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41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253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 毫秒
71.
72.
断层活动性分析对于研究盆地构造演化、古环境等信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运用平衡地质剖面恢复断层历史活动性,该方法可考虑地质历史时期的地层差异压实减薄、地层剥蚀厚度缺失等重要信息,同时能够直接以曲线方式测量断层的滑距大小,特别是在识别某一特定地质历史时期断层的活动方向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是传统断层活动性分析法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本文运用平衡剖面技术法分析了柴西地区地质历史时期的断层活动性,识别出两期构造反转,第一期由中生代晚期的挤压环境转换为新生代古近纪的伸展构造环境,第二期为上干柴沟组沉积时期(N1)由伸展构造背景转换为挤压构造背景.下干柴沟组上段沉积时期(E32)的伸展构造背景控制了优质烃源岩的发育,上干柴沟组沉积时期(N1)之后转换为挤压构造背景,控制了柴西现今主要圈闭的形成,捕获晚期形成的烃类.靠近断层的反转构造可形成早期圈闭,具有捕获早期生成的低熟烃类的潜力,是深层油气勘探的潜在领域.  相似文献   
73.
陆相断陷咸化湖盆有机质差异富集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中、新生代陆相断陷咸化湖盆广泛发育含盐泥页岩,蕴藏着大量页岩油资源。页岩油“甜点”发育与有机质富集密切相关,但含盐泥页岩有机质差异富集主控因素研究相对较少,且存在争议。以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为例,针对古近系沙三段泥页岩取芯,开展总有机碳(TOC)、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以及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分析,探讨泥页岩的有机质丰度与古气候、古盐度、沉积速率、古生产力和氧化还原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沙三段泥页岩的有机质富集主要受控于古生产力、古盐度和沉积速率。古生产力越大,有机质富集程度越高;随古盐度和沉积速率升高,有机质富集程度先增大后减小。氧化还原条件对有机质富集的影响不大,这与泥页岩整体发育于缺氧的还原条件有关。只有在高的古生产力、适当的古盐度和适当的沉积速率背景下,方才利于沉积有机质富集。泥页岩的有机质差异富集是非常规油气沉积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揭示有机质差异富集主控因素,对我国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4.
朱长明  张新  路明  骆剑承 《测绘学报》2015,44(3):309-315
针对现有库容遥感监测方法对无湖盆数据区域的湖泊动态库容难以直接测算问题,提出了未知湖泊水下地形数据的遥感湖泊动态库容监测方法。该方法通过多源遥感数据,匹配相对时相的湖泊面积和水位信息,构建并模拟湖盆DEM数据,据此来估算湖泊的动态库容。在算法实现上,首先采用分布迭代水体提取从遥感影像提取湖泊的多期动态边界;其次,从ICEsat GLAS激光测高数据中反演出湖泊的动态水位高程;第三,依据时间水位信息,通过邻近时相匹配,将水位高程赋给湖泊边界线,生成湖泊等水位线;第四,通过等水位线构建TIN(triangulated irregular network)和Kriging插值,得到模拟湖盆数字高程模型;最后,依据模拟湖盆DEM和水体面积分布、水位信息,计算湖泊动态库容。试验通过对博斯腾湖的多年动态库容监测与真实性检验,结果显示:最大误差为2.21×108 m3,最小误差为0.000 02×108 m3,平均误差为0.044×108 m3,均方根为0.59,相关系数达到0.99。  相似文献   
75.
陈中红  查明 《地质科学》2010,45(2):476-489
东营凹陷古近系水化学场分布与湖盆演化有着良好的对应关系,矿化度从深到浅逐渐降低,体现出沉积环境开放性的增强。高矿化度分布是咸化湖盆重要特征,盐岩溶解、扩散、运移和断裂沟通是其主要成因。在这种高矿化度地层水化学场中主要发育CaCl_2水型,在盆地边缘低矿化度地层水中,以NaHCO_3水型为主,同时发育有少量低—较高矿化度的Na_2SO_4水型和MgCl_2水型。对东营凹陷大量实测地层水及油气性质资料分析表明:东营凹陷CaCl_2水型指示地层封闭性条件较好的还原环境,在该环境中油气藏分布最为广泛,目前发现的高矿化度(100 g/L)油藏与CaCl_2水型相关;低矿化度(10 g/L)NaHCO_3水型指示封闭性条件差、水交替强烈的水文流畅环境,对油气聚集不利,可形成次生油气藏;高矿化度(30~100g/L)的NaHCO_3水型对油气聚集也有利,在该水型中多形成原生油气藏,其成因与地幔高浓度的CO_2运移及断裂通道的沟通作用有关;研究区高矿化度(30 g/L)Na_2SO_4水型的形成与膏盐有关,其中可形成原生油气藏;低矿化度Na_2SO_4水型指示封闭性条件差的氧化环境,对油气聚集不利。研究结果表明,在东营凹陷断陷咸化湖盆中,含NaHCO_3水型的地层环境更能代表地层水交替强烈的开放性沉积环境,而Na_2SO_4水型分布多与硫酸盐有关;东营凹陷表现出高矿化度的NaHCO_3水型和Na_2SO_4水型等异常地层水环境,但在各类型地层水环境中油气藏都有所发现,显示出典型断陷咸化湖盆中水化学场分布特征及与油气成藏之间独特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76.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湖盆中部长6厚层砂体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对鄂尔多斯盆地湖盆中部地区延长组长6物源分析、沉积相类型、坡折带控砂、砂体分布规律等进行了研究。东北、西南两大物源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发育三角洲牵引流作用的沉积砂岩和重力搬运的浊积砂岩,主要为叠置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水下分流河道和滑塌浊积岩等不同类型的砂体组合,形成了垂直湖岸线和平行湖岸线展布的巨型厚砂岩分布带。  相似文献   
77.
王书香  王莉  张绍辉 《新疆地质》2001,19(3):231-234
作为油气地球化学研究的新领域之一,未熟-低熟油研究已引起人们重视。未熟-低熟油气形成条件及区域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未熟-低熟源岩层的烃源岩具有有机质类型好、丰度高的特点,同时不同的沉积背景和湖盆类型,决定了其有机质的生源构成,既具有共性又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决定了其生烃特征和生成产物的不同。  相似文献   
78.
溴的地球化学习性及其在四川找钾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溴随海水蒸发成盐发展进程,于固液相中的分布会不断提高,呈线型函数关系。石盐中的 Br·10~3/Cl 值与戍化阶段关系密切,具有找钾标志意义;可判别石盐的海、陆相和原、次生成因及进行盐系韵律划分对比。在四川盆地三叠系成钾预测应用中取得了相应的效果,提供了找钾线索及工作范例。  相似文献   
79.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陆相湖盆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讨论了影响陆相湖盆地层层序发育的4大因素。将东营凹陷第三系划分出2个层序6个体系域。确定出湖盆中湖侵体系域存在4种类型,并建立了它们的发育模式。最后,利用古地磁资料,确定出了第1层序的缓慢沉积段,并对深水环境准层序的划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0.
西藏康马县嘎拉湖泥岩古地磁测量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康马县嘎拉湖位于喜马拉雅山北翼的藏南高原湖盆带上。湖盆呈东西向,湖面拔海4370米。晚新生代以来,由于喜马拉雅山的不断抬升,致使嘎拉湖日趋干涸退缩,在湖盆南侧,发育了三级湖滨阶地。1974年中国科学院青藏考察队的杨逸畴等同志对该湖区进行了地貌第四纪地质的考察,在该湖东南岸组成湖滨第二级阶地的粉砂质粘土层中采了3大块古地磁定向标本,我们把它加工成6块古地磁样品(其编号为1-1、1-2、2-1、2-2、3-1、3-2),剩余碎块进行了岩石、孢粉和x粉晶衍射测定,其结果简述如下:经x粉晶分析,泥岩的主要矿物成分为伊利石和绿泥石,含少量石英、碳酸盐和长石。岩石薄片镜下鉴定,由均匀致密的粘粒质点组成,成层性不显,偶见粗颗粒的长石与石英,大小为0.06—0.084毫米,孢粉分析,包含13个科、属的花粉和7个类型的孢子,以针叶类之松属、冷杉属花粉为主,几乎占木本植物花粉总数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