发育在川西地区中北段,并以鸭子河地区最为发育,往南因受安县运动影响,须三段地层遭受剥蚀,从北往南逐渐减薄缺失,在大邑构造减薄,在平落坝缺失须三段,造成须二段与须四段不整合接触。从川西地区往东须二段、须三段也逐渐变薄,在川中地区缺失。川中、川南和川东地区的须家河组与川西地区须上盆即须四段、须五段地层相当。  相似文献   
992.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侵入岩形成时期及成因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苏北盆地高邮凹陷的上、下两套侵入岩与断层的错断及其与构造运动强弱的关系、与油气成藏期的关系以及侵入岩的平面分布研究,提出了侵入岩的侵入时期为三垛期,而非盐城期。通过对晚白垩世以来苏北盆地各期构造运动及其伴生火山活动的分析,认为高邮凹陷侵入岩的成因主要由于晚始新世至渐新世末,该区发生了三垛运动,并发育一系列北东及北西向的断裂构造,导致了岩浆活动,并以侵入特征为主。  相似文献   
993.
华北东部地幔热柱的特征与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燕山运动以来,华北东部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之构造转变,构造体制从印支期末华北地块与扬子地块的拼贴-增生,转变为地幔热柱演化-区域伸展断陷。华北地幔热柱强烈上隆过程中,在岩石圈底部受阻并呈蘑菇状向外拆离流变,在使上部岩石圈发生热减薄-断陷的同时,向外拆离流变的地幔岩在盆地外围受到韧性剪切带的切割,导致深熔岩浆活动并带动围岩上隆,形成一系列次级隆起(幔枝构造)。地形地貌上亦从东部隆起的高原转变为一盆多山耦合格局——地幔热柱上部的热减薄断(拗)陷与外围的一系列幔枝构造的空间有机组合,即华北东部裂陷盆地西与太行造山带、北与燕山造山带、东与朝鲜半岛、南与大别造山带(即中心裂陷盆地与外围各幔枝构造)均为盆-山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994.
为防止水下航行体攻击水面舰艇,提高水面舰艇的防御和生存能力,根据尾流自导水下航行体的攻击特性,在舰艇尾流后方布撒拦截网是直接、有效的对抗手段之一.为了深入了解水下航行体触网关联体的运动特性,通过建立水下航行体触网关联体仿真运动模型,得到了水下航行体在不同触网位置下关联体的运动状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水下航行体触网后...  相似文献   
995.
艾海 《河南地质》2010,(10):40-41
人类对海洋,始终是热爱又敬畏的。20世纪下半叶,随着深海开发技术的不断完善,人们越来越深入地探索着海洋底部无穷无尽的矿产资源。石油、可燃冰、锰结核、热液硫化物……探索在进一步深入,争夺也越来越激烈。占有丰富海洋矿产资源的渴望与热情,使世界各国兴起了一轮"蓝色圈地运动"。  相似文献   
996.
新疆天山华力西运动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华力西运动是天山山系晚古生代时期活动最强烈,波及范围最广的一次构造运动,天山地区区域地质特征、成矿作用、重要矿床、矿点及矿带的形成与该期构造运动关系密切.通过对天山华力西运动与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作用关系的研究,进一步探讨新疆天山华力西运动特征.  相似文献   
997.
李才  吴彦旺  王明  杨韩涛 《地质通报》2010,29(12):1733-1736
在申扎地区发现了较为完整的寒武纪地层和奥陶系与寒武系之间的"泛非运动"角度不整合。这是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南部发现的唯一确切的寒武纪地层,不但进一步丰富和健全了青藏高原的地层系统,而且也是在青藏高原和周边发现的唯一的下奥陶统与寒武系"泛非运动"角度不整合界面。通过对申扎"泛非运动"界面的研究,可以准确界定"泛非运动"的时限及其动力学过程,也是研究"泛非运动"之前冈瓦纳大陆北缘沉积作用不可替代的标本,对青藏高原构造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8.
时超  李荣社  何世平  王超  潘术娟  刘银  辜平阳 《地质通报》2010,29(12):1745-1753
亚东岩组是高喜马拉雅地区重要的前寒武纪变质地层之一。利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技术对侵入亚东岩组的片麻状含石榴子石黑云花岗闪长岩进行了测年,获得岩浆结晶年龄为(499.2±3.9)Ma(中寒武世),提供了泛非构造-岩浆事件的记录。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黑云花岗闪长岩SiO2含量为68.04%~68.92%,在(K2O+Na2O)-SiO2图解上样品点落入亚碱性系列的花岗闪长岩区,A/CNK指数均大于1.1,在Shand指数图解上落入过铝质系列区。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属轻稀土元素富集的右倾曲线,出现弱Eu负异常(δEu=0.62~0.79);微量元素表现出Ba、Nb、Ta、Sr亏损和Rb、Th、U相对富集的特征。通过Rb-(Y+Nb)和Rb-Hf-Ta图解判别,认为亚东地区片麻状含石榴子石黑云花岗闪长岩形成于后碰撞构造阶段。  相似文献   
999.
河北省夏季空气污染过程气象条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段宇辉  景华 《气象科技》2010,38(6):715-720
利用NCEP再分析格点资料、常规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2005-2007年7-9月河北省典型的10次空气污染过程与气象要素、天气系统的关系。结果表明:河北省夏季典型污染过程的主要天气类型与冬季环流形式差别较大,可分为纬向型、低压槽前型、副热带高压外围型等;空气污染过程发生日多以雾、霾天气为主,05:00-08:00时(北京时)的能见度最小,地面观测资料的温度露点差(T-T_d)小于等于3℃;高空无明显的垂直运动或系统性弱下沉运动,近地层弱气压场、风场,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近地层存在逆温,稳定的层结使空气污染得以持续;过程后期,因冷空气活动产生降水,空气污染减弱、结束。  相似文献   
1000.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mean kinema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opical Atlantic easterly disturbances in January-March(JFM),April-June(AMJ),July-September(JAS)and October-December(OND)from 1968-1998.For each season,the preferential tracks of these disturbances in the 3-10-day band periods were computed and spatialized,as well as their associated wavelength,velocity and main period,which lies between 3-5 days and between 6-9 days depending on the track and the season. Two main tracks are highlighted over the Atlantic Ocean.During OND and JFM these two tracks are well separated and located in each hemisphere around 15°S and 12.5°N.From AMJ to JAS these tracks migrate northward;in JAS,they merge into one over the northern tropical Atlantic along 17.5°N.The associated wavelength fields exhibit a meridional gradient,with large wavelengths(greater than 4000 km) around the equator,between 5°N and 5°S,and smaller wavelengths outside of this latitude band(between 2500-3500 km).The phase speed is also found to exhibit poleward decreasing values from 12-6 m s-1. Over the north Atlantic track,6-9-day disturbances were found to occur from January to May and approximately from October to December.From June to September,the 3-5-day waves dominate the synoptic activity.Over the south Atlantic track,between May and August the synoptic variability is mainly explained by the 3-5-day disturbances but from January to April and from September to December both 3-5-day waves and 6-9-day waves can occu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