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0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03篇
地质学   380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54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单县高韦庄地区地裂缝主要发生在黄河高滩地地区,地裂缝分布受较厚不饱和粉土、亚砂土层控制,由局部浅层水大幅升降或雨水诱发形成。此外,地表淤泥和淤泥质土产生不均匀沉降加剧对地表建筑物破坏。提出调整地下水开采层次和提高建筑物地基强度作为其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2.
抽水作用下先期断裂对地裂缝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度抽取地下水和先期存在的断裂构造是西安市地裂缝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作者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抽水情况下地裂缝形成的张拉破裂机制、剪切破裂机制和张剪复合破裂机制,并从结构面控制理论分析了先期断裂在地裂缝形成中的控制作用;然后依据比奥三维固结理论,采用FLAC软件建立了西安地裂缝的计算模型,比较了抽水作用时没有先期断裂和地层差异、有先期断裂而没有地层差异、有地层差异而无先期断裂等情况时的地面变形特征,得出抽水作用下,先期断裂对地裂缝的形成及发展具有诱导、隔离和放大的耦合作用,从而得出先期断裂不仅仅只是地裂缝形成的构造基础的结论。  相似文献   
73.
西安地裂缝与地面沉降灾害经济损失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深入分析西安地裂缝与地面沉降灾害致灾特点及定量评价其经济损失,在中国地质调查局于2004-2006年开展的西安地区地裂缝与地面沉降调查所取得的成果资料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研究得出,西安地裂缝与地面沉降的致灾特点具有直接性、三维破坏性、三维空间有限性、渐进性和持久性。采用终值法、影子工程法、统计推断法、重置成本法、建造成本或工程费用法、灾情对比法、间接损失与直接损失比例法和权重分解法评价得出地裂缝与地面沉降灾害在1976-2006年造成经济损失为117亿元,其中直接损失71亿元,间接损失46亿元。  相似文献   
74.
收集了山东省多年来的地裂缝地质灾害调查和研究资料,结合地裂缝地质灾害发育的地质环境背景,对山东省内地裂缝的区域分布特征、发育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山东省内构造型地裂缝广泛发育,并对山东省构造型地裂缝的成因机理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5.
3月4日,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处组织有关专家,在平顶山石龙区召开了《平顶山市石龙区青草岭地裂缝地质灾害搬迁工程一期设计书》的技术评审会,这是近年来我省最大一笔中央财政特大型地质灾害搬迁避让专项资金项目通过专家评审。  相似文献   
76.
汾渭盆地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地裂缝最为发育,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考虑到地裂缝灾害对场地条件的影响,尤其是对场地土体的动力特性及动力响应的影响,本文在等压固结条件下,对西安地区地裂缝带黄土进行不同围压下的固结不排水(CU)动三轴试验,获取动力学参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地裂缝带黄土动剪切模量随动剪应变变化特征曲线以及阻尼比随动剪应变变化特征曲线,并对所获得实验曲线进行回归拟合,进而建立了地裂缝带黄土的等效黏弹性动力本构模型,为进一步分析场地土体的动力响应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7.
正(第一号通知,2014年10月12~14日)会议简介由南京大学主办的第5届地质(岩土)工程光电传感监测国际论坛(5~(th)OSMG-2014)将于2014年10月12~14日在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大学仙林校区举办。这是一个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连续资助的系列会议,每2~3年举行一次,均有南京大学主办,现已成功举办了4届,已成为地质和岩土工程领域中光电传感监测技术及其应用的重要国际性论坛。  相似文献   
78.
徐水县北楼村漕河地裂缝形成机理及其演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现场调查、工程探测和室内测试分析,探讨了徐水县北楼村漕河地裂缝的形成机理和演化过程。北楼村漕河地裂缝沿河道发育,属张性拉裂缝,呈现逐年向上游、下游扩展的趋势。地裂缝的发生主要是由当地超量开采地下水引起的。特别是农田灌溉机井的大量抽水,使第四系松散层地下水水位急剧下降,水力坡度加大,含水砂层发生渗透变形,砂层被淘空,导致漕河两侧地表沉降。而相比于河道两侧,河道内地表沉降量小,致使河道中心土体中产生次生拉张应力,形成地裂缝。因而,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地裂缝的灾害效应,为地裂缝灾害的预测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9.
机载激光扫描可获取植被茂密地区的数字地形模型(DTM),但将其用于茂密植被覆盖区地裂缝提取方法的研究还不多见。以湖南冷水江市浪石滩为试验区,基于机载Li DAR的激光点云数据,研究了植被覆盖区地裂缝的提取方法,分析了地裂缝的微地貌特征。首先对离散的三维激光点云数据依次进行基于不规则三角网滤波、高程滤波及回波信息强度滤波提取地面点,以保留完整的微地貌微特征;然后构建不规则三角网,反距离加权内插生成数字高程模型(DEM),提取地裂缝识别参数,同时基于最小曲率对地裂缝进行线性探测,提取地裂缝的长度信息,且利用地裂缝剖面信息分析其微特征,结合识别参数分析地裂缝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机载Li DAR点云数据提取的地裂缝识别参数,能够确定地裂缝的位置、坡度坡向、长度和深度信息,有助于判定地裂缝的稳定性;在植被较为茂密、地面点密度稀疏的区域,保留一定的低矮植被所提取到的DEM能更好地保留地裂缝的微地貌特征。  相似文献   
80.
1980年1月,凤凰市出现首例地裂缝.该区水位下降已超过90 m,测得沉降量是1.05 m,间接沉降证据为1.5 m,地下水位埋深达170多m,最大沉降速率为0.13 m/a.地下水位下降始于50年代中期,10年后,当地下水位下降30 m~45 m后,沉降开始发生,沉降漏斗每年扩大5 km2,先是向西,最近向北向东发展,沉降漏斗还将继续扩大,沉降量可能要超过3 m.重力勘探资料显示地裂缝与山前侵蚀平原区埋深45 m的隐伏山体有关,发生裂缝后测到的沉降形态与推测的地下基岩的轮廊相类似,这表明地裂缝与隐伏山体上端地面水平张力的最大值一致,发生裂缝时的年最大应变和累计张应变分别为0.01%和0.06%.这些数据说明了充填裂缝的未来反应以及在重力勘测基础上裂缝可能延伸的长度.该山前侵蚀平原可分为中度起伏的内侧浅部区(深度<150 m)和NE向缓倾的外侧深部区(150 m~300 m),一条NW-SE向正断层将山前平原至河谷中心的厚层冲积物分开,地下基岩轮廓控制了地面沉降、水位下降和未来地裂缝的空间形态.地裂缝主要出现在下列3种地质环境中(1)埋藏的基岩山体;(2)沉降区的铰合线;(3)埋藏断裂陡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