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2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58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163篇
地质学   307篇
海洋学   11篇
综合类   42篇
自然地理   6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01.
青海省民和县中川乡美一和美二村地下水位上升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和县中川乡美一和美二村因为地下水位上升引发了一系列不良反应。根据研究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分区计算地下水补给量与排泄量,定量讨论地下水上升原因,结合研究区水位地质条件和工程环境定性讨论地下水位上升原因。综合分析认为,区内地下水位上升主要原因是修建防渗堤坝使堤内地下水排泄不畅,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相似文献   
602.
太原市向阳店村新建街地下水与该地区特殊的蓄水构造及近年来太原市降水量增多有关。治理主要以打井排水为主,并在井中安装预警及自动控制系统等,丰水年或汛期加大排水力度,确保水位不对建筑物构成影响。  相似文献   
603.
康彦付 《地下水》2014,(1):32-34
百泉、达活泉两大泉群流量的大小与泉域内降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市区岩溶水主要依赖西部338.6平方公里岩溶裸露区降水补给。近几年来伴随着气候的变暖,大气降雨量逐年减少,蒸发量逐年增高,从整体上减少了大气降水对泉域岩溶水的补给量。分析泉域内降水量结合邢台百泉泉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对泉域内岩溶水水位的影响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述,最后提出相关的建议,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04.
富飞 《地下水》2014,(1):79-79,92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GM(1,1)预测模型,以1990-2007年民勤盆地地下水位下降最为严重的下游湖区站点资料,预测了2007-2012年湖区地下水水位动态。结果表明:预测数据和实测数据达到了较好的拟合,其中逐年相对误差最大的年份(1993年)不超过15%,精度为90%,后验比为0.246。若不采取有效措施而任其发展,至2012年该湖区地下水位埋深将达到50 m,严重威胁到下游人畜的饮水问题。  相似文献   
605.
《岩土力学》2017,(Z1):359-366
水库蓄水是诱发三峡地区库岸滑坡的主要因素之一,开展库水位波动条件下滑坡稳定性研究意义重大。通过现场地质调查、原位监测、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手段,对三峡库区黄土坡临江1~#崩滑堆积体在库水位波动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利用现场监测数据,分析了滑坡体地下水位与库区水位的关系、滑坡体深部不同高程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值以及库水位波动对滑坡体变形的影响。采用三维离散元程序"3DDEC",对临江1~#崩滑堆积体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库水位波动条件下滑坡体内应力、应变的变化规律,并提出了考虑干湿循环作用的强度折减法,定义了安全系数的求解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三维离散元法结合强度折减法研究水库滑坡是可行的;黄土坡临江1~#崩滑堆积体在目前的调水曲线作用下处于稳定状态;由2013年12月16日巴东地震前后滑坡堆积体的变形可现低烈度地震对滑坡体的稳定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06.
采矿工业生产和矿区建设的发展过程中引起的地表建筑设施的损坏给矿产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赔偿负担,但并非所有位于巷道或采空区上方的建筑物开裂都是由矿产开采引起的。具体分析了陕西省某煤矿巷道上方建筑物开裂产生的原因,认为造成建筑物开裂的主要原因是地基湿陷变形及地下水位下降,而非巷道的开挖。不仅为合理制定建筑物病害处置方案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减少了不必要的支出。可为同类型的巷道或采空区上方建筑物开裂原因分析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07.
以2000年两次MW 6.5冰岛地震为例,利用近场地下水位的同震响应和震后响应约束孔隙模型参数,分析了孔隙回弹效应造成的地表变形大小和时间演化过程。首先利用数值模拟方法获得地震造成的孔隙压力变化和测井水位响应的时间序列,并以测井水位的同震阶跃幅值和震后水位恢复速率分别约束孔隙模型中的Skempton系数和扩散系数;然后基于孔隙弹性模型使用最优孔隙参数模拟震后孔隙回弹效应引起的地壳变形。结果显示:孔隙压力的同震响应控制着孔隙回弹引起的地壳变形,其变形速率与流体扩散系数呈正相关关系;孔隙回弹造成的变形以垂直向为主,且随时间快速衰减。因此,利用近场地下水位的同震响应和震后响应可以约束孔隙模型参数,为获取震后孔隙回弹机制所致的地壳变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