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9篇
  免费   389篇
  国内免费   1280篇
测绘学   73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152篇
地质学   4442篇
海洋学   147篇
综合类   240篇
自然地理   68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220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80篇
  2011年   178篇
  2010年   156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173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141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40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149篇
  1999年   196篇
  1998年   176篇
  1997年   204篇
  1996年   206篇
  1995年   200篇
  1994年   179篇
  1993年   124篇
  1992年   154篇
  1991年   138篇
  1990年   134篇
  1989年   113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75年   2篇
  1947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9年   1篇
  192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涟源含煤区小煤矿主采煤层一般为构造煤,常呈不稳定的厚、薄煤带或构造煤包,采用传统的平面(立面)投影地质块段法估算资源储量可能存在不足之处,而采用煤层平均厚度统计法或资源储量面积比率法估算资源储量有针对性,能减少估算误差。  相似文献   
992.
深层页岩气是非常规天然气勘探的重要目标。以川南威荣页岩气田五峰—龙马溪组为研究对象,利用地球化学测试、X线衍射矿物分析、场发射扫描电镜、气体吸附实验及含气性测试等方法,分析深层页岩气储层特征及含气性,探讨含气性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深层页岩气储层具有高TOC、高孔隙度、高含气量和高脆性矿物质量分数的特征;深层五峰—龙马溪组页岩主要孔隙类型为迁移有机质孔,存在黏土矿物层间孔,中孔和微孔约占孔体积的88%。纵向含气量具有差异性,呈底部含气量高、顶部含气量低的特征,页岩含气性受多种地质因素控制,TOC质量分数是控制含气性主要因素之一,与含气性呈正相关关系;低矿物质量分数对含气量有利,石英对含气量具有积极作用,黏土和碳酸盐矿物对含气量具有双重作用;岩相对含气量影响明显,富碳硅质页岩含气量最好,为优质岩相类型;高角度裂缝对含气量不利,水平裂缝发育区含气量较高;地层压力越大,页岩含气量越高。该结果对深层页岩气勘探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3.
基于热探针法原理,测试了在杭州湾以东陆架区取得的28个海底表层柱状样0.2、1.0和1.8 m处的导热系数,结合激光粒度分析结果,比较了研究区6种土导热系数的大小,发现含砂量大于10%的粗粒土拥有较大的导热系数。土质类型相同时,含水量和干密度对其导热系数影响显著。杭州湾沉积区、混合沉积区,陆架砂质沉积区表层土导热系数的平均值分别是:1.25、1.45 和1.46 W·m-1·K-1,呈现出由近岸向外海增大的趋势。而土样导热系数在垂向的变化表明:水深、埋深等空间分布因素对海洋土的热物性没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994.
桂中—南盘江地区的黔水地1井在直井钻探过程中获得了稳定的页岩气流,取得了石炭系打屋坝组良好的海相页岩气发现。基于钻井、录井、测井、测试资料分析,通过对打屋坝组页岩储层岩相、有机地球化学、物性、裂缝发育程度和含气性等开展综合研究,解释了研究区页岩储层的含气性及可压性。研究发现:(1)打屋坝组为一套从碳酸盐斜坡相的下斜坡亚相过渡至台盆相的巨厚泥页岩层系,其中打屋坝组一段上部—三段中下部发育好—优质烃源岩,天然裂缝发育,气测全烃最大值63.41%,解吸气量平均值1.08 m3/t,具备良好的页岩气生成条件和资源潜力;(2)主要含气层段的脆性矿物含量为31%~94%,泊松比平均值为0.31,体积弹性模量平均值为27.2 GPa,破裂压力为29.7~48.5 MPa。综合评价显示该套地层具备较好的破裂潜力和裂缝保持能力,大规模体积压裂容易形成复杂裂缝网络,该套地层压力较高,具备压裂形成工业产能的条件,可作为下一步勘探开发的目标层段。  相似文献   
995.
褚耀君  佟匡胤  刘智明 《吉林地质》2006,25(2):16-18,41
兴隆金矿区韧性剪切带受兴隆沟深断裂影响,其韧性剪切变质变形控制着本区金矿(化)体的空间分布。韧性剪切带由片麻岩、糜棱岩化岩、糜棱岩及超糜棱岩组成,矿物组分和化学成分发生了明显变化,促使金的活化带出,在适当温压条件下充填并沉淀于叶理构造中而形成韧性剪切带型金矿。  相似文献   
996.
为了进一步拓展104矿床的找矿空间,依据塔尔组上段的最新勘查进展和成果,详细总结了塔尔组上段碳硅泥岩型铀成矿类型的铀矿化特征.104铀矿床位于南秦岭铀成矿带西端,若尔盖铀矿田东端.本文在以往勘查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该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铀矿体(化)特征、矿床成因及找矿远景进行了分析,认为区内地层、岩性、构造及岩浆热液...  相似文献   
997.
水力冲孔是煤层瓦斯增透抽采的主要技术措施,其主要以出煤量考察卸压效果,但是也存在出煤量大、卸压不均一、应力易集中等问题。因此,提出软煤夹层水射流层状卸压增透抽采瓦斯技术,考虑瓦斯压力压缩和煤基质吸附瓦斯膨胀对本体变形的影响,建立应力场、裂隙场、渗流场耦合条件下的多物理场理论模型,并结合COMSOL数值模拟软件对软煤夹层水射流分支数、卸压影响范围内煤体的瓦斯压力和瓦斯含量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当水射流分支长半轴为2 m,短半轴为0.22 m时,水射流分支数为6个时较为合理;在相同出煤率情况下,相同时间内瓦斯压力和含量均随着与钻孔距离的增加而减小,抽采180 d,水射流层状卸压有效抽采半径约为常规水力冲孔有效抽采半径的2.14倍,且在有效影响范围2 m时,水射流层状卸压瓦斯含量降低量为7 m3/t,而常规水力冲孔瓦斯含量降低量为4.1 m3/t,水射流层状卸压瓦斯降低量为常规水力冲孔的1.71倍;在新义煤矿现场试验中发现,当水射流层状卸压出煤率为常规冲孔出煤率的0.29~0.71倍,抽采较高浓度瓦斯时长仍是常规水力冲孔的2倍。软煤夹层水射流层状卸压增透抽采瓦斯技术的提出,对未来煤矿井下软煤夹层水力冲孔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井下瓦斯的治理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方向。   相似文献   
998.
煤基碳排放构成了中国碳排放总量中最重要的部分,做好煤基碳减排和煤炭高效洁净低碳化利用是实现“碳中和”国家目标的重要途径,碳中和背景下的煤地质学发展值得关注。系统评述与碳中和相关的煤地质学研究领域,分析煤地质学在碳中和研究与工程实践中的作用和应用前景,探讨碳中和背景下煤地质学的重要发展方向。取得以下认识:推进清洁煤地质研究、服务煤的高效洁净化燃烧,勘探开发煤系天然气低碳燃料、优化一次能源结构和化石能源结构,开展煤化工资源勘查与开发地质保障研究、推动煤炭的低碳能源转化和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深化瓦斯地质研究、提高煤矿瓦斯(井下)抽采率、控制煤矿瓦斯的大气排放和泄漏,研究煤层甲烷天然逸散和煤层自燃排放、控制煤层露头的天然排放,发展煤层CO2地质封存与煤层气强化开发(CO2-ECBM)技术、推动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发展及其在火力电厂烟气碳减排中的商业化应用,研究煤炭勘查企业的碳足迹、实现企业净零排放,是与煤地质学紧密相关的碳减排技术路径;其中煤层甲烷与煤系气高效勘探开发、深部煤层CO2-ECBM、煤层露头气体逸散与自燃发火控制、洁净煤地质与煤炭精细勘查是碳中和背景下煤地质学优先发展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999.
随着煤层气勘探的不断深入,对煤层含气量预测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煤层含气量测井响应特征,分析测井参数与含气量的相关性,提出MIV(Mean Impact Value)技术与LSSVM(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结合的测井参数优选策略,优选最优测井参数作为网络建模的输入自变量组合,通过粒子群算法优化LSSVM网络核心参数,最后构建一套适用于煤层含气量预测的MIV-PSO-LSSVM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别对比分析LSSVM、PSO-LSSVM、MIV-LSSVM和MIV-PSO-LSSVM模型对煤层含气量的预测性能,并与传统多元回归方法进行了对比,利用拟合优度和均方根误差对此5类模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PSO优化下的LSSVM模型预测精度得到有效提升,结合MIV方法优选测井参数可大幅度改善神经网络建模性能,MIV-PSO-LSSVM模型可实现煤层含气量高精度预测,为煤层气勘探及其储层评价提供新的技术支撑,且本研究的建模策略及思想可广泛应用于其他机器学习建模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GHM方法将EIV模型在最优解处线性化,得到解的近似方差。然后,将EIV模型表达成与Gauss-Markov模型相似的形式,利用标准最小二乘理论推导EIV模型的解及近似方差矩阵,得到与已有算法等价的结论。最后,推导观测值估值和残差的统计性质,建立起一整套EIV模型参数估计和精度评定的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