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59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9篇
海洋学   321篇
综合类   81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文蛤MERETRIX MERETRIX LINNAEUS工厂化人工育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蛤的人工催产、浮游幼虫培育和稚贝水泥池培养试验结果表明:(1)用阴干与流水结合的方法刺激亲贝能获得理想俏产效果。(2)在水温28.0~29.1℃,比重1.0160—1.0187,pH值8.2-8.4条件下,用亚心形扁藻作文蛤D幼的开口饵料和壳顶幼虫饵料,生长快(日增长高达24.5μm)、成活率高(72.3%)、浮游期短(仅5-6天)。(3)文蛤眼点功出水泥池无砂底附苗试验获得成功,且单位面积附苗量高达433.3万颗/m2。(4)室内水泥池铺砂培养文蛤稚贝,前期生长快,但当壳长达300μm后,稚贝分泌一种粘液,生长和成活受到影响。建议定期翻池洗苗,当壳长达500μm后尽早将苗移至池塘内砂滩培养。  相似文献   
62.
蟹类幼体营养需求和饵料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小明  李少菁 《台湾海峡》1998,17(A12):10-15
综合收集到的文献资料和作者的研究工作,介绍蟹类幼体营养需求和饵料的研究进展,探讨了蟹类幼体营养、饵料、物质和能量代谢,并就该方面的工作提出了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63.
罗钷沼虾 Macrobrachiumrosenbergii各期蚤状幼体复眼的个眼面均呈正六边形,个眼透镜面为圆形,其表面光滑。个眼的数量在幼体期不恒定。  相似文献   
64.
通过亲贝促熟、人工催产、幼体培育和采苗等技术环节,初步建立了库页岛厚蛤蜊(Pseudocardium sachalinense)的人工繁育技术。对库页岛厚蛤蜊胚胎发育过程的观察表明,在水温22~24℃,盐度28~30条件下,受精卵经约50min开始卵裂;约20h发育至D形幼体;经约11d的人工培育,幼体出现足和水管原基...  相似文献   
65.
中国对虾幼体发育阶段维生素A营养需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6年5月11日-6月13日中国在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麦岛实验基地采集中国对虾幼体,在其配合饵料中添加维生素A,对其发育阶段维生素A的营养需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配合饵料中维生素A的含量为40.16-6.15μg/g时,对中国对虾幼体的变态,成活和健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6.
盐度对文蛤孵化及幼体存活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国内外学者就盐度对文蛤幼体生长发育的影响有过一些报道,但仅局限于浮游幼虫期,而对受精卵孵化和稚贝期进行全面系统的试验研究,目前尚未见报道。本文分别以人工获得的文蛤受精卵、人工培育的浮游幼体和变态稚贝为试验材料,探索盐度对文蛤不同发育阶段生存、生长的影响规律,为人工育苗及稚贝中间育成提供参考。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亲贝取自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双台子河口中潮区砂岗,为3~4龄蛤。经阴干和流水刺激排放精卵,取适量受精卵为孵化期试验材料,其余受精卵在25℃水温下经人工孵化、选育后,在40m~3水泥池…  相似文献   
67.
绿色巴夫藻作为斑节对虾蚤状幼体的饵料效果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我国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苗种来源全部为人工培育所提供。对虾蚤状幼体的饵料是影响幼体成活率的关键问题之一,雷其祥1985年、陈明耀1988年、曹淑莉1990年、陈柏云1991年、林瑞才1992年等分别研究了斑节对虾、墨吉对虾、中国对虾、长毛对虾,近缘新对虾幼体的适宜饵料。绿色巴夫藻(Pavlova viridis)是陈椒芬1982年从山东省海阳县沿岸海水中分离而得到的一种金藻,藻细胞无细胞壁,大小为6.0μm×4.8μm×4.0μm,是一种适温范围广、光照要求低的单胞藻,是…  相似文献   
68.
近几年中华绒螯蟹(河蟹)人工育苗和池塘养殖业在我国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仅江苏省赣榆县的河蟹育苗场在1995年40余家的基础上,1999年发展到120余家;山东省日照市40余家中国对虾育苗场近几年也全部上马了河蟹苗种的生产项目.  相似文献   
69.
光合细菌在海湾扇贝工厂化育苗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9年2月6日-4月10日,在青岛市崂山区海水育苗场80m3水体育苗池中,进行了几株光合细菌混合菌液作为海湾扇贝(Argopectonirradians)幼体及稚贝培育期水质净化剂及辅助饵料育苗生产试验,取得了显著效果。浮游幼体生长速度提高了18.3%,浮游期成活率提高20.3%,幼本提前30个小时出现眼点,稚贝变态率提高14.5%,产量提高94%。  相似文献   
70.
刘鑫  王哲  张一  柳光宇  黄诚 《湖泊科学》2003,15(2):184-188
以黄颡鱼夏花培育水体为实验用养殖污水,伊乐藻、轮叶黑藻作为净化水质的沉水植物材料,建立封闭型(非换水)和交换型(定期换水)的两种鱼草共生的生态系统并与传统的商业性养殖系统模式作同步比较,分析了养鱼水体水质主要因子的变化及对鱼存活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1.作为实验组的鱼草共生系统两种水体水质优良,鱼类生长良好,交换型水体中D0值≥8.0,NH4—N≤0.34,COD≤18mg/L,悬浮物≤12mg/L夏花成活率为93.3%;封闭型水体中D0值≥7.5,总NH4—N≤0.92,COD≤28mg/L,悬浮物毒20mg/L夏花成活率为60.0%.2.作为对照组有色无草的封闭系统中水质逐渐恶化,鱼类生长受到抑制甚至生存也不能保障,其中,D0值≥2.5,NH4-N≤3.22,COD≤88mg/L,悬浮物≤55mg/L,夏花成活率仅为6.7%;交换系统中D0值≥4.0,总NH4—N≤2.41,COD≤66mg/L,悬浮物≤51mg/L,即使定期换水夏花成活率也仅达66.7%;研究结果表明:鱼草共生系统中栽培伊乐藻、轮叶黑藻等沉水植物可有效地净化水质,不仅确保了夏花生产良性运行,还节约了水资源并达到无污染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