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35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98篇
海洋学   31篇
综合类   34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01.
研究区在摩洛哥内陆的西西南-北东东向阿特拉斯山脉,其位于西非克拉通和Betic—Rif体系之间。即使这里存在地层缺失现象,但还是不失为一个研究从前寒武纪到现今区域地质演化的重要天然实验场。由于目前高阿特拉斯(〉4000m)以及安蒂阿特拉斯(〉2500m)构造炒往南的高地缺乏有效的定量数据,要进行高地表向的标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2.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nitrogen cycling associated with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environmental load in central Hokkaido. The nitrogen (N) budget analysis model offers a new set of tools for evaluating N cycling in agro-ecosystems. The cycling index (CI) is a useful tool for estimating optimal N flows in farmlands. The fertilization index (FI) is a useful indicator for characterizing the N flows related to farms. Using these parameters, we analyzed all farm systems to estimate the optimal N cycling for minimizing N pollution in groundwater and maximizing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mountain regions of Japa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ritical N application rate (chemical fertilizer + manure) was 143.3 kg N ha^-1 y^-1. The critical inter-system input (chemical fertilizer N, imported food and feed N, and natural supplied N) was 169.2 kg N ha^-1y^-1.  相似文献   
103.
地质晚近时期山脉地区隆升及剥露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国灿  杨巍然 《地学前缘》1998,5(1):151-156
对地质晚近时期,特别是新生代以来山脉隆升剥蚀历程的研究,历来受到人们的十分关注。文中介绍了几种有关研究方法的一些新进展:(1)利用宇宙核素估算山体表面剥蚀速率和表面隆升速率;(2)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研究山脉地区岩石的隆升剥露;(3)利用地貌有关参数判断因侵蚀作用引起的均衡抬升和构造作用引起的构造抬升在山脉地区高峰形成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4.
我国台湾岛的地震构造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简要地论述了台湾岛及其周围地区的地质构造、重力异常、地壳结构和地震活动等特征的基础上划分了地震构造带,对台湾岛上7级以上强震的发震构造条件作了初步讨论,最后用板块构造观点探讨了本区地震的构造成因  相似文献   
105.
在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曾佑光眼中,怀化是一个被自然格外钟情的地方。雪峰山脉和武陵山脉逶迤蜿蜒,沅水贯穿全境,山水相间,步移景异;而山间林木葱郁,丘陵田畴瓜果飘香,物产丰饶,足可以称得上名副其实的“绿色宝库”。  相似文献   
106.
一脉罗霄山,将湖南和江西两个老表隔了开来,但是,却隔不开血肉相连的情谊。数十年前,一场场战役在这连绵不绝的山中打响,也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时代。可以说,没有湖南罗霄山脉的战斗,就不会有江西井冈山的革命根据地,也就不会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气吞万里如虎的壮志。 这些战斗,这些豪情,这些故事,在罗霄山脉的崇山峻岭中,时刻存在,且还将继续存在。今天,在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我们翻开那一页页火红的岁月,在炎陵、在资兴、在桂东,去感受那段别样的历史,也是我们共和国别样的青春。  相似文献   
107.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imperatives of nature-society interaction in the Himalayas as seen through CPR (Common Property Resources). It specifically looks at the process and factors that characterize the dynamics of the above interactions,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the changing status and governance of CPRs at community levels. The paper puts together the synthesis of observations and inferences of different studies by ICIMOD and others in mountain regions, particularly in different parts of Nepal, India, Bhutan, Bangladesh, China and Pakistan. Rural CPRs (providing sustenance supplies and services)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a community’s natural resource base, manifest the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evolved by the communities to facilitate their adaptations to nature. The above process can be more clearly illustrated with reference to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of mountain areas, called mountain specificities. However, over time, the situation of CPRs in terms of their extent and status, governance and management as well as contributions to community sustenance, has changed. The paper attempts toindicate potential lead lines for searching options for rehabilitation of CPRs, based on a closer under- standing of the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ir decline.  相似文献   
108.
尚可 《海洋世界》2011,(3):76-77
公元207年,S2岁的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北征乌桓。途经碣石山时,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壮丽诗篇《观沧海》。曹操高龄亲征实在是有追不得已的原因,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马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危机之困,阻碍了曹操统一中国的宏愿,于是他毅然北上征伐。  相似文献   
109.
汶川8.0级地震后岷山山脉大熊猫栖息地自然遗产保护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岷山山脉是大熊猫的主要分布区,是我国保护大熊猫栖息地的关键区域之一。由于岷山山脉大熊猫栖息地处在南北地震带上,岷山山脉是大地震多发区与大熊猫栖息地重叠带。"5·12"汶川地震的高烈度区覆盖了岷山山脉北段大熊猫主栖息地的东部与南部,地震地面破裂带与极震区纵贯南段栖息地,导致北段主栖息地局部的严重地面破坏和南段栖息地大范围的严重地面破坏。通过调查汶川地震对栖息地的破坏情况,总结历史上地震对大熊猫栖息地的影响,分析汶川8.0级地震对岷山山脉大熊猫栖息地的影响程度,进而强调岷山山脉大熊猫栖息地自然遗产的重要性,提出岷山山脉大熊猫栖息地自然遗产保护战略。建议在岷山山脉北段建立涪江源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编制岷山山脉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扩展提名文本与保护规划。建议在岷山山脉南段建立龙门山地震遗址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实施龙门山脉大熊猫栖息地与地震断层遗址保护计划。  相似文献   
110.
如果南极冰不融化的话,任何人永远都不会看到甘布尔采夫山脉(Gamburtsev Mountain Range)。这座山脉号称南极的阿尔卑斯,几百万年以来一直被覆盖在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