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35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98篇
海洋学   31篇
综合类   34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73.
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北部的沿河、务川两县境内,总面积31113公顷。地处乌江上游,武陵山脉抬升造就了保护区所在地区的高山峡谷地貌。山顶为缓坡,缓坡包含有丰富的土壤和植被,山顶缓坡成为当地村民的住所和紧挨在房前屋后的耕地。峡谷中段为地形抬升形成的悬崖峭壁和石块崩塌形成的岩洞,峡谷的谷底是河流。  相似文献   
74.
亚平宁山脉(Appennino),亦作The Apennines,意大利语作Appennino。最初,罗马人将热那亚附近的利古里亚阿尔卑斯山称作Mon Apenninus,其词干Pen来源于凯尔特语,意为"山顶或角"。亚平宁山脉呈弧形,从西北部靠近滨海阿尔卑斯山脉的卡迪波纳山口起,一直延伸远至  相似文献   
75.
《中国地名》2012,(4):8
湘江水系地处长江之南,南岭以北,东以罗霄山脉与赣江水系分界,西隔衡山山脉与资水毗邻。湘江流域跨湖南省的永州、郴州、衡阳、娄底、株洲、湘潭、长沙、岳阳8个地(市)。据《水经注》记载,"湘水出零陵始安县海阳山",这是古文献中对湘江源头最早的记载。清《湘水考》也说:  相似文献   
76.
豫章山传奇     
龙泉地处浙西南山区,我国东南地区最高大的山系武夷山系,分仙霞岭山脉和洞宫山脉两支,从境内西南部委迤入境。这里群峰林立,蜿蜒起伏,中山广布,有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730余座,其中洞宫山山脉的黄茅尖海拔1929米,系江浙第一高峰。  相似文献   
77.
小卡 《海洋世界》2012,(10):28-28,30,31
1873年,一艘名为"挑战者"号的科考船正在大西洋上进行考察。在船上的科学家们在用普通的测深锤测量水深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大西洋中部的水深只有1000米左右,反而要比大西洋两侧浅得多。按照常理,越往大洋中部走,海水应该越深才对。为了保险起见,他们又测试了几个点,发现结果仍然如此,就把这个情况记录了下来。50多年后,德国"流星"号调查船利用回声  相似文献   
78.
宁镇山脉小壳化石层时代的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章森桂 《地层学杂志》1995,19(2):144-148,T001
最新研究表明,句容仑山的小壳化石层和南京幕府山的一样,其层位都相当于下寒武统沧浪铺阶Paokannia带,为我国下寒武统层位最高的一个小壳化石组合带。句容仑山当时位于台地边缘,缺失了早寒武世早期至沧浪铺期中期的沉积。  相似文献   
79.
美国内华达山脉(Sierra Nevada)西部变质带是古生代以来的活动大陆边缘和显生宙大陆增生的典范,通过对其变质变形史的研究及其与秦岭造山带的对比,认为其对中国造山带的研究,尤其是对大陆增生、增厚及演化历史等方面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0.
根据采自福建省中部戴云山脉亚高山水系源头地带(大致25°40′N,118°11′E)泥炭沉积洼地的孢粉纪录,对该地区亚热带山地植被近4000年来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孢粉记录和其他沉积资料显示,3个取样点的泥炭沉积开始于4000年前,很可能是全新世后期气候转冷的结果.在距今4000~1200年前期间,戴云山脉上部(海拔1300~1600m)的植被为亚热带针阔叶混交类型,优势种属包括Cryptomeria(柳杉)、Castanopsis(栲)、Quercus(栎)和Tsuga(铁杉)等.距今1200年前左右,该区域的植被发生了一次大的变化,表现在上述优势属种的孢粉在样品总孢粉数的比例突然下降,而Pinus(松),Gramineae(禾本科)以及Dicranopteris(芒萁)等属种的比例则提高了.这次剧烈的植被变化在其中的一个泥炭钻孔中留下了一层粘土记录,它代表了当时流域内植被受破坏后出现的严重土壤侵蚀.从泥炭沉积提取的孢粉记录还可以看出,研究区内广泛分布的松林是一种次生植被,它是人类不断干扰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