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27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6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流程和数据标准化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解决山东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业务流程衔接不畅、数据标准不统一、数据分析利用不充分的问题,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流程和数据标准化研究,通过制定标准化业务流程,实现省、市、县三级自然保护地摸底调查上报、价值评估、预案申报、审核等流程的一体化流转,采用统一数据标准规范各阶段数据,对成果数据信息进行深度挖掘,构建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多项关键指标的标准化分析模型,并通过系统建设进行实践检验,为重大决策提供数据依据和决策支撑,大幅提高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2.
正我风干的尸体可能会变成甲壳虫等居住在骨头里的昆虫的家,它们曲曲折折的行进路线也将永久记录在我的骨头上,这真是不胜荣幸。公园大道上游客的脚印能存留多久?沙滩上那个嬉戏孩童的脚印明天是否还在?我时常在想一个问题:我死后能在化石记录中留下一点点印记吗?化石可不单是骸骨。它也可以是生物体实际形态的一部分,比如一副骨架,或炭化的植物遗骸;化石也可以是一个生物体在很久以前死去时形态的写照,像是河底的脚印,或是树枝漂过时在河底随意画下的圈圈,又或者像"蓝  相似文献   
103.
《中国地名》2011,(11):53-53
冰川国家公园建于1910年,位于美国蒙大拿州北部与加拿大相毗连的国境线上,与加拿大的英属哥伦比亚省和亚伯达省接壤。地理上它位于落矶山脉北部。  相似文献   
104.
九寨沟旅游景观资源保护和规划中GIS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通过介绍九寨沟灾害预测、岩溶管道空间分析、水资源预测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阐述地理信息系统在九寨沟旅游资源保护和规划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5.
106.
2004年6月27日,由中国国土资源部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主办的第一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在北京开幕。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名国内外代表参加了本次大会,会议产生两项重要成果,一是制定、通过《世界地质公园大会》章程;二是发表保护地质遗迹的《北京宣言》。会上,中国有8个国家地质公园人选世界地质公园。这次大会的召开,让许多公众第一次认识了地质公园这个概念,由此引发的地质旅游将在世界各地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107.
高山区多年冻土及其退化对泥石流的演变非常重要。根据遥感数据判读选择研究区域,结果表明,多年冻土和泥石流之问存在着相互关系。本研究评估了该区域的泥石流对人类和地下设施存在的潜在危害。调查区域包括HoheTauern国家公园的Carinthian区。此外,本研究可为进一步长期监测高度敏感的生态系统的泥石流提供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108.
祁连山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祁连山生态保护与治理一直是国家、地方政府和当地居民高度关注的重点,如何确保该区域水源安全、生态稳定理所当然成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对目前祁连山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与修复状况的深入分析,指出了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从强化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建立综合生态监测系统、开展生态红线划定研究、加快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强生态修复技术应用示范等方面,为甘肃省推进祁连山生态保护与修复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9.
从地质遗迹的保护到世界地质公园的建立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赵逊  赵汀 《地质论评》2003,49(4):389-399
人类对地质遗产的保护经历了三个阶段:①各国分散建立国家公园零星而无系统的保护地质遗迹;②国际组织发起和推动,形成全球保护地球遗迹的多项活动;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学部提出地质公园计划和建立世界地质公园网络,使地球遗迹保护工作进入一个健康发展的新阶段。中国已建立国家地质公园44个,推动了地球遗产的保护,恢复了地质生态环境,强调了地球科学的普及,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开拓了居民的就业机会,支持了可持续发展。可以预料,世界地质公园网络的形成一定能揭开地球遗产保护工作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10.
夹金山脉大熊猫栖息地自然遗产的国家公园管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熊猫栖息地是全球关注的生态系统和价值最突出的自然遗产之一。夹金山脉既是重要的大熊猫栖息地,又是独特的风景区域,“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卧龙.四姑娘山.夹金山脉”世界自然遗产已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委员会的提名。目前的以省级为主的多个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区分别管理,已不能满足保护其突出的遗产价值的要求。作者提出从国家层面上,规划夹金山脉大熊猫栖息地国家公园统一整体管理该项遗产,以增强有效管理能力。然后讨论了夹金山脉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上的重要性与风景资源价值,论证了国家公园的管理模式,并从国际上关于国家公园的界定、中国国家公园的法律依据、国家公园管理世界自然遗产,分析了国家公园管理大熊猫栖息地自然遗产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