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56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39篇
地质学   228篇
海洋学   27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8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西峰地区晚第三纪红土稀土元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基于对甘肃西峰地区晚第三纪红土和第四纪风成黄土及古土壤稀土元素的分析,揭示出红土稀土元素丰度与黄土及古土壤相比变化范围较大,可能与碳酸盐的相对淋溶与沉积有关;红土∑LREE/∑HREE值明显低于黄土,批示着一定程度的风化作用;而稀土参数δEu、δCe等变化不大,红土、黄土和古土壤稀土模式具有很大的一致性,特别是将红土的稀土元素丰度用碳酸盐校正后,这个特点更加明显,反映了红土与第四纪黄土和古土致  相似文献   
72.
黄土高原古土壤形态特征的差异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灵台剖面第四纪晚期古土壤-这里指S8及其上古土壤;第四纪中早期古土壤-这里指离石黄土S9及其下古土壤和午城黄土中所有古土壤;第三纪古土壤-指么三纪红粘土,在形态特征上有明显区别。这种区别是由于古成土过程中水分运行方式的不同造成的。根据形态特征和古成土过程水作用方式的差异,把上述3个时代的古土壤依次淋溶型古土壤、滞圹地下水升降型古土壤。不同时代古土壤成土过程水作用方式的这种差异,是由降水量、尘降速率  相似文献   
73.
黄土形成过程的实质与环境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赵景波 《干旱区地理》2000,23(4):315-319
黄土地层的形成实质上是土壤化过程,不同特性的黄土层代表了不同的成壤作用。不同地区的黄土主要是草原、荒漠草原和森林划原地区发育的灰钙土、粟钙土、棕钙土、棕漠土和黑垆土。与红褐色古土壤相比,黄土是冷干气候条件下发育的灰黄色古土壤,黄土层能够作为冷干气候的指示。根据灰黄色古土壤与红色古土壤的交替,可将250万年来黄土区气候变化分为51个旋回亚旋回。  相似文献   
74.
大墩岭黄土剖面总厚261.3m,包括有全新世黄土、马兰黄土、离石黄土和午城黄土上部。全新世黄土厚0.6m,包括 So 及其以上黄土;马兰黄土厚16.6m,位于 So 底部与 S_1顶部之间;S_1至 L_5为离石黄土上部,厚75.34m,包括14个黄土—古土壤层;S_5至 L_(15)为离石黄土下部,厚157.43m,包括10个黄土-古土壤层,其中 S_5、L_9、L_(15)为三个标志层;午城黄土厚11.33m,由两层古土壤和一层黄土组成。B/M 界限位于 L_8顶部,B1事件位于 S_1中部,p—J 事件位于 L_9上部,J 事件位于 S_(10)中部至 L_(12)顶部。根据古地磁界限年龄推算的剖面底界年龄为1.2MaB.P.。整个剖面可与兰州九洲台、洛川黄土剖面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75.
通过洛川剖面和白草塬剖面末次间冰期以来黄土古土壤容重序列的建立,对比磁化率、粒度及深海氧同位素分析发现,六盘山东西两侧不同气候区黄土古土壤具有不同的容重值,其成因亦不同。六盘山以东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黄土古土壤容重值受成壤作用影响,主要由夏季风控制;而六盘山以西半干旱气候区容重值受沉积物粒度影响,主要受冬季风控制。并且在空间上自黄土高原西北向东南容重值呈变大趋势。  相似文献   
76.
黄土塬竖井剖面黄土-古土壤碳同位素记录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选取位于黄土高原中部西峰和洛川塬面中心地区,分别开挖一个竖井获得L2以来连续黄土-古土壤沉积序列的剖面,并对剖面样品的总有机碳、无机碳酸盐的碳同位素组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黄土-古土壤的有机质碳同位素变化与前人对天然剖面的研究结果一致,同时也注意到黄土-古土壤序列有机碳δ813Corg与无机碳酸盐δ13Ccarb有相似的变化趋势,两者在统计学分析意义上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西峰塬和洛川塬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615和r=0.314,a<0.01,该结果与以往对黄土高原塬面边缘天然露头剖面获得有机碳与总碳酸盐碳同位素呈反相关趋势的结论不一致.对于这种现象的初步解释可能是:(1)来自后期的改造作用:由于黄土沟谷出露的天然剖面多发生在雨水冲刷黄土塬面所切割形成的沟谷两侧,这样天然剖面处于一个开放或半开放的环境,其表层至某一深度受外界水热环境和气体交换影响黄土中的无机碳酸盐;(2)同时黄土-古土壤竖井剖面也可能受土壤CO2分压的影响造成土壤次生碳酸盐的形成而导致同位素变化趋势的复杂性;(3)采样点区域性的差异.结果表明,深入研究不同地区塬面竖井剖面黄土-古土壤碳同位素组成并与相应地区的天然剖面碳同位素组成进行对比,将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黄土-古土壤碳同位素所记录的古植被和古气候变化历史.  相似文献   
77.
冯乔  杨晚  柳益群 《沉积学报》2008,26(5):725-729
古土壤是在地质时期经成壤作用改造原岩而形成土壤。野外实地详细考察和室内研究表明,博格达南缘二叠系中发育4类古土壤,即有机土壤,发育于土壤剖面的近顶部,属于潮湿古环境的产物;泥质土壤,主要发育于淋滤带和淋滤带底部泥质沉淀带,形成于长期淋滤和比较潮湿的古环境;铁质土壤以富含铁质结核为特征,是长期淋滤和潮湿古环境的标志;钙质土壤以富含钙质结核为特征,是干旱—半干旱古环境的标志。通过古土壤的研究能够精细地划分层序旋回和恢复沉积古环境。  相似文献   
78.
中国黄土剖面趋磁细菌的组成特征与生态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中国的黄土-古土壤序列的超磁细菌作为研究对象,以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生化实验和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先后研究了从黄土地区陕西段家坡、甘肃西峰以及陕西洛川富集的趋磁细菌,结果表明,虽然趋磁细菌在黄土和古土壤层的形态有所差异,但它们均由细胞膜、细胞质和沿长轴排列的磁小体与气泡组成,在适宜的条件下它能生长出较多的磁小体。磁小体由氧化铁组成,并可从体内排出,使环境中部分Fe^2 转变为Fe^3 ,促使地层磁化率增高,尤其在古土壤层段,中国黄土剖面中趋磁细菌的产量是地表温度、湿度、pH、铁含量的函数,与湖沼中的趋磁菌相比,它在菌体形态、磁小体的数量与排列方式上有很大差距,因而中国西北黄土地区的趋磁细菌是典型的生态物种。  相似文献   
79.
中国黄土研究新进展 (三)时间标尺   总被引:54,自引:20,他引:5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对宝鸡黄土剖面的粒度组成以10cm 为间隔进行了系统的采样和分析,并以这条粒度曲线为基础,建立了一条适合黄土高原各代表性剖面的轨道调谐时间标尺。据此对37个古土壤的顶、底年龄作了估计。在建立这条时间标尺的过程中,各古地磁界线的K-Ar 年龄值基本保持不变。时间标尺建立后,对地轴倾斜度和岁差的特征周期进行了滤波,发现滤波曲线与理论计算值有很好的匹配。对比已有的两条深海轨道调谐时间标尺,宝鸡剖面时间标尺在时间分辨率及滤波曲线与理论计算值相匹配方面具有一些明显的优点。  相似文献   
80.
靖远黄土剖面磁性地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曹岘黄土剖面位于甘肃省靖远县,系黄河中游六级阶地黄土堆积,厚约505m,含33层古土壤,系黄土-古土壤系列,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厚的黄土剖面。作者对该剖面进行了古地磁学研究,结果表明:曹岘黄土剖面含布容正极性时和松山反极性时,B/M 界线位于L8中部,加拉米洛正极性亚时位于L10—L13,位置。曹岘黄土堆积始于1.40MaB.P.,该黄土剖面可以与兰州、洛川和蓝田等黄土剖面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