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00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56篇
地质学   275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91.
大直径夹层橡胶隔震装置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我国生产的直径800cm的铅芯夹层橡胶隔震装置,即800型隔震装置进行了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内容包括隔震装置的水平剪切性能和竖向压缩性能。文中还给给出了水平剪切变形及主应力对800型隔震装置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与300型铅芯夹层橡胶隔震装置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800型隔震装置具有稳定可靠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92.
煤矿井巷软弱夹层的变形机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准北诸多煤矿巷道中的软弱夹层的现场观察和室内试验,认为煤矿井巷中软弱夹层的工程特性表现为厚度小,分带性明显,强度低,而夹层矿物成分的不同对巷道工程的危害性差别不大。软弱夹层的变形破坏与其本身的工程特性、地下水的参与、地应力状态的改变密切相关。软弱夹层对巷道锚喷支护十分不利。  相似文献   
293.
基于纵波地震和四分量地震的弹性波阻抗反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更好地揭示崖13-1气田的泥岩夹层及剩余气分布,提高采收率,尝试了基于纵波地震和四分量地震的弹性波阻抗反演。利用常规纵波地震资料对崖13-1气田气层进行了多角度同时反演;利用四分量地震资料进行了纵波和转换横波波阻抗反演。基于常规纵波地震资料的弹性波阻抗反演剖面的分辨率较高,气层纵波波阻抗与盖层的纵波波阻抗差异大于横波,但横波波阻抗分辨率比纵波波阻抗高,对气层细节反映得更清楚。利用弹性波阻抗反演结果可以较好地发现剩余气、泥岩夹层及气水界面。转换横波地震资料的分辨率较低,基于四分量地震资料的弹性波阻抗反演的分辨率也比较低。  相似文献   
294.
厚度大且为强-弱-强渗透性组合的覆盖层在我国西南河流中分布较广。为研究此类夹层型水文地质结构覆盖层中坝基渗流场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利用Visual MODFLOW模拟了给定覆盖层厚度下强弱渗透性层组的不同渗透性比值、不同厚度比值,和变覆盖层厚度下不同弱透水层厚度这两种类型16种工况下的渗流场,通过监测坝基渗流场中弱透水层顶底板的水头差和水力坡度,研究弱透水层渗透性和厚度对渗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弱-强夹层型水文地质结构的坝基平面渗流场受上层强透水覆盖层性质控制;给定覆盖层厚度工况中,弱透水层顶底板的水头差与强弱透水层渗透性比值相关,两者先表现出正相关的关系,当强弱透水层渗透性比值大于500时,弱透水层顶底板的水头差变化不再明显;变覆盖层厚度工况中,弱透水层顶底板的水头差也呈现出先增大后趋于稳定的趋势,转折点发生在弱透水层厚度20 m的工况条件下;变覆盖层厚度工况中水力坡度则有着随着弱透水层厚度增大而变小的规律。综上所述,在夹层型水文地质结构中,弱透水层厚度与渗透性对渗流场起控制作用。研究结果可为深厚覆盖层河谷区的水电水利工程坝基水害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95.
利用岩心、测井、铸体薄片等资料,采用SMI软件地震波形指示反演技术,分析珠江口盆地西部文昌A油田钙质隔夹层的空间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开发井构造位置、储层物性及产能探讨钙质隔夹层对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波阻抗对钙质隔夹层预测效果明显,基于波阻抗的地震波形指示反演精度高(可识别0.5 m的钙质隔夹层);研究区目...  相似文献   
296.
设计并完成一个1∶30的大比例尺高陡反倾层状岩质边坡的振动台模型试验,坡体内部有6个软弱泥化夹层,研究在组合支护体系作用下EL Centro地震波和汶川-清屏地震波激振下泥化夹层含水量发生变化时边坡的加速度动力响应规律。试验结果表明:(1)坡面X、Z向加速度放大系数均具有非线性高程放大效应,但前者大于后者;(2)泥化夹层含水量的变化对坡面加速度放大效应影响显著,注水后X向减小而Z向增大;(3)支护体系作用下边坡临空面放大效应的现象受限制,预应力锚索抗滑桩以下边坡基本不存在加速度放大效应;边坡分级支护可有效降低X向加速度放大系数的高程增大效应,但对Z向会产生不利作用;(4)边坡的破坏模式为上部受软弱夹层滑动牵引而发生倾倒-拉裂变形,导致顶部框架梁有可能最先发生破坏,且破坏类型可能以绕坡顶为支点向坡体内侧转动,引起上部的锚索产生拔出破坏。  相似文献   
297.
河流相储层内部隔夹层研究对其储层内部构型表征及剩余油挖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本文以沾化凹陷孤东油田六区为例,基于岩心、测井资料,对远源砂质辫状河的单井、连井以及平面发育特征进行了分析;基于沉积微相控制和岩心、测井标定,对不同层次的隔夹层进行了识别以及特征描述;基于密井网的约束对心滩内部夹层的规模与产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单层间夹层多是物性夹层,单砂体之间夹层包括泥质夹层与泥砾夹层,增生体之间的夹层为落淤层,落淤层宽度为80~400 m,长度为350~1 630 m,落淤层在滩头倾角约为2.03°,在滩尾倾角为1.28°,在两翼倾角为1.58°。利用界面约束方法,对储层内部夹层进行了构型建模,建立了一套能够进一步深度表征辫状河内部非均质性的构型模型。  相似文献   
298.
东辛油田东营组LH断块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浩 《地质找矿论丛》2006,21(4):294-298
东辛油田东营组LH断块沉积微相、断层及流体性质等地质因素的复杂性造成储层具有强烈的非均质性,为了客观表征储层非均质性,不仅需要求取常规储层非均质参数,而且还需要对层内、层间及平面非均质参数进行求取,尤其对于夹层必须从识别标准、分类及分布等方面明确其对流体的控制作用,进而进行综合分析,为查明剩余油分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99.
作为一种典型的地质结构,软弱夹层与硬脆性岩体共同形成了围岩层状复合结构,进而显著影响着隧洞围岩的稳定。以往对含软弱夹层的复合岩石的研究多集中于单轴、双轴或常规三轴,对隧洞临空面处真三轴应力路径下的复合围岩力学性质和破坏特征缺乏分析讨论。通过制作的含不同厚度的软弱夹层复合岩样,探讨了软弱夹层厚度对隧洞临空面围岩力学响应和破坏特征的影响。研究表明:软弱夹层厚度显著影响着复合岩样峰值应力和应变,随着厚度的增大,软弱夹层上方岩块向临空面方向的滑移变形逐渐增大,软弱夹层压缩变形逐渐减小;复合岩样靠近临空面的岩石单元破坏模式随着软弱夹层厚度的增大逐渐由拉剪混合破坏转变为张拉破坏,且宏观裂隙数量和破坏范围均逐渐减小,而远离临空面的岩石单元则由剪切破坏逐渐转变为基本无损伤断裂;不同厚度的隧洞侧帮复合围岩的破坏区域均集中在软弱夹层及其上方围岩处,软弱夹层下方围岩则基本保持稳定;在应力分布方面,软弱夹层厚度越大,最大压应力越向深部软弱夹层处转移,而拉应力区分布范围越小,但拉应力区深度越大。  相似文献   
300.
软弱夹层的强度衰减特性是顺层岩质边坡失稳的关键因素之一。选取抚顺西露天矿南帮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UDEC数值模拟方法,结合离散元理论,建立南帮顺层边坡二维离散元模型,开展南帮边坡弱层强度衰减特性及滑坡大变形规律研究。通过不同围压下的三轴试验,拟合得到弱层残余强度随时间衰减曲线,并通过FISH语言实现数值计算过程中弱层强度随拟合方程进行衰减。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坡脚处最先产生变形,随着开挖的不断进行,弱层强度逐渐衰减,坡顶后缘被拉裂,原有应力平衡被破坏,滑坡体沿弱层产生滑动。通过建立回填数值模型进行边坡稳定性得知,采取压脚回填100 m以后,边坡稳定系数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边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