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0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50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362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32篇
海洋学   11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5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分析了西平县1995年气象条件对小麦产量三要素(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的影响,为今后小麦应变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2.
气象卫星绿度资料数据库系统的建立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钱拴 《应用气象学报》1996,7(4):511-512
气象卫星绿度资料数据库系统的建立和应用钱拴(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1)自1985年我国开展冬小麦主产区冬小麦气象卫星(以下简称NOAA卫星)遥感动态监测与估产的试验研究和业务服务以来,积累了大量的麦区(产麦县)NOAA卫星绿度资料,研制了...  相似文献   
143.
小麦霜冻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霜冻预防郑献敏,梁祖宪,刘天增(郸城县气象局·477150)(郸城县农科所)霜冻已成为郸城县近年来小麦高产稳产的障碍。针对这一自然灾害,我们开展了小麦霜冻预防研究,以期为小麦生产预防霜冻提供科学依据。l处理割叶:地面15cm以上叶片割去。割棵:地...  相似文献   
144.
赵红  郭洪恩 《山东气象》1997,17(3):35-38
通过对北京顺义县实验资料的分析,探讨了晚播丰产小麦光能利用率,净同化率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并通过1991,1992年小麦不同发育地段的叶面积指数,透光率,产量构成以及光能利用率的观测和计算,分析了光能利用率,净同化率与产量的关系;同时认为由于晚播丰产小麦播种量大,苗情偏旺,在田间的肥水管理上采取前控后促的手段,适当将拔节水推迟到拔节末期即春五叶期进行,可以争取到较多穗粒数,达到增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5.
湖北省地(市)农作物产量预报模式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6.
大田小麦叶片气孔运动对环境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田间小麦叶片的气孔阻抗和同时的微气象要素观测资料,详细分析了气孔阻抗与光照强度、叶温、大气水汽饱和差之间的关系,给出了相应的统计关系;分析了气孔阻抗的日变化规律和群体内的垂直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微气象条件下的气孔阻抗日变化的拟合模式。  相似文献   
147.
赤霉病预报专家系统的建立和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姚益平 《气象》1989,15(6):46-47
小麦赤霉病是影响我省大部分地区小麦产量的主要病害,因此,做好小麦赤霉病的预报工作十分重要。近年来,我们建立了金华市小麦赤霉病预报专家系统。该系统引用了北京工业学院人工智能所和卫星气象中心等单位联合研制的“基于知识的气象推理系  相似文献   
148.
川中丘陵水旱轮作土壤—小麦系统CO_2排放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川中丘陵区水旱轮作区的小麦进行全生长季CO_2排放观测。结果表明:①土壤—小麦系统的CO_2排放通量存在着明显的日变化。凌晨4:00~6:00排放量最低,随着温度的升高,CO_2的排放量逐渐增大,在午后1:00~3:00达到峰值。分析表明,气温和地表温度与土壤—小麦系统CO_2排放通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②土壤—小麦系统CO_2排放都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分析表明,小麦生物量和气温与土壤—小麦系统CO_2排放季节变化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③在小麦各个生育期中,CO_2平均排放通量常规处理>无氮处理>空白>裸地。水早轮作区小麦常规处理、无氮处理、空白点和裸地的CO_2排放通量的平均值分别为574.51、362.23、239.92、129.47 mg/(m~2·h)。  相似文献   
149.
UV-B辐射增加对小麦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观测,分析了UV—B辐射增加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计算了UV—B增加条件下对作物群体生产力生态特征值发生变化的情况。分析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加影响小麦生长发育表现在:生育期推迟,叶面积、分蘖和开花数减少,植株矮化,绿叶数、单株干物重、叶重、穗重等减小;影响小麦群体生产力表现在:群体生长率、相对生长率、叶面积指数、叶日积、净同化率都在生育期的中后期有很大幅度的减小,从而使小麦每亩株数、每株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也明显下降,最终影响到小麦群体生物学产量及经济学产量。  相似文献   
150.
冬小麦田午时冠层温度与气温和地温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野外实测数据,分晴日、阴日及不区分阴晴3种情况,研究了湿润与较干冬小麦田午时冠层温度、气温和地温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湿润麦田晴日使用气温预测冠温效果最好,基于最终模型估算冠温的平均误差仅1.03℃,标准差为1.26℃。较干麦田晴日与阴日用地温估算冠温效果最佳,基于最终模型估算冠温的平均误差分别为1.64,1.54 ℃;其估算冠温的标准分别为2.05,1.89℃。用本文统计建模法预测结果的误差低于目前用NOAA影像反演冠温时2~3℃的均方根误差。研究结果也说明使用气温和地温预测麦田冠温是切实可行的。这就为冠温数据的获取提供了廉价有效的新方法;同时也使利用遥感影像与地面气象站常规观测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在较大的区域范围内进行冬小麦需水预测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